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压内泄式转向助力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74060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耐压内泄式转向助力泵,泵体一端安装泵盖,进油侧板、定子、出油侧板依次连接安装于泵体内,通过弹簧压紧,转子套在定子内孔里,转子槽孔里安装叶片,轴与转子连接,泵体内部安装滑阀,滑阀上安装有弹簧,滑阀内部设有锥阀,锥阀上安装弹簧。出油侧板中间处设有凸台,侧板凸台直径与泵盖内孔直径相同,侧板凸台与泵盖内孔通过O型密封圈配合安装。同时通过侧板与泵盖配合,泵盖受力面积减小,作用力的减小使传递到挡圈并作用于泵体上的力减小,耐压更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耐压内泄式转向助力泵,在定量泵原理基础上实现了流量控制和压力控制,该助力泵工作压力高、噪音小、体积小、不易漏油、控制灵敏度高、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转向系统助力油泵领域。
技术介绍
汽车转向多年来一直是采用机械式方向机来实现,机械方向机有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该形式转向扭矩较大操作灵活性差,驾驶员操作时易产生疲劳且安全性差,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驾驶舒适度呼声愈来愈高,以及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大马力发动机重载车型呈上升趋势,转向力逐渐加大机械式方向机已不能满足汽车行业发展,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是解决减小转向操纵力降低驾驶员劳动强度有效方法,转向助力泵是为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提供压力和流量的基本功能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机械式方向机转向扭矩较大、操作灵活性差、驾驶员操作时易产生疲劳且安全性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压内泄式转向助力泵。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耐压内泄式转向助力泵,泵体一端安装泵盖,进油侧板、定子、出油侧板依次连接安装于泵体内,转子套在定子内孔里,转子槽孔里安装叶片,轴与转子连接,泵体内部安装滑阀,滑阀上安装有弹簧,滑阀内部设有锥阀, 锥阀上安装弹簧。所述进油侧板、定子和出油侧板通过定位销安装于泵体上。所述泵体内设有弹簧,弹簧压在出油侧板端面上。所述轴上安装轴承与复合轴承,轴承一侧安装挡圈。泵体上设有骨架油封。所述轴一端安装齿轮,齿轮通过键与轴连接。所述滑阀与锥阀座之间设有调整垫,滑阀与锥阀之间设有微调垫。所述出油侧板与泵盖之间设有密封圈。本专利技术的耐压内泄式转向助力泵,在定量泵原理基础上实现了流量控制和压力控制,该助力泵工作压力高、噪音小、体积小、不易漏油、控制灵敏度高、安全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耐压内泄式转向助力泵的主视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耐压内泄式转向助力泵的滑阀组剖面图。图中键1、挡圈2、轴承3、弹簧4、滑阀5、进油侧板6、定位销7、转子8、叶片9、泵盖10、弹簧11、0型密封圈12、复合轴承13、出油侧板14、铜丝挡圈15、泵体16、0型密封圈 17、0型密封圈18、定子19、骨架油封20、轴21、齿轮22、弹簧23、锥阀M、锥阀座沈、调整垫27、微调垫观。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耐压内泄式转向助力泵在定量泵工作原理基础上实现流量控制、压力控制和力改变的应用,定量泵工作原理是实现为转向系统提供压力与流量,输出的压力与负载有关,输出的流量与转速成正比,转速越高流量越大。流量控制原理是保证转向泵输入转向系统的流量趋于恒定。流量控制原理当泵出油腔油液通过流量控制阻尼孔时产生压降形成压差,通过阻尼孔流量越大压差越大,而阻尼孔两端油液分别直接作用在流量控制阀的两端,当压差打破了流量控制阀平衡状态时,阀在压差的作用下克服了弹簧力开始移动, 使出油腔与溢油口相通,出油腔部分流量经溢流口溢出,溢出流量通过内部流道直接进入泵吸油腔。使通过出油口输入转向系统的输出流量趋于恒定,实现流量控制。若发动机转速提高则输出流量增大,控制阀位移量加大溢流开口增加,溢油口溢出流量就增加,从而稳定了输出流量,保证了驾驶员在高速下行驶操纵手感与安全性。压力控制原理当负载压力达到助力泵设定的开启压力,即最大压力时,锥阀被打开,实现溢流,限定了系统最高压力。力改变的应用在外径込的泵盖上设计内径D1圆柱孔使之与压力侧板外径D1凸台采用密封配合,从而减小压力腔高压油作用在泵盖上面积,使作用面积由原来的Al变为A2,原作用面积为Al= π D22/4,改进后作用面积为A2= π (D^-D12Vl油液在盖上产生作用力由Fl=PAl 降低为F2=PA2,减小了钢丝挡圈对泵体的拉力,泵体耐压程度提高。本专利技术耐压内泄式转向助力泵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实现泵工作原理的关键部件有定子19、转子8、叶片9、侧板组、滑阀组、泵体16、泵盖10、轴21。本结构设计将所有零件装入整体式泵体16内,然后用泵盖10封闭,泵盖10在钢丝挡圈15作用下限制并固定。定位销7将进油侧板6、定子19、出油侧板14贯穿连接在泵体16上限制了旋转自由度。泵体16内设有弹簧11,弹簧11压在出油侧板14端面限制了轴向位置又起到了浮动效果。出油侧板、泵盖10通过密封圈12配合。转子8装在定子19内孔中,轴21与转子8 连接,泵体16内部安装滑阀5,滑阀5上安装有弹簧4,滑阀5内部设有锥阀M,锥阀M上安装弹簧23,泵体16上设有一个进油口和一个出油口。助力泵工作时,转子8在轴21的驱动下旋转,使装在其中转子8槽孔里的叶片9抛出,叶片9与定子19内曲面、进油侧板6、出油侧板14形成密闭容腔,当转子8转到定子19内曲面升程部分,由于容腔增大,并通过进油侧板6上的油窗孔将油液吸入。当转子8转到定子19内曲面降程部分,由于容腔减少, 被压缩的油液通过进油侧板6出油窗孔流出,流出的油液通过流量控制阻尼孔经泵出油口进入转向系统。同时流入装在阀孔里的流量控制滑阀5有弹簧4的一端。而阻尼孔前端油液进入流量控制滑阀5无弹簧4端。由于流经阻尼孔的流量会产生压降形成压差,当压差大于等于弹簧4力时滑阀5的平衡被打破,滑阀5产生移动,出油腔与溢油口相通使部分油液通过溢流口溢流,使泵出油口输出流量趋于恒定,实现流量控制原理。溢出流量通过内部通路流回进油腔,实现内循环。作用在弹簧4端的油液,通过压力阻尼孔作用在锥阀M上, 当系统压力大于等于弹簧23预调定的数时,锥阀M开启并溢流,限制了系统的最高压力。 实现压力控制原理。弹簧11压在出油侧板14端面上,弹簧11保证进油侧板6、定子19能紧密相连,保证设计性能得以实现。装入泵体16的轴21上的轴承3与复合轴承13保证了轴21的对中与传动精度,实现性能准确性。轴承3 —侧安装挡圈2。泵体16上设有骨架油封20,骨架油封20密封功能为保证空气不被吸入油腔油液不泄漏。轴21 —端安装齿轮 22,齿轮22通过键1与轴21连接,齿轮22承载泵输入功率传递。所述滑阀5与锥阀座沈之间设有调整垫27,滑阀5与锥阀M之间设有微调垫28。泵盖10与出油侧板14密封配合,减小了压力腔高压油作用在泵盖上面积,油液在盖上产生作用力下降,从而减小钢丝挡圈对泵体的拉力,使泵体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系统压力提升。权利要求1.耐压内泄式转向助力泵,其特征在于泵体(16)—端安装泵盖(10),进油侧板(6)、 定子(19)、出油侧板(14)依次连接安装于泵体(16)内,转子(8)套在定子(19)内孔里,转子(8)槽孔里安装叶片(9),轴(21)与转子(8)连接,泵体(16)内部安装滑阀(5),滑阀(5) 上安装有弹簧(4),滑阀(5)内部设有锥阀(24),锥阀(24)上安装弹簧(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内泄式转向助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侧板(6)、定子(19)和出油侧板(14)通过定位销(7)安装于泵体(16)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内泄式转向助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6)内设有弹簧(11),弹簧(11)压在出油侧板(14)端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内泄式转向助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21)上安装轴承(3 )与复合轴承(13 ),轴承(3 ) —侧安装挡圈(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内泄式转向助力泵,其特征在于泵体上设有骨架油封 (2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内泄式转向助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21)—端安装齿轮(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耐压内泄式转向助力泵,其特征在于:泵体(16)一端安装泵盖(10),进油侧板(6)、定子(19)、出油侧板(14)依次连接安装于泵体(16)内,转子(8)套在定子(19)内孔里,转子(8)槽孔里安装叶片(9),轴(21)与转子(8)连接,泵体(16)内部安装滑阀(5),滑阀(5)上安装有弹簧(4),滑阀(5)内部设有锥阀(24),锥阀(24)上安装弹簧(2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丽霞王明贤仲照航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液压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