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79628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其提高动力单元的搭载性,并且还提高发电用电动机的设计自由度。在动力单元(11)的后端设置行驶用电动机(21),来自于行驶用电动机的动力,从电动机轴(33)经由齿轮列(34)及小齿轮轴(35)向差速器机构(23)传递。另外,在动力单元(11)的前端设置发动机(20),在动力单元的中央设置发电机(22)。发动机和发电机经由齿轮列(44)连结,发电机轴(43)配置在曲轴(45)的上方。这样,因为可以在发电机的下方确保空间,从而可以在发电机的下方配置小齿轮轴,所以可以抑制动力单元的宽度尺寸。而且,因为在发电机的下方确保了空间,所以也可以提高发电机的设计自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车体上纵置搭载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以发动机及电动机作为驱动源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方式,存在将发动机作为行驶用的主要动力源而进行驱动,在起步时及加速时将电动机作为辅助性驱动的并联方式。另外,存在将发动机作为发电用的动力源进行驱动,将电动机作为行驶用的动力源进行驱动的串联方式。而且,正在开发将串联方式和并联方式进行组合的串并联方式。这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不仅具备发动机,还由发动机所驱动的发电用电动机、和与驱动轮相连结的行驶用电动机等构成。在将该驱动装置纵置搭载在车体上时,一般将驱动装置的发动机和发电用电动机同轴地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33084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5-353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为了从纵置的驱动装置向前轮传递动力,如专利文献2所述的驱动装置所示,多数在发电用电动机的后方设置差速器机构。但是,为了确保差速器机构的设置空间, 需要将发电用电动机设计得很薄。这样,在纵置搭载的前轮驱动用(四轮驱动用)的驱动装置中,难以为了提高发电用电动机的效率而将发电用电动机的线圈直径和线圈宽度设计成大致相等。另外,在为了从纵向放置的驱动装置向前轮传递动力,考虑在驱动装置中安装传动机构,并且从传动机构向前方延伸驱动轴。但是,在驱动装置中安装传动机构的构造中, 配置传动机构的输出轴时需要避开与发动机同轴的发电用电动机。即,因为传动机构从驱动装置向车辆宽度方向伸出很大,所以会成为在车体上纵置搭载驱动装置时导致地板通道形状变形的主要原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相对于车体的驱动装置的搭载性,并且提高发电用电动机的设计自由度。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其具有发动机;发电用电动机,其与所述发动机连结;以及行驶用电动机,其经由差动机构与前轮连结,该驱动装置纵置搭载在车体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发电用电动机之间设置齿轮列,所述发电用电动机的旋转轴配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曲轴的上方,将前轮输出轴配置在所述发电用电动机的下方, 该前轮输出轴将来自所述行驶用电动机的动力向所述差动机构传递。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用电动机的旋转轴,相对于所述发动机的曲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偏移地配置。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驶用电动机的旋转轴配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曲轴的下方。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用电动机的旋转轴和所述行驶用电动机的旋转轴经由离合器机构连结。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用电动机的旋转轴和所述行驶用电动机的旋转轴经由行星齿轮列连结。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因为在发动机和发电用电动机之间设置齿轮列,发电用电动机的旋转轴配置在发动机的曲轴的上方,所以可以在发电用电动机的下方确保空间。这样,可以在发电用电动机的下方配置前轮输出轴,从而可以抑制具有前轮输出轴的驱动装置的宽度尺寸。而且,因为即使在发电用电动机的下方配置前轮输出轴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发电用电动机的下方确保空间,所以可以扩大发电用电动机的直径尺寸,从而可以以提高效率的方式设计发电用电动机。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混合动力车辆的概略图。图2是表示动力单元的内部构造的轮廓图。图3是沿着图2的A-A线表示动力单元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图4(a)及(b)是表示对图3示的动力单元的内部构造进行简略化的说明图。图5(a)及(b)是表示对沿着图2的B-B线的齿轮列的位置关系进行简略化的说明图。图6 (a)是表示对图5 (a)的旋转中心CE、CG、CM进行扩大的说明图,(b)是对图 5(b)的旋转中心CE、CG、CM进行扩大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并联方式的动力单元的轮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混合动力车辆10的概略图。在该混合动力车辆10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而搭载动力单元 11。另外,图2是表示动力单元11的内部构造的轮廓图。如图1所示,在车体14上从发动机室12向地板通道13纵置搭载动力单元11。在动力单元11的一端部设置发动机20,在动力单元11的另一端部设置行驶用电动机21。另外,在发动机20和行驶用电动机21之间,作为发电用电动机而设置发电机22。而且,在发电机22的下方配置作为差动机构的差速器机构23,从该差速器机构23向前轮M输出发动机动力及电动机动力。此外,在行驶用电动机21及发电机22上,经由未图示的逆变器连接蓄电池。另外,动力单元11是采用所谓串并联方式的动力单元。如图2所示,在构成动力单元11的后端部的后壳体30中,收容行驶用电动机21。 行驶用电动机21具有固定在后壳体30上的定子31、和可以自由旋转地收容在定子31的内侧的转子32。在行驶用电动机21的转子32上设置电动机轴(旋转轴)33,在该电动机轴 33的端部固定驱动齿轮34a。另外,在电动机轴33和差速器机构23之间设置的小齿轮轴 (前轮输出轴)35上,固定与电动机轴33的驱动齿轮3 啮合的从动齿轮34b。而且,在小齿轮轴35的端部,固定与差速器机构23的内齿圈36a啮合的小齿轮36b。这样,来自于行驶用电动机21的电动机动力,从电动机轴33经由齿轮列34及小齿轮轴35向差速器机构 23输入。另外,在构成动力单元11的中央部的主壳体40中,收容发电机22。发电机22具有固定在主壳体40上的定子41、和可以自由旋转地收容在定子41的内侧的转子42。在发电机22的转子42上设置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发电机轴(旋转轴)43,在发电机轴43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固定从动齿轮44b。另外,在发动机20的曲轴45上经由减振器机构46连结发动机输出轴47,在发动机输出轴47的端部固定与从动齿轮44b啮合的驱动齿轮44a。 这样,来自于发动机20的发动机动力经由减振器机构46、发动机输出轴47、齿轮列44、发电机轴43向发电机22输入。此外,在发电机轴43上经由未图示的驱动链连结液压泵,通过发电机轴43的旋转而从液压泵供给润滑油。此外,在收容行驶用电动机21的后壳体30、及收容发电机22的主壳体40中,形成引导冷却液的水套30a、40a。在这些水套30a、40a内形成肋部等,从而行驶用电动机21及发电机22的冷却效率得到提高。另外,在后壳体30及主壳体40内形成未图示的分隔壁, 行驶用电动机21及发电机22被保持为不接触润滑油等的干燥状态。另外,在发电机轴43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设置离合器机构50、及驱动齿轮51a, 在电动机轴33上固定与驱动齿轮51a啮合的从动齿轮51b。这样,电动机轴33和发电机轴 43经由离合器机构50及齿轮列51而连结。另外,通过控制发电机轴43的离合器机构50, 可以将动力单元11的驱动方式切换为并联方式和串联方式。即,通过接合离合器机构50, 因为将发动机20及行驶用电动机21与前轮M连接,所以动力单元11切换为将发动机动力及电动机动力传递至前轮M的并联方式。另一方面,通过断开离合器机构50,因为仅将行驶用电动机21与前轮M连接,所以动力单元11切换为仅将电动机动力传递至前轮M 的串联方式。此外,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其具有:发动机;发电用电动机,其与所述发动机连结;以及行驶用电动机,其经由差动机构与前轮连结,该驱动装置纵置搭载在车体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发电用电动机之间设置齿轮列,所述发电用电动机的旋转轴配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曲轴的上方,前轮输出轴配置在所述发电用电动机的下方,该前轮输出轴将来自所述行驶用电动机的动力向所述差动机构传递。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川浩宫崎雅也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