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隔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30896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1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程结构减隔震领域,提供一种三维隔震支座。该三维隔震支座包括中部支撑平台、上部支撑平台及两者之间的结构组成的临界解锁竖向隔震单元,以及中部支撑平台和下部支撑平台之间组成的水平隔震单元。其中,临界解锁竖向隔震单元可以在保证三维隔震支座具有较强的竖向隔震功能的同时,保证该三维隔震支座的竖向承载能力与稳定性。此外,水平隔震单元同时具有水平滑板支座与阻尼器的功能,使得支撑平台内部空间得以充分利用;且在水平面任意方向地震作用下,该水平隔震单元均可实现耗能隔震;进一步地,该水平隔震单元在应对水平地震与竖向地震的综合作用时,具有较大的竖向承载力和抗拉拔能力,用于高层建筑的隔震时可抗摇摆防倾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隔震支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结构减隔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减隔震(振)技术是近年来用于房屋建筑、桥梁等结构中的技术,其特点是:通过在结构合适位置安装耗能隔震装置,有效隔断和消耗地震作用时由基础传递至上部结构的能量,减小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进而提高结构安全性和整体经济性。现有技术中,竖向地震引起的竖向振动的隔震研究较少。其中,建筑物竖向隔震设计的难点在于如何在保证为上部结构提供稳定竖向支撑的同时,增大隔震后结构的竖向周期。公告号为CN104455189A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三维隔震支座”,其竖向隔震部分是由一组碟形弹簧与粘滞流体阻尼器组成的粘弹性组合。由于建筑物的隔震层首先需要为上部结构提供竖向稳定支撑,因此该三维隔震支座的竖向隔震部分仍旧无法显著降低竖向刚度。鉴于该专利技术专利三维隔震支座的稳定支撑需求和竖向隔震功能相互矛盾,该专利技术主要针对小质量的多层建筑设计。此外,较之竖向地震引起的竖向振动的隔震,建筑结构的水平减隔震技术研究较多。然而现有水平隔震技术也存在以下缺点:第一、现有减隔震技术中应用的减隔震产品主要为普通橡胶隔震支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三维隔震支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部支撑平台、中部支撑平台和上部支撑平台;所述中部支撑平台的上表面和所述上部支撑平台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阻尼器和第一弹性件;所述上部支撑平台朝所述中部支撑平台伸出第一锁紧部件,所述中部支撑平台朝所述上部支撑平台伸出第二锁紧部件,所述第一锁紧部件和所述第二锁紧部件上设置有互相配合的锁舌和锁孔,且所述第一锁紧部件和所述第二锁紧部件可相对转动,以使得锁舌插入或者离开所述锁孔;当所述锁舌插入所述锁孔时,所述中部支撑平台和所述上部支撑平台相对锁紧,并使得第一弹性件被所述中部支撑平台和所述上部支撑平台压缩;所述下部支撑平台和所述中部支撑平台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部支撑平台、中部支撑平台和上部支撑平台;所述中部支撑平台的上表面和所述上部支撑平台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阻尼器和第一弹性件;所述上部支撑平台朝所述中部支撑平台伸出第一锁紧部件,所述中部支撑平台朝所述上部支撑平台伸出第二锁紧部件,所述第一锁紧部件和所述第二锁紧部件上设置有互相配合的锁舌和锁孔,且所述第一锁紧部件和所述第二锁紧部件可相对转动,以使得锁舌插入或者离开所述锁孔;当所述锁舌插入所述锁孔时,所述中部支撑平台和所述上部支撑平台相对锁紧,并使得第一弹性件被所述中部支撑平台和所述上部支撑平台压缩;所述下部支撑平台和所述中部支撑平台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水平柱状腔室,各个所述水平柱状腔室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第二弹性件和第二阻尼器,且所述第二弹性件和第二阻尼器之间连接有运动杆,使得运动杆在所述水平柱状腔室中做往复运动时,带动所述第二弹性件和所述第二阻尼器做阻尼运动;两个所述运动杆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且在所述下部支撑平台的上表面和中部支撑平台的下表面上均开设有运动槽,以使得所述运动杆在所述水平柱状腔室中运动时所述连接杆沿着所述运动槽运动;两个所述水平柱状腔室之间呈设定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部件与所述上部支撑平台铰接,在所述第一锁紧部件与所述上部支撑平台之间设置有拉簧,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锁紧部件转动,以使得所述锁舌离开所述锁孔;或者,所述第二锁紧部件与所述中部支撑平台铰接,在所述第二锁紧部件与所述上部支撑平台之间设置有拉簧,用于带动所述第二锁紧部件转动,以使得所述锁舌离开所述锁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爱群刘胜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