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可调式驾驶室双扭杆翻转系统总成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057452 阅读:3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角度可调式驾驶室双扭杆翻转系统总成,涉及商用车驾驶室翻转系统总成。主要解决现有驾驶室双扭杆翻转系统总成因扭杆的扭转角度受限制而存在的驾驶室翻转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左悬置支架和右悬置支架、左翻转力臂和右翻转力臂、上扭杆和下扭杆、左翻转支架和右翻转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带有左内螺纹孔和右内螺纹孔的左扭杆力臂和右扭杆力臂及分别位于所述左内螺纹孔和右内螺纹孔内的左调整螺栓和右调整螺栓,所述左扭杆力臂和右扭杆力臂分别与左翻转力臂和右翻转力臂同轴,所述左调整螺栓和右调整螺栓的前端分别抵住左翻转力臂和右翻转力臂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驾驶室灵活自如的翻转,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商用车驾驶室翻转系统总成,具体地说涉及角度可调式驾驶室双扭杆翻转系统总成
技术介绍
现有商用车驾驶室双扭杆翻转系统总成包括左悬置支架和右悬置支架、左翻转力臂和右翻转力臂、上扭杆和下扭杆、左翻转支架和右翻转支架。由于其自身结构限制了扭杆的扭转角度,而扭杆的刚度则会随着生产一致性和时间耐久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引起两根扭杆的扭转力不一致,造成驾驶室歪斜或驾驶室翻转时翻转力会过大或者过小,进而造成驾驶室翻转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角度可调式驾驶室双扭杆翻转系统总成。本技术包括左悬置支架和右悬置支架、左翻转力臂和右翻转力臂、上扭杆和下扭杆、左翻转支架和右翻转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带有左内螺纹孔和右内螺纹孔的左扭杆力臂和右扭杆力臂及分别位于所述左内螺纹孔和右内螺纹孔内的左调整螺栓和右调整螺栓,所述左扭杆力臂和右扭杆力臂分别与左翻转力臂和右翻转力臂同轴,所述左调整螺栓和右调整螺栓的前端分别抵住左翻转力臂和右翻转力臂的一侧。所述左扭杆力臂和右扭杆力臂的一端分别设有左轴套和右轴套,所述左轴套和右轴套分别套在下扭杆和上扭杆相对的一端。本技术通过调节左调整螺栓和/或右调整螺栓推动左翻转力臂和/或右翻转力臂旋转,进而调整左翻转力臂和/或右翻转力臂与左扭杆力臂和/或右扭杆力臂之间的夹角,即通过左翻转力臂和/或右翻转力臂的旋转可调整上扭杆和/或下扭杆的扭转角度, 最终达到调整扭转力的目的,保证了驾驶室翻转力与理论设计值保持一致,使驾驶室灵活自如的翻转。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配示意图。图3为左翻转力臂与左扭杆力臂初始状态示意图。图4为左翻转力臂与左扭杆力臂角度调整状态示意图。图中1-左悬置支架、2-右悬置支架、3-左翻转力臂、4-右翻转力臂、5-上扭杆、 6-下扭杆、7-左翻转支架、8-右翻转支架、9-左扭杆力臂(91-左内螺纹孔、92-左轴套)、 10-右扭杆力臂(101-右内螺纹孔、102-右轴套)、11_左调整螺栓、12-右调整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本技术包括左悬置支架1和右悬置支架2、左翻转力臂3和右翻转力臂4、上扭杆5和下扭杆6、左翻转支架7和右翻转支架8,以及分别带有左内螺纹孔91和右内螺纹孔101的左扭杆力臂9和右扭杆力臂10及分别位于所述左内螺纹孔91和右内螺纹孔101内的左调整螺栓11和右调整螺栓12,所述左扭杆力臂9和右扭杆力臂10的一端分别设有左轴套92和右轴套102,所述左轴套92和右轴套102分别套在下扭杆6和上扭杆5 相对的一端(即分别与左翻转力臂3和右翻转力臂4同轴),所述左调整螺栓11和右调整螺栓12的前端分别抵住左翻转力臂3和右翻转力臂4的一侧即成为本技术。当上扭杆5与下扭杆6的力度不均勻或翻转力偏大或偏小时,通过旋转左调整螺栓11和/或右调整螺栓12,推动左翻转力臂3和/或右翻转力臂4旋转一定角度至驾驶室翻转力与设计理论值基本相同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角度可调式驾驶室双扭杆翻转系统总成,包括左悬置支架(1)和右悬置支架 O)、左翻转力臂( 和右翻转力臂G)、上扭杆( 和下扭杆(6)、左翻转支架(7)和右翻转支架(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带有左内螺纹孔(91)和右内螺纹孔(101)的左扭杆力臂(9)和右扭杆力臂(10)及分别位于所述左内螺纹孔(91)和右内螺纹孔(101)内的左调整螺栓(11)和右调整螺栓(12),所述左扭杆力臂(9)和右扭杆力臂(10)分别与左翻转力臂( 和右翻转力臂同轴,所述左调整螺栓(11)和右调整螺栓(1 的前端分别抵住左翻转力臂(3)和右翻转力臂的一侧。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可调式驾驶室双扭杆翻转系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扭杆力臂(9)和右扭杆力臂(10)的一端分别设有左轴套(9 和右轴套(102),所述左轴套 (92)和右轴套(102)分别套在下扭杆(6)和上扭杆(5)相对的一端。专利摘要一种角度可调式驾驶室双扭杆翻转系统总成,涉及商用车驾驶室翻转系统总成。主要解决现有驾驶室双扭杆翻转系统总成因扭杆的扭转角度受限制而存在的驾驶室翻转困难的问题。本技术包括左悬置支架和右悬置支架、左翻转力臂和右翻转力臂、上扭杆和下扭杆、左翻转支架和右翻转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带有左内螺纹孔和右内螺纹孔的左扭杆力臂和右扭杆力臂及分别位于所述左内螺纹孔和右内螺纹孔内的左调整螺栓和右调整螺栓,所述左扭杆力臂和右扭杆力臂分别与左翻转力臂和右翻转力臂同轴,所述左调整螺栓和右调整螺栓的前端分别抵住左翻转力臂和右翻转力臂的一侧。本技术可使驾驶室灵活自如的翻转,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文档编号B62D33/067GK202115601SQ20112020415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7日专利技术者宋景良, 张晶峰, 李星, 李炎, 沈颖娟, 王莉, 陈超 申请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角度可调式驾驶室双扭杆翻转系统总成,包括左悬置支架(1)和右悬置支架(2)、左翻转力臂(3)和右翻转力臂(4)、上扭杆(5)和下扭杆(6)、左翻转支架(7)和右翻转支架(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带有左内螺纹孔(91)和右内螺纹孔(101)的左扭杆力臂(9)和右扭杆力臂(10)及分别位于所述左内螺纹孔(91)和右内螺纹孔(101)内的左调整螺栓(11)和右调整螺栓(12),所述左扭杆力臂(9)和右扭杆力臂(10)分别与左翻转力臂(3)和右翻转力臂(4)同轴,所述左调整螺栓(11)和右调整螺栓(12)的前端分别抵住左翻转力臂(3)和右翻转力臂(4)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宋景良张晶峰王莉李星李炎沈颖娟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