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贤顺专利>正文

扭力可调式驾驶室翻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83731 阅读:5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扭力可调式驾驶室翻转机构,它涉及驾驶室翻转机构技术领域。它是由可调翻转总成和撑杆总成组成,可调翻转总成与撑杆总成连接。可调翻转总成的扭杆弹簧设置在前支承轴管内部,其一端通过扭杆臂固定在右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前支承轴管花键端,前支承轴管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挡圈。撑杆总成通过撑杆下支架、撑杆上支架分别固定在车架、驾驶室上,上撑杆和下撑杆通过销轴铰接,下撑杆和上撑杆的连接处设置有锁臂和拉簧,下撑杆通过撑杆下支架固定在车架上。它在右支架上增加调整螺栓,可通过旋拧调整螺栓改变扭杆的工作角度,补偿因扭杆扭力衰减引起的翻转机构扭力下降缺陷。(*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驾驶室翻转机构
,具体涉及一种扭力可调式驾驶室翻转机构。技术背景为了便于整车的维修和保养,目前大多数平头载货汽车驾驶室一般可向前翻转, 其翻转机构的形式主要有液压机构和扭杆机构,相比于液压机构,扭杆机构具有布置容易、 操作简单灵活、可靠性高等特点。驾驶室的翻转应轻便,驾驶室的支承机构应安全可靠。为了保证汽车安全行驶,在通常情况下,尤其是在紧急制动或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驾驶室不得自行翻转。现在大多数轻型或中型车驾驶室的翻转主要是利用扭杆的扭转力矩克服驾驶室的重力矩来实现的。其结构类型主要为双扭杆机构和单扭杆机构,双扭杆主要用于驾驶室质量较大的中型车,其特点是预扭力矩大,驾驶室左右受力均勻但结构复杂,驾驶室底板受力大易产生变形等。单扭杆主要用于驾驶室质量小的轻型车,其特点是预扭力矩相对不大, 但结构简单,驾驶室底板左右骨架受力不均勻,而且传统单扭杆翻转机构由于扭杆长期处于大角度扭转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扭杆会产生疲劳,扭力会逐步衰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扭力可调式驾驶室翻转机构,它在右支架上增加调整螺栓, 可通过旋拧调整螺栓改变扭杆的工作角度,补偿因扭杆扭力衰减引起的翻转机构扭力下降缺陷。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可调翻转总成和撑杆总成组成,可调翻转总成与撑杆总成连接。所述的可调翻转总成包含调整螺栓/螺母、螺栓/弹簧垫圈、扭杆臂、右支架、前支承胶垫、前支承轴管、左支架、扭杆弹簧和开口挡圈,扭杆弹簧设置在前支承轴管内部,其一端通过扭杆臂固定在右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前支承轴管花键端,前支承轴管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挡圈,调整螺栓/螺母和螺栓/弹簧垫圈顶住扭杆臂侧面,前支承轴管两端分别设置有右支架和左支架,右支架和左支架与前支承轴管之间设置有前支承胶垫。所述的撑杆总成包含撑杆下支架、下撑杆、销轴、锁臂、拉簧、上撑杆和撑杆上支架,撑杆总成通过撑杆下支架、撑杆上支架分别固定在车架、驾驶室上,上撑杆和下撑杆通过销轴铰接,下撑杆和上撑杆的连接处设置有锁臂和拉簧,下撑杆通过撑杆下支架固定在车架上。所述的右支架、左支架固定在车架上,驾驶室固定在前支承轴管上。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正常状态下,驾驶室通过锁止机构(销轴、锁臂、拉簧)锁定在车架上,此时扭杆弹簧被强行扭转一定角度储存回弹力,上撑杆、下撑杆通过销轴处于折叠弯曲状态。当锁止机构开启后,在扭杆弹簧回弹力作用下,驾驶室通过前支承轴管围绕前支承胶垫中心转动,上撑杆、下撑杆通过销轴,并在操作者向上推力作用下完全展开,锁臂在拉簧作用下将上撑杆、下撑杆锁住,驾驶室翻转到位。本专利技术在右支架上增加调整螺栓,可通过旋拧调整螺栓改变扭杆的工作角度,补偿因扭杆扭力衰减引起的翻转机构扭力下降缺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可调翻转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可调翻转总成A和撑杆总成B组成,可调翻转总成A与撑杆总成B连接。所述的可调翻转总成A包含调整螺栓/螺母1、螺栓/弹簧垫圈2、扭杆臂3、右支架4、前支承胶垫5、前支承轴管6、左支架7、扭杆弹簧8和开口挡圈9,扭杆弹簧8设置在前支承轴管6内部,其一端通过扭杆臂3固定在右支架4上,另一端固定在前支承轴管6花键端,前支承轴管6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挡圈9,调整螺栓/螺母1和螺栓/弹簧垫圈2顶住扭杆臂3侧面,前支承轴管6两端分别设置有右支架4和左支架7,右支架4和左支架7与前支承轴管6之间设置有前支承胶垫5。所述的撑杆总成B包含撑杆下支架10、下撑杆11、销轴12、锁臂13、拉簧14、上撑杆15和撑杆上支架16,撑杆总成B通过撑杆下支架10、撑杆上支架16分别固定在车架18、 驾驶室17上,上撑杆15和下撑杆11通过销轴12铰接,下撑杆11和上撑杆15的连接处设置有锁臂13和拉簧14,下撑杆11通过撑杆下支架10固定在车架18上。所述的右支架4、左支架7固定在车架18上,驾驶室17固定在前支承轴管6上。所述的扭杆臂3上固定孔为腰形孔。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正常状态下,驾驶室17通过锁止机构(销轴12、 锁臂13、拉簧14)锁定在车架18上,此时扭杆弹簧8被强行扭转一定角度储存回弹力,上撑杆15、下撑杆11通过销轴12处于折叠弯曲状态。当锁止机构开启后,在扭杆弹簧8回弹力作用下,驾驶室17通过前支承轴管6围绕前支承胶垫5中心转动,上撑杆15、下撑杆11通过销轴12,并在操作者向上推力作用下完全展开,锁臂13在拉簧14作用下将上撑杆15、下撑杆11锁住,驾驶室17翻转到位。本具体实施方式在右支架上增加调整螺栓,可通过旋拧调整螺栓改变扭杆的工作角度,补偿因扭杆扭力衰减引起的翻转机构扭力下降缺陷。权利要求1.扭力可调式驾驶室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可调翻转总成(A)和撑杆总成(B) 组成,可调翻转总成(A)与撑杆总成(B)连接,所述的可调翻转总成(A)包含调整螺栓/螺母(1)、螺栓/弹簧垫圈( 、扭杆臂C3)、右支架(4)、前支承胶垫( 、前支承轴管(6)、左支架(7)、扭杆弹簧(8)和开口挡圈(9),扭杆弹簧(8)设置在前支承轴管(6)内部,其一端通过扭杆臂(3)固定在右支架(4)上,另一端固定在前支承轴管(6)花键端,前支承轴管(6) 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挡圈(9),调整螺栓/螺母(1)和螺栓/弹簧垫圈( 顶住扭杆臂(3)侧面,前支承轴管(6)两端分别设置有右支架(4)和左支架(7),右支架(4)和左支架(7)与前支承轴管(6)之间设置有前支承胶垫(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可调式驾驶室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撑杆总成 (B)包含撑杆下支架(10)、下撑杆(11)、销轴(12)、锁臂(13)、拉簧(14)、上撑杆(15)和撑杆上支架(16),撑杆总成(B)通过撑杆下支架(10)、撑杆上支架(16)分别固定在车架 (18)、驾驶室(17)上,上撑杆(15)和下撑杆(11)通过销轴(12)铰接,下撑杆(11)和上撑杆(1 的连接处设置有锁臂(1 和拉簧(14),下撑杆(11)通过撑杆下支架(10)固定在车架(18)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可调式驾驶室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支架G)、 左支架(7)固定在车架(18)上,驾驶室(17)固定在前支承轴管(6)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可调式驾驶室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杆臂(3) 上固定孔为腰形孔。专利摘要扭力可调式驾驶室翻转机构,它涉及驾驶室翻转机构
它是由可调翻转总成和撑杆总成组成,可调翻转总成与撑杆总成连接。可调翻转总成的扭杆弹簧设置在前支承轴管内部,其一端通过扭杆臂固定在右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前支承轴管花键端,前支承轴管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挡圈。撑杆总成通过撑杆下支架、撑杆上支架分别固定在车架、驾驶室上,上撑杆和下撑杆通过销轴铰接,下撑杆和上撑杆的连接处设置有锁臂和拉簧,下撑杆通过撑杆下支架固定在车架上。它在右支架上增加调整螺栓,可通过旋拧调整螺栓改变扭杆的工作角度,补偿因扭杆扭力衰减引起的翻转机构扭力下降缺陷。文档编号B62D33/067GK202080354SQ20112008873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扭力可调式驾驶室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可调翻转总成(A)和撑杆总成(B)组成,可调翻转总成(A)与撑杆总成(B)连接,所述的可调翻转总成(A)包含调整螺栓/螺母(1)、螺栓/弹簧垫圈(2)、扭杆臂(3)、右支架(4)、前支承胶垫(5)、前支承轴管(6)、左支架(7)、扭杆弹簧(8)和开口挡圈(9),扭杆弹簧(8)设置在前支承轴管(6)内部,其一端通过扭杆臂(3)固定在右支架(4)上,另一端固定在前支承轴管(6)花键端,前支承轴管(6)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挡圈(9),调整螺栓/螺母(1)和螺栓/弹簧垫圈(2)顶住扭杆臂(3)侧面,前支承轴管(6)两端分别设置有右支架(4)和左支架(7),右支架(4)和左支架(7)与前支承轴管(6)之间设置有前支承胶垫(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贤顺
申请(专利权)人:潘贤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