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窄结晶温度范围铜合金的制造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54261 阅读:3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铜合金的制造工艺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窄结晶温度范围铜合金的制造工艺方法,其属于冶金、铸造技术领域。它提供一种窄结晶温度范围铜合金的制造工艺方法,以消除铸件的夹杂、缩孔、缩松、气孔、对流等铸造缺陷,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材料利用率,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其主要包括如下步骤:a.金属液依次经过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的导流后被输送,实现金属液的进给;b.导流后的金属液经过冒口进入型腔,所述冒口对型腔中的金属液进行补缩处理,所述金属液在型腔中凝固完成浇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铜合金的制造工艺方法,尤其涉及,其属于冶金、铸造

技术介绍
铸造铜合金中部分高强度黄铜、铝青铜的凝固温度范围Atc < 40°C,属窄结晶温度范围的铸造铜合金;在该类合金中加入适量的铝、锰、铁后材料在性能上、成本上都比其它铸造铜合金有明显优势,因此已广泛的用于制作高强度耐磨零件(如耐磨板、滑块、涡轮等)、重型机器上受摩擦和承受重载荷的大型齿轮、重型螺杆等。由于黄铜、铝青铜合金收缩率大,易吸气氧化,所以极易造成铸件产生缩孔、夹杂缺陷。而目前国内对该材料的制作方法一般采用底注工艺。底注工艺的目的是让金属液充型平稳,避免浇注过程中的金属液在型腔内产生飞溅、翻腾现象和降低金属液对型腔的冲刷,减少铝、锰产生二次氧化夹杂的缺陷。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底注工艺的浇注并不平稳,在浇注压头和铜液良好流动性的作用下,金属液从底部的内浇道进入型腔时呈不稳定翻滚现象,当型腔内的金属液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仍少许的不稳定,这极易使铝、锰产生二次氧化,形成夹杂缺陷。此工艺的另一不足由于窄结晶温度范围铜合金呈逐层凝固的特点,易在冒口根部形成缩孔。主要在于该工艺不利于顺序凝固。因为铜液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窄结晶温度范围铜合金的制造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金属液依次经过直浇道(1)、横浇道(2)和内浇道(3)的导流后被输送,实现金属液的进给;b.导流后的金属液经过冒口(4)进入型腔(5),所述冒口(4)对型腔(5)中的金属液进行补缩处理,所述金属液在型腔(5)中凝固完成浇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全王福兴高春鹰宫晓华王晗孙秉通李宗友李云宇智敏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鲁宝有色合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