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89590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3 1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动机部(2)包括将定子(22)以及固定于所述输出轴(21)的转子(23)收纳在内部的电动机罩(25),控制单元(1)包括将对电动机部(2)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1)的构成构件收纳在内部的单元罩(15),电动机部(2)与控制单元(1)的固定通过使电动机罩(25)中的单元罩(15)一侧的轴向端部(251)与单元罩(15)中的电动机部(2)一侧的轴向端部(152)相抵接并相互接合来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将电动机部与控制单元并排设置在电动机部的输出轴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上并进行一体化后得到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公开了一种将电动机部与控制单元并排设置在电动机部的输出轴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上并进行一体化后得到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该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中,在电动机部的输出轴的输出侧的延伸一侧的相反侧、即电动机部的反输出侧配置有控制单元。这种现有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由用于将电动机部与减速机构部相结合的凸缘部、内置了电动机部主体的电动机罩部以及控制单元这至少三个部位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4135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如上所述,采用具备凸缘部、电动机罩部以及控制单元这三个部位的结构,存在如下问题,即:由于部位数较多,因此元件数增加,而且需要对各部位彼此进行结合,因此组装工序数也会增加。而且,为了进行各部位彼此的结合而实施了螺钉止动,因此需要在各个结合部设置用于螺钉止动的凸缘,因而整个装置的尺寸会变大,在车辆布局时会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在电动助力转向装置需要采用防水结构的情况下,存在必须要对各部位所抵接的每个抵接部实施防水对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中的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现有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相比需要相互结合的部位的数量较少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包括电动机部、以及具有对所述电动机部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在所述电动机部的输出轴的反输出侧沿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动机部并排设置并与所述电动机部一体固定而成,该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部包括将定子以及固定于所述输出轴的转子收纳在内部的电动机罩,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将所述控制单元的构成构件收纳在内部的单元罩,所述电动机部与所述控制单元的固定通过使所述电动机罩的所述单元罩一侧的轴向端部与所述单元罩的所述电动机部一侧的轴向端部相抵接并相互接合来进行,所述电动机罩在与所述输出轴的输出侧相对应一侧的部位具有与其他结构物相连结的安装部。本专利技术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优选为,电动机罩与单元罩形成为外径彼此相同或大致相同的圆筒形状。本专利技术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所述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包括电动机部以及对所述电动机部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在所述电动机部的输出轴的反输出侧沿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动机部并排设置并与所述电动机部一体固定而成,该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部包括将定子以及固定于所述输出轴的转子收纳在内部的电动机罩,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将所述控制单元的构成构件收纳在内部的单元罩,所述电动机部与所述控制单元的固定通过使所述电动机罩的所述单元罩一侧的轴向端部与所述单元罩的所述电动机部一侧的轴向端部相抵接并相互接合来进行,该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电动机部与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接合之前进行所述电动机部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连接。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所述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包括电动机部以及对所述电动机部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在所述电动机部的输出轴的反输出侧沿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动机部并排设置并与所述电动机部一体固定而成,所述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部包括将定子以及固定于所述输出轴的转子收纳在内部的电动机罩,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将所述控制单元的构成构件收纳在内部的单元罩,所述电动机部与所述控制单元的固定通过使所述电动机罩的所述单元罩一侧的轴向端部与所述单元罩的所述电动机部一侧的轴向端部相抵接并相互接合来进行,该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电动机部与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接合的工序中进行所述电动机部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连接。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电动机部包括将定子以及固定于输出轴的转子收纳在内部的电动机罩,控制单元包括将控制单元的构成构件收纳在内部的单元罩,所述电动机部与所述控制单元的固定通过使所述电动机罩的所述单元罩一侧的轴向端部与所述单元罩的所述电动机部一侧的轴向端部相抵接并相互接合来进行,因此能获得与以往的装置相比需要相互结合的部位的数量更少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此外,若将电动机罩与单元罩的外径设为大致相同,则电动机罩与单元罩的外径成为整个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最大外径,能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以及形状的简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上述结构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中的电动机部与控制单元的电连接在对上述电动机部与上述控制单元进行接合之前进行,因此即使是无法在接合电动机罩与单元罩的工序中同时进行电连接的连接结构,也能可靠地进行电动机部与控制单元的电连接,从而制造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上述结构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中的电动机部与控制单元的电连接在对电动机部与控制单元进行接合的工序中进行,因此能通过极其简单且较少的工序制造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电路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变形例的纵向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下面,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整体电路图。图1中,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由控制单元1和电动机部2构成。电动机部2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三相无刷电动机构成。另外,电动机部2也可以是有刷电动机或三相以上的多相绕组电动机。如下文所述,配置在电动机部2的输出轴附近的旋转传感器5产生与电动机部2的转子的旋转角度相对应的输出。控制单元1包括主要由搭载CPU10的控制基板4以及向电动机部2的电枢绕组24提供电流的所谓的逆变器电路3构成的控制装置。此外,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输入有来自搭载在车辆中的电池6的输出、来自点火开关7的输出以及来自车速传感器、对驾驶员施加在方向盘上的转向转矩进行检测的转矩传感器等构成的各种传感器8的输出。设置在控制单元1中的控制基板4包括:CPU10,该CPU10基于从各种传感器8的输出得到的信息来运算用于对提供给电动机部2的电力进行控制的控制量;初级的驱动电路11,该初级的驱动电路11基于来自CPU10的输出对逆变器电路3进行驱动;监视电路12,该监视电路12对逆变器电路3内的各部分的电压或电流进行检测;以及旋转角检测电路13,该旋转角检测电路13基于来自旋转传感器5的输出对电动机部2的转子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包括电动机部以及对所述电动机部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在所述电动机部的输出轴的反输出侧沿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动机部并排设置并与所述电动机部一体固定而成,该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部包括将定子以及固定于所述输出轴的转子收纳在内部的电动机罩,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将所述控制单元的构成构件收纳在内部的单元罩,所述电动机部与所述控制单元的固定通过使所述电动机罩的所述单元罩一侧的轴向端部与所述单元罩的所述电动机部一侧的轴向端部相抵接并相互接合来进行。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包括电动机部以及对所述电动机部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在所述电动机部的输出轴的反输出侧沿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动机部并排设置并与所述电动机部一体固定而成,该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部包括将定子以及固定于所述输出轴的转子收纳在内部的电动机罩,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将所述控制单元的构成构件收纳在内部的单元罩,所述电动机部与所述控制单元的固定通过使所述电动机罩的所述单元罩一侧的轴向端部与所述单元罩的所述电动机部一侧的轴向端部相抵接并相互接合来进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罩与所述单元罩形成为外径彼此相同或大致相同的圆筒形状。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罩包括安装在反电动机部侧的轴向端部的外侧的连接器,收纳在所述单元罩内部的所述控制单元的构成构件至少包括向所述电动机部提供电力的逆变器电路、以及搭载有运算装置的控制基板,其中,所述运算装置对控制所述逆变器电路的控制量进行运算,所述运算装置至少基于经由所述连接器从外部输入的控制信息来运算所述控制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纳在所述电动机罩内部的框架,所述电动机罩的与所述输出轴的输出侧相对应的轴向端部被壁部封闭,所述电动机罩的与所述输出轴的所述反输出侧相对应的轴向端部被所述框架封闭,所述壁部与所述框架分别具备供所述输出轴贯穿的贯通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彼此形成表背面关系的一个表面部和另一表面部,所述框架配置在所述电动机罩的内部,使得所述一个表面部和所述另一表面部与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控制单元的构成构件的一部分与所述框架的一个表面部相接触,所述框架具有作为散热器的功能,对所述控制单元的构成构件的所述一部分中产生的热进行散热。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纳在所述单元罩内部的中间构件,所述中间构件包括彼此形成表背面关系的一个表面部和另一表面部,所述中间构件配置在所述电动机罩的内部,使得所述一个表面部和所述另一表面部与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控制单元的构成构件的所述一部分与所述中间构件的另一表面部相接触,所述中间构件具有作为散热器的功能,对所述控制单元的构成构件的所述一部分中产生的热进行散热,所述控制单元的构成构件的所述一部分中产生的热经由所述框架和所述中间构件进行散热。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型电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尾淑人森昭彦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