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18771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冷凝器。在冷凝器(1)的一端部侧设有:第一集液箱(3),与第三及第四热交换通路(P3、P4)的第一热交换管(2A)连接;第二集液箱(4),与第一及第二热交换通路(P1、P2)的第二热交换管(2B)连接,使前者的上端与后者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第一集液箱具有使气液分离并积存液体的功能。在第一热交换管的第一集液箱侧侧的部分设有突出部(2a),该突出部与第二热交换管的第二集液箱侧的端部相比更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在上端的第一热交换管的突出部与第二集液箱的下端之间的间隙(18)内配置有防腐蚀部件(19),该防腐蚀部件具有相对于第一热交换管的替代腐蚀功能。该冷凝器适用于搭载在汽车上的汽车空调。(*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适合在例如搭载于汽车上的冷冻循环即汽车空调中使用的冷凝O
技术介绍
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所谓“冷凝器”的术语除了通常的冷凝器以外,还包含具有冷凝部及过冷却部的过冷式冷凝器。另外,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上下、左右是指图1及图2的上下、左右。作为例如汽车空调的冷凝器,公知有这样的冷凝器具有使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且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并列状地配置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扁平状热交换管、和与热交换管的左右两端部连接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集液箱,由上下连续地并列的多个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上下并列地设有三个,构成各热交换通路的全部热交换管的制冷剂流动方向是相同的,并且相邻的两个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的制冷剂流动方向是不同的,其中,在左右任意一端部侧分体地设置有第一集液箱,连接有构成下端的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第二集液箱,连接有构成除下端的热交换通路以外的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第二集液箱被配置在第一集液箱之上,第一集液箱的粗细度与第二集液箱的粗细度相比极大, 并且,在第一集液箱内配置有干燥剂,由此第一集液箱具有利用重力使气液分离且积存液体的作为储液器的功能,与第一集液箱连接的第一热交换管及与第二集液箱连接的第二热交换管的长度相等,并且第一热交换管的第一集液箱侧的端部及第二热交换管的第二集液箱侧的端部位于同一垂直线上,所有的热交换通路成为使制冷剂冷凝的制冷剂冷凝通路 (参照日本实开平3-31 号公报)。在上述公报记载的冷凝器中,由于为了有效地进行在第一集液箱内的气液分离, 需要使第一集液箱的内容积比第二集液箱大相当多,所以第一集液箱的粗细度比第二集液箱的粗细度大相当多,因此存在为配置冷凝器需要大的空间的问题。另外,通常在冷凝器的附近配置有其他设备,但根据所述公报记载的冷凝器,第一集液箱成为其他设备的障碍。例如,通常在汽车空调用的冷凝器的通风方向下游侧配置有散热器,但根据所述公报记载的冷凝器,第一集液箱会成为散热器设置的障碍,在发动机室内会产生浪费的空间,无法实现空间节省。而且,由于在第一集液箱的大致全长的范围内连接有热交换管,所以会存在气液分离性能不充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冷凝器,该冷凝器与所述公报记载的冷凝器相比能够缩小设置空间,并且能够提高位于第二集液箱的正下方的上端的第一热交换管的耐蚀性。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由以下的方式构成。1) 一种冷凝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并列状地配置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热交换管、与热交换管的左右两端部连接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集液箱、和配置在上下方向相邻的热交换管彼此之间且被钎焊在热交换管上的散热片,由上下连续地并列的多个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上下并列地设有多个,其中,在左右任意一端部侧设置有第一集液箱,其与构成位于下侧的至少一个热交换通路的第一热交换管连接;第二集液箱,其与第二热交换管连接,该第二热交换管构成与由连接在第一集液箱上的第一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相比设置在上方的其余的热交换通路,第一集液箱与第二集液箱相比配置在左右方向外侧,并且第一集液箱的上端与第二集液箱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第一集液箱具有使气液分离并积存液体的功能,在连接在第一集液箱上的第一热交换管中的第一集液箱侧的部分设有突出部,该突出部比连接在第二集液箱上的第二热交换管中的第二集液箱侧的端部更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在上端的第一热交换管的突出部与第二集液箱的下端之间的间隙内配置有防腐蚀部件,该防腐蚀部件具有相对于第一热交换管的替代腐蚀功能。在上述1)的冷凝器中,有时在第一集液箱和第二集液箱上分别连接构成1个热交换通路的第一热交换管。2) 一种冷凝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并列状地配置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热交换管、与热交换管的左右两端部连接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集液箱、和配置在上下方向相邻的热交换管彼此之间且被钎焊在热交换管上的散热片,由上下连续地并列的多个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上下并列地设有三个以上,其中,在左右任意一端部侧设置有第一集液箱,其与构成包含下端的热交换通路在内且连续地并列的至少两个热交换通路的第一热交换管连接;第二集液箱,其与第二热交换管连接,该第二热交换管构成与由连接在第一集液箱上的第一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相比设置在上方的热交换通路,第一集液箱与第二集液箱相比配置在左右方向外侧,并且第一集液箱的上端与第二集液箱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第一集液箱具有使气液分离并积存液体的功能,在连接在第一集液箱上的第一热交换管中的第一集液箱侧的部分设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与连接在第二集液箱上的第二热交换管中的第二集液箱侧的端部相比更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在上端的第一热交换管的突出部与第二集液箱的下端之间的间隙内配置有防腐蚀部件,该防腐蚀部件具有相对于第一热交换管的替代腐蚀功能。3)如上述2、所述的冷凝器,其中,由与第一集液箱连接的第一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中的上端的热交换通路、和由与第二集液箱连接的第二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是使制冷剂冷凝的制冷剂冷凝通路;由与第一集液箱连接的第一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中的除了上端的热交换通路以外的热交换通路是使制冷剂过冷却的制冷剂过冷却通路。4)如上述2)所述的冷凝器,其中,在第一集液箱上连接有构成至少两个热交换通路的第一热交换管,在第二集液箱上连接有构成至少一个热交换通路的第二热交换管。5) 一种冷凝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并列状地配置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热交换管、与热交换管的左右两端部连接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集液箱、和配置在上下方向相邻的热交换管彼此之间且被钎焊在热交换管上的散热片,由上下连续地并列的多个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上下并列地设有两个以上,其中,在左右任意一端部侧设置有第一集液箱,其与构成下端的热交换通路的第一热交换管连接;第二集液箱,其与第二热交换管连接,该第二热交换管构成除了下端的热交换通路以外的热交换通路,第一集液箱与第二集液箱相比配置在左右方向外侧,并且第一集液箱的上端与第二集液箱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第一集液箱具有使气液分离并积存液体的功能,在连接在第一集液箱上的第一热交换管中的第一集液箱侧的部分设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与连接在第二集液箱上的第二热交换管中的第二集液箱侧的端部相比更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在上端的第一热交换管的突出部与第二集液箱的下端之间的间隙内配置有防腐蚀部件,该防腐蚀部件具有相对于第一热交换管的替代腐蚀功能。6) 一种冷凝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并列状地配置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热交换管、与热交换管的左右两端部连接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集液箱、和配置在上下方向相邻的热交换管彼此之间且被钎焊在热交换管上的散热片,由上下连续地并列的多个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上下并列地设有两个以上,其中,在左右任意一端部侧设置有第一集液箱,其与构成上端的热交换通路的第一热交换管连接;第二集液箱,其与第二热交换管连接,该第二热交换管构成除了上端的热交换通路以外的热交换通路,第一集液箱与第二集液箱相比配置在左右方向外侧,并且第一集液箱的下端与第二集液箱的上端相比位于下方,第一集液箱具有使气液分离并积存液体的功能,在连接在第一集液箱上的第一热交换管中的第一集液箱侧的部分设有突出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凝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并列状地配置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热交换管、与热交换管的左右两端部连接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集液箱、和配置在上下方向相邻的热交换管彼此之间且被钎焊在热交换管上的散热片,由上下连续地并列的多个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上下并列地设有多个,其特征在于,在左右任意一端部侧设置有:第一集液箱,其与构成位于下侧的至少一个热交换通路的第一热交换管连接;第二集液箱,其与第二热交换管连接,该第二热交换管构成与由连接在第一集液箱上的第一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相比设置在上方的其余的热交换通路,第一集液箱与第二集液箱相比配置在左右方向外侧,并且第一集液箱的上端与第二集液箱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第一集液箱具有使气液分离并积存液体的功能,在连接在第一集液箱上的第一热交换管中的第一集液箱侧的部分设有突出部,该突出部比连接在第二集液箱上的第二热交换管中的第二集液箱侧的端部更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在上端的第一热交换管的突出部与第二集液箱的下端之间的间隙内配置有防腐蚀部件,该防腐蚀部件具有相对于第一热交换管的替代腐蚀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新吾鸨崎和美濑野善彦藤井隆行
申请(专利权)人: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