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隔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60169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建筑隔震装置,包括设于上支墩和下支墩间的若干个隔震支座,所述隔震支座通过连接装置与分别与上支墩和下支墩固定。所述隔震支座由多层橡胶和多层钢板交替叠置硫化连接为一体。所述隔震支座呈圆柱形,圆柱形隔震支座在上支墩和下支墩间竖直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建筑隔震橡胶支座隔震,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增设橡胶隔震支座,使整个建筑的自振周期得以延长,以减轻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该技术不仅可以保证结构的整体安全,并且能够防止非结构部件的破坏,避免建筑物内部装修、室内设备的损坏以及由此引起的次生灾害。(*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防震技术。
技术介绍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学者对此项技术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传统建筑结构抗震是以损伤结构本身构件为代价,依靠结构构件发生非弹性变形来消耗地震能量;隔震技术立足于“隔”,采用专门的隔震元件, 通过设置隔震层,使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可以由剧烈的摆动变为缓慢的平动,整个上部结构基本上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从而有效地阻止地震波向上部结构的传递,减小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大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可靠性和安全性。鉴于隔震建筑与传统抗震建筑在减轻地震灾害影响的技术途径方面有着根本的差异,其抗震效果不仅取决于结构设计, 也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隔震层的构造与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建筑隔震装置,针对隔震建筑在构造措施和施工等方面的要求,以期更好地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建筑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上支墩和下支墩间的若干个隔震支座,所述隔震支座通过连接装置与分别与上支墩和下支墩固定。优选的,所述隔震支座由多层橡胶和多层钢板交替叠置硫化连接为一体。。优选的,所述隔震支座呈圆柱形,圆柱形隔震支座在上支墩和下支墩间竖直设置。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中部为中空圆柱形并套接在所述隔震支座上,所述第一连接板外侧叠合有第二连接板,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L形预埋件,所述预埋件一边预埋在所述上支墩或下支墩内,另一边垂直伸出所述上支墩或者下支墩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且外端由螺栓紧固。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分别设于所述隔震支座上下平面上的平板状连接板, 所述连接板通过螺钉与所述隔震支座固定,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预埋在所述上支墩或下支墩内的L形预埋件,所述预埋件一端上设有螺纹并螺纹连接一套筒,所述套筒另一端螺纹连接一螺杆,所述螺杆另一端顶接所述隔震支座的上平面或下平面。本技术提本技术采用建筑隔震橡胶支座隔震,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增设橡胶隔震支座,使整个建筑的自振周期得以延长,以减轻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即在建筑物底部设置橡胶隔震支座,利用橡胶隔震支座的水平柔性形成一道柔性隔震层,通过柔性隔震层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阻止并减轻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递,最终达到减轻上部结构地震破坏的目的。该技术不仅可以保证结构的整体安全,并且能够防止非结构部件的破坏, 避免建筑物内部装修、室内设备的损坏以及由此引起的次生灾害。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连接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连接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L形预埋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建筑隔震装置的实施例1,包括设于上支墩和下支墩间的若干个隔震支座3,所述隔震支座通过连接装置与分别与上支墩1和下支墩2固定。所述隔震支座3由多层橡胶和多层钢板交替叠置硫化连接为一体。所述隔震支座3呈圆柱形,圆柱形隔震支座在上支墩1和下支墩2间竖直设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中部为中空圆柱形并套接在所述隔震支座3上,所述第一连接板外侧叠合有第二连接板5,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L形预埋件6,所述预埋件一边预埋在所述上支墩或下支墩内,另一边垂直伸出所述上支墩或者下支墩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且外端由螺栓7紧固。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分别设于所述隔震支座上下平面上的平板状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通过螺钉11与所述隔震支座3固定,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预埋在所述上支墩或下支墩内的L形预埋件6,所述预埋件一端上设有螺纹并螺纹连接一套筒9,所述套筒另一端螺纹连接一螺杆10,所述螺杆另一端顶接所述隔震支座的上平面或下平面。权利要求1.建筑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上支墩和下支墩间的若干个隔震支座(3),所述隔震支座通过连接装置与分别与上支墩(1)和下支墩O)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支座(3)由多层橡胶和多层钢板交替叠置硫化连接为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支座(3)呈圆柱形,圆柱形隔震支座在上支墩(1)和下支墩O)间竖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 G),所述第一连接板中部为中空圆柱形并套接在所述隔震支座C3)上,所述第一连接板外侧叠合有第二连接板(5),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L形预埋件(6),所述预埋件一边预埋在所述上支墩或下支墩内,另一边垂直伸出所述上支墩或者下支墩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且外端由螺栓(7)紧固。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分别设于所述隔震支座上下平面上的平板状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通过螺钉(11)与所述隔震支座 (3)固定,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预埋在所述上支墩或下支墩内的L形预埋件(6),所述预埋件一端上设有螺纹并螺纹连接一套筒(9),所述套筒另一端螺纹连接一螺杆(10),所述螺杆另一端顶接所述隔震支座的上平面或下平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建筑隔震装置,包括设于上支墩和下支墩间的若干个隔震支座,所述隔震支座通过连接装置与分别与上支墩和下支墩固定。所述隔震支座由多层橡胶和多层钢板交替叠置硫化连接为一体。所述隔震支座呈圆柱形,圆柱形隔震支座在上支墩和下支墩间竖直设置。本技术采用建筑隔震橡胶支座隔震,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增设橡胶隔震支座,使整个建筑的自振周期得以延长,以减轻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该技术不仅可以保证结构的整体安全,并且能够防止非结构部件的破坏,避免建筑物内部装修、室内设备的损坏以及由此引起的次生灾害。文档编号E04B1/98GK202039457SQ201120078710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3日专利技术者卢国豪, 姚晓东, 李雪锋, 楼永良, 皮朝阳, 纪学灵, 胡翔宇, 蒋金生 申请人: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建筑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上支墩和下支墩间的若干个隔震支座(3),所述隔震支座通过连接装置与分别与上支墩(1)和下支墩(2)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永良卢国豪蒋金生姚晓东纪学灵皮朝阳李雪锋胡翔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