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秀丽专利>正文

槲皮素在制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84474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槲皮素在制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槲皮素能有效改善具有胰岛素抵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的脂质堆积程度、有效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对肝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尤其是槲皮素在制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正常人每IOOg肝湿重约含4 5g脂类,其中磷脂占50%以上,甘油三酯(TG)占 20%,游离脂肪酸占20%,胆固醇约7%,余为胆固醇酯等。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即称为脂肪肝。临床上常根据饮酒与否,将其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三种主要类型。 NAFLD虽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良性及静止的病变,但可在较短期内发展为不可逆的肝损害,其肝纤维化的发生率高达25%,且约1. 5% 8%的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因此积极防治脂肪肝对阻止慢性肝病进展和改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治疗NAFLD的药物主要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噻唑烷二酮类和双胍类,降血脂的烟酸类和他汀类、抗氧化剂等,都不同程度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一、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 :TZDs是人工合成的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PARy)的高亲合性配体。PPARy分布于胰岛素作用的关键靶组织,包括脂肪、骨骼肌和肝脏等,具有调解胰岛素效应、基因转录及控制葡萄糖产生、转运和利用的作用。许多临床研究已显示,TZDs具有控制血糖、保护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最新的研究表明,TZDs药罗格列酮能够改善NAFLD的组织学水平和肝功能。同类药物中还有曲格列酮、 匹格列酮等,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哪种药物更有效。但TZDs类药物有肝毒性、体重增加、液体潴留和导致骨质丢失等毒副作用。因此, 目前并未被推荐为治疗NAFLD的治疗药物。二、双胍类药物代表药物为二甲双胍,此药可促进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减少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能明显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有一定的减轻体重、降低高胰岛素血症、TNF-α、瘦素和游离脂肪酸水平,改善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很多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以明显改善NAFLD的肝损害,并由于二甲双胍的应用,使与之合并存在的代谢综合症明显的改善。目前比较认可的是二甲双胍在不增加体重的情况下,可以明显地改善谷丙转氨酶、血脂、胰岛素抵抗、瘦素等生化学指标及肝脏细胞炎症、纤维化、脂肪变性等病理学指标。但双胍类易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险,特别是对年龄虽不太大,但心血管、肺、肝、 肾有问题的糖尿病病人,由于体内缺氧,乳酸的生成增多,而其代谢、清除发生障碍,更容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此外,二甲双胍还易引起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腹胀、腹泻等消化道反应。目前该类药也未被推荐为治疗NAFLD的有效药物。三、降低血脂的药物NAFLD脂代谢紊乱,肝细胞甘油三酯(TG)的合成与分泌之间失去平衡最终导致脂质在肝细胞内过度沉积,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故降脂药物一直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热点之一。临床具有降低血脂的代表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包括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它们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而发挥作用,临床证实具有肯定的降血脂疗效。大多数降脂药物本身具有一定的肝损伤作用,且停药可反弹,并且不能有效改善肝内脂质沉积,临床上是否用降脂药物来治疗脂肪肝,尚有争议。四、中药治疗随着世界回归天然热潮的逐步形成,植物提取类药物也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许多单味药或复方制剂都显示了降脂,缓解转氨酶升高、脂肪变性、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方面等都显示出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从目前的研究表明,没有哪种确切的药物对NAFLD是有效的,在NAFLD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缺乏理想的西药的情况下,在中药中探索新的治疗药物显得尤为重要,对防治NAFLD将有着积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不足,提出一种槲皮素在制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中的应用,能有效改善具有胰岛素抵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的脂质堆积程度、有效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对肝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槲皮素在制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中的应用。槲皮素可从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沙棘、壳斗科植物伊比利亚栎的皮和叶、小檗科植物红八角莲、金丝桃科植物红旱莲(湖南连翘)全草和夹竹桃科植物红麻叶中提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中槲皮素能有效改善具有胰岛素抵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的脂质堆积、有效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对肝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槲皮素对脂质堆积模型的影响;图2是槲皮素不同剂量对肝细胞脂质堆积模型的影响;图3是槲皮素的量效关系;附图标记说明Con-正常对照组细胞;Model-模型对照组细胞;Ber-黄连素处理过的细胞;Que-槲皮素处理过的细胞。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一、槲皮素改善NAFLD的作用1.脂质堆积细胞模型的建立用含有10%新生小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液培养 HepG2细胞,将生长至80% 90%汇合的H印( 细胞按照IX IO4个细胞/毫升的密度接种至48孔板中,约M小时后,待孔中IfePh细胞生长至80 90%汇合时,吸弃旧培养基,再用无菌PBS洗涤1 2次。每孔加入500 μ 1脂质堆积诱导溶液(脂质堆积诱导溶液5mM 的油酸钠溶液、5% BSA的DMEM培养液、无血清DMEM培养基以及5000nM的长效胰岛素溶液配制成胰岛素抵抗诱导培养液,使其终浓度为长效胰岛素ΙΟΟηΜ、油酸钠lmM、l % BSA),诱导48小时。2.药物处理研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小檗碱组和槲皮素组。正常对照组细胞在吸弃旧培养基后,换上含有0. DMSO以及BSA的无血清低糖DMEM培养基;模型对照组细胞在吸弃旧培基后,换上脂质堆积诱导溶液;阳性药物小檗碱处理组细胞换上脂质堆积诱导溶液后,再加入小檗碱至培养基中的药物终浓度为10- ;槲皮素处理组细胞换上脂质堆积诱导溶液后,再加入槲皮素至培养基中的药物终浓度为分别为io_4M、I(^M、 KTfiM各组细胞继续培养48小时。另外,为研究槲皮素的量效关系,分别给以5Χ1(ΤΜ、 2. 5 X 10_5M、1 X 10_5M、5 X 10_6Μ、1 X 1(Γ6Μ和5 X 1(Γ7Μ剂量的槲皮素作用于脂质堆积模型,研究其对脂质堆积模型细胞改善作用。3. MTT法测定药物安全性将细胞种至48孔板上(1*10Ε4/板)24小时,给以 10exp-4、5*10exp-5、10exp-5、5*10exp-6、10exp-6、5*10exp-7 剂量的槲皮素。给药 48h 后, 加入MTT20ul,池,弃其上清,加入lOOulDMSO,充分溶解,在540nm处测OD值。检测对正常 HepG2细胞生长的细胞毒性。以正常对照组(Con)细胞存活率作为100%,当细胞存活率低于80%则认为样品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4.油红0实验取油红0贮存液15ml,加入IOml纯水,室温下静置10分钟,用滤器过滤后即为油红0工作液。吸弃48孔板各孔中的旧诱导液,每孔用ImlPBS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槲皮素在制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丽刘青妍
申请(专利权)人:李秀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