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变换装置导淋排放气回收工艺及回收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38547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CO变换装置导淋排放气回收工艺和回收设备。预变换热器与煤气换热器的导淋排气口通过管线与排放气水冷器的管程进口相连,排放气水冷器的管程出口通过管线与排放气分离器的进口相连,排放气分离器设有气相出口和液相出口。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管线将预变换热器及煤气换热器的导淋排气口处排出的导淋排气引入排放气水冷器中,经过排放气水冷器降低排放气的气体温度,再通过排放气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对分离出来的气体进行有效回收利用,实现了节能环保增效的目的,同时极大的降低了装置对人体的安全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CO变换装置导淋排放气回收工艺及回收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CO变换装置主要由预变炉、第一变换炉、预变换热器、煤气换热器和气化装置通过管线相连,预变炉的出口与预变换热器的管程进口相连,预变换热器的管程出口与第一变换炉的进口相连,第一变换炉的出口与煤气换热器的管程进口相连,气化装置的出口分别与预变换热器、煤气换热器的壳程入口相连,预变换热器、煤气换热器的壳程出口分别与预变炉的进口相连。一般CO变换装置中的预变换热器、煤气换热气采用浮头式换热器,换热器管程两段温差较大,因工艺气含有饱和水蒸气,管程封头处易产生冷凝现象,为防止冷凝水进入变换炉影响触媒使用寿命,一般两组换热器管程出口导淋阀都保留一定开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各导淋阀的开度掌握相对困难,如果阀位过小,由于工艺气中易夹带定量的触媒粉灰,导淋易堵塞,阀位过大,一则有效气排放过多,二则气中CO含量高,对周围环境及巡检人员的安全也造成较大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CO变换装置导淋排放气回收工艺,该工艺可对导淋排放气进行有效回收利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对CO变换装置中的预变换热器导淋排放口与煤气换热器导淋排放口处的排放气进行气水分离。预变换热器导淋排放口与煤气换热器导淋排放口处的排放气在进行分离前先过滤ο过滤后的排放气进行换热降温后再进行分离。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通过对预变换热器与煤气换热气中产生的排放气经过过滤、降温、分离,对分离出来的气、水进行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体的伤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CO变换装置导淋排放气回收设备,该设备可以对导淋排放气进行有效回收利用,节能减排且安全环保。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由预变炉、第一变换炉、预变换热器、煤气换热器和气化装置通过管线相连,其中,预变炉的出口与预变换热器的管程进口相连,预变换热器的管程出口与第一变换炉的进口相连,第一变换炉的出口与煤气换热器的管程进口相连,气化装置的出口分别与预变换热器、煤气换热器的壳程入口相连,预变换热器、煤气换热器的壳程出口分别与预变炉的进口相连,预变换热器与煤气换热器的导淋排气口通过管线与排放气水冷器的管程进口相连,排放气水冷器的管程出口通过管线与排放气分离器的进口相连,排放气分离器设有气相出口和液相出口。本专利技术的预变换热器与煤气换热器的导淋排气口与排放气水冷器之间依次设有过滤器和自调阀。本专利技术的排放气水冷器的壳程上设有循环水进口和循环水出口。本专利技术的预变换热器与煤气换热器的导淋排气口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导淋阀。本专利技术的排放气分离器的气相出口与燃料气管网相连,排放气分离气的液相出口与冷凝液管网相连。本专利技术的排放气分离器的气相出口与燃料气管网之间设有压力调节阀,排放气分离器的液相出口与冷凝液管网之间设有液位调节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通过管线将预变换热器及煤气换热器的导淋排气口处排出的导淋排气引入排放气水冷器中,经过排放气水冷器降低排放气的气体温度,再通过排放气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对分离出来的气体进行有效回收利用,实现了节能环保增效的目的,同时极大的降低了装置对人体的安全危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CO变换装置导淋排放气回收设备,由预变炉1、第一变换炉2、预变换热器3、煤气换热器4和气化装置5通过管线相连,其中,预变炉1的出口与预变换热器 3的管程进口相连,预变换热器3的管程出口与第一变换炉2的进口相连,第一变换炉2的出口与煤气换热器4的管程进口相连,气化装置5的出口分别与预变换热器3、煤气换热器 4的壳程入口相连,预变换热器3、煤气换热器4的壳程出口分别与预变炉1的进口相连,其预变换热器3与煤气换热器4的导淋排气口通过管线与排放气水冷器6的管程进口相连, 排放气水冷器6的管程出口通过管线与排放气分离器7的进口相连,排放气分离器7设有气相出口和液相出口。预变换热器3与煤气换热器4的导淋排气口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导淋阀31、41,预变换热器3与煤气换热器4的导淋排气口与排放气水冷器6之间依次设有过滤器8和自调阀9,设置过滤器8是对导淋排气进行过滤,设置自调阀9是为了控制预变换热器3、煤气换热器4的导淋排气口的开度,控制进入排放气水冷器6的输入流量。排放气水冷器6的壳程上设有循环水进口和循环水出口。排放气分离器7的气相出口与燃料气管网71相连,排放气分离气的液相出口与冷凝液管网72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更为优选的方案,在排放气分离器7的气相出口与燃料气管网71之间设有压力调节阀,在排放气分离器7的液相出口与冷凝液管网72之间设有液位调节阀,这样可以通过压力调节阀来控制进入燃料气管网71中气体的压力,通过液位调节阀来控制排放气分离器6的液位。以上所述的CO变换装置导淋排放气回收设备是采用前述的CO变换装置导淋排放气回收方法进行排放气回收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预变换热器3、煤气换热器4的导淋排气由导淋排气口经过滤器8和自调阀9进入排放气水冷器6,在排放气水冷器6中,排放气与排放器水冷器6壳程中的循环水进行换热降温,然后再通过排放气分离器7进行气液分离,最后将分离出来的干气由气相出口送入燃料气管网进行回收利用,有效减少了有毒有害气体CO有效气体H2的排放量,不仅实现了节能环保增效的目的,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导淋排放有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CO变换装置导淋排放气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对CO变换装置中的预变换热器导淋排放口与煤气换热器导淋排放口处的排放气进行气水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变换装置导淋排放气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预变换热器导淋排放口与煤气换热器导淋排放口处的排放气在进行分离前先过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O变换装置导淋排放气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过滤后的排放气进行换热降温后再进行分离。4.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中所述CO变换装置导淋排放气回收工艺的回收设备,由预变炉(1)、第一变换炉(2)、预变换热器(3)、煤气换热器(4)和气化装置(5)通过管线相连,其中,预变炉(1)的出口与预变换热器(3)的管程进口相连,预变换热器(3)的管程出口与第一变换炉(2)的进口相连,第一变换炉(2)的出口与煤气换热器(4)的管程进口相连,气化装置(5)的出口分别与预变换热器(3)、煤气换热器(4)的壳程入口相连,预变换热器(3)、 煤气换热器(4)的壳程出口分别与预变炉(1)的进口相连,其特征在于预变换热器(3)与煤气换热器(4)的导淋排气口通过管线与排放气水冷器(6)的管程进口相连,排放气水冷器(6)的管程出口通过管线与排放气分离器(7)的进口相连,排放气分离器(7)设有气相出口和液相出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变换装置导淋排放气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预变换热器 (3)与煤气换热器(4)的导淋排气口与排放气水冷器(6)之间依次设有过滤器(8)和自调阀(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变换装置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O变换装置导淋排放气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对CO变换装置中的预变换热器导淋排放口与煤气换热器导淋排放口处的排放气进行气水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东洋李锟江小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