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国明专利>正文

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54066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8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凝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冷凝芯体(1),所述冷凝芯体(1)包括有冷凝进气管(2)和冷凝出气管(3),所述冷凝进气管(2)和冷凝出气管(3)均呈环状螺旋形结构设置,所述冷凝进气管(2)的进气口和冷凝出气管(3)的出气口位于冷凝芯体(1)一端。增强了冷凝芯体与气化氨的接触面积,使气化氮能更充分的与冷凝芯体接触,从而增强了冷凝芯体对冷媒的利用率,提高了冷凝效率。

condens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denser, the technological scheme including condensing core (1), the condenser core body (1) comprises a condensing air inlet pipe (2) and (3), the condensation pipe of the condensed air inlet pipe (2) and the condensation pipe (3) were an annular spiral structure, the cooling air inlet pipe (2) inlet and outlet pipe condenser (3) is located in the outlet of condensing core (1) end.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condensed core and the gasified ammonia is enhanced, so that the gasification nitrogen can be more fully contacted with the condensed core body, thereby enhancing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the cooling core to the refrigerant and improving the condensa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凝器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冷凝器。
技术介绍
冷凝器,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现今在氨水制备中广泛应用。目前,公告号为CN20473053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冷凝器装置,它包括左冷凝器芯体、右冷凝器芯体、冷凝器进气管、冷凝器出液管、干燥储液器,冷凝器进气管的一端与左冷凝器芯体的进气口连通,左冷凝器芯体的出液口通过连接管与右冷凝器芯体的进液口连通,冷凝器出液管的进口端与右冷凝器芯体的出液口连通,干燥储液器与冷凝器出液管的出口端连接。这种冷凝器装置虽然结构较为简单,但该结构传递冷媒时冷媒的利用率不高,会造成能源浪费,因此降低了整个冷凝器的能源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冷媒利用率的冷凝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凝器,包括有冷凝芯体,所述冷凝芯体包括有冷凝进气管和冷凝出气管,所述冷凝进气管和冷凝出气管均呈环状螺旋形结构设置,所述冷凝进气管的进气口和冷凝出气管的出气口位于冷凝芯体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了冷凝芯体与气化氨的接触面积,使气化氮能更充分的与冷凝芯体接触,从而增强了冷凝芯体对冷媒的利用率,提高了冷凝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凝进气管螺旋呈桶状结构,所述冷凝出气管螺旋呈锥形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凝出气管内的冷媒在经过冷凝进气管时已经带走了大量的热量,因此为了充分将冷媒的能量消耗殆尽的同时又能快速将其排出,因此将冷凝出气管螺旋呈锥形结构,使冷媒在排出的过程中逐渐增加排出速度,同时也缩短了整个排出的时间,有利于维持芯体内的温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凝出气管螺旋呈锥形后与冷凝进气管连接的一端为大径锥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凝出气管螺旋呈的锥形,从与冷凝进气管连接的一端外径大于出气口一端,使冷媒在逐渐停止吸热的过程中逐渐尽快排出,有利于提高冷凝进气管进气口处冷媒的直接作用于气化氨的利用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凝出气管螺旋呈锥形的顶端设有直线出气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线出气管会以最大速度将使用过后的冷媒尽快排出,尽量让直线出气管内的冷媒减少与刚进入冷凝进气管内的冷媒接触时间,从而降低能源消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凝进气管和冷凝出气管的连接处设有倾斜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冷凝进气管和冷凝出气管的冷媒行进方向相反,因此倾斜管能够让冷凝进气管内的冷媒更顺畅的进入到冷凝出气管内,避免冷凝进气管和冷凝出气管的连接处产生因冷媒不流畅而产生的振动,提高冷凝芯体的工作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倾斜管向冷凝出气管的出气口一端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冷凝进气管内的冷媒通过倾斜管后使其具有向上流动的趋势,令冷媒更顺畅的向上流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冷媒经过冷凝进气管后对氨气进行了充分反应,使其液化,而冷媒经过冷凝进气管螺旋呈桶状底部后经过大量吸收热量,再通过倾斜管快速进入冷凝出气管,在冷凝出气管螺旋呈锥形大径端部再充分使用其冷媒剩余能量,再逐渐加速排出,有利于提高冷媒的使用率,同时有效维持冷凝芯体的整体输出效果,提高了冷凝器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冷凝芯体的正视图;图2为冷凝芯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冷凝芯体;2、冷凝进气管;3、冷凝出气管;31、直线出气管;4、倾斜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参照图1、2所示,一种冷凝器,包括有可承载冷媒的冷凝芯体1,冷凝芯体1包括有相连的冷凝进气管2和冷凝出气管3,冷凝进气管2和冷凝出气管3之间通过倾斜管4导通,使冷媒流淌在冷媒芯体中,从冷凝进气管2的进气口进,再从冷凝出气管3的出气口出,倾斜管4使其连接处内的冷媒更顺畅快速的流淌入冷凝出气管3中,而冷凝进气管2的进气口和冷凝出气管3的出气口位于冷凝芯体1一端,方便将使用过后的冷媒重新收集后准备重复利用。参照图1、2所示,冷凝进气管2和冷凝出气管3均呈环状螺旋形结构设置,而冷凝进气管2螺旋呈桶状结构,冷凝出气管3螺旋呈锥形结构,管体之间可留有间隙,可以增加在管体之间的空间增强对冷媒的利用;冷凝出气管3螺旋呈锥状的大径锥底与倾斜管4相连,尽量增强刚从冷凝出气管3输出的冷媒接触待凝氨气的接触空间,以增强对冷媒的利用;之后再逐渐通过螺旋呈锥形的冷凝出气管3快速并且发挥余热的排出,最终通过直线出气管31输出。上述结构使用时,冷媒从冷凝进气管2的进气口进入冷凝芯体1,从上至下释放冷媒的作用下,能量逐渐消耗,然而冷凝进气管2可环绕呈多层设置,即先从上往下的圈环绕桶体,再从下往上的圈环绕桶体,如此反复,可重复对冷媒进行使用,最终通过向冷凝出气管3的出气口一端倾斜的倾斜管4加快冷媒的排出,如图2所述,经过倾斜管4后管内的冷媒从冷凝进气管2的顺时针流转到从冷凝出气管3的逆时针流转,将冷媒的流转翻转后,加快了冷媒内部能量的消耗,有效提高了冷媒的利用率。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冷凝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凝器,包括有冷凝芯体(1),所述冷凝芯体(1)包括有冷凝进气管(2)和冷凝出气管(3),其特征是:所述冷凝进气管(2)和冷凝出气管(3)均呈环状螺旋形结构设置,所述冷凝进气管(2)的进气口和冷凝出气管(3)的出气口位于冷凝芯体(1)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器,包括有冷凝芯体(1),所述冷凝芯体(1)包括有冷凝进气管(2)和冷凝出气管(3),其特征是:所述冷凝进气管(2)和冷凝出气管(3)均呈环状螺旋形结构设置,所述冷凝进气管(2)的进气口和冷凝出气管(3)的出气口位于冷凝芯体(1)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是:所述冷凝进气管(2)螺旋呈桶状结构,所述冷凝出气管(3)螺旋呈锥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明
申请(专利权)人:吴国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