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流道模具及热流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32419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流道模具,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无浇口运水套的热流道模具,其包括一模具主体、置于模具主体内的热嘴和运水套,所述运水套设置在热嘴与模具主体之间,所述运水套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环绕所述运水套的运水槽,所述模具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运水槽相通的运水孔,所述模具主体与运水套外侧面之间设有防止所述运水槽内的水从模具主体与运水套外侧面之间流出的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热流道模具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热流道模具和热流道装置。(*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流道模具,尤其是涉及热流道模具的热嘴运水套。
技术介绍
由于塑胶注射模的热流道技术具有缩短制件成型周期、节省塑料原料、减少废品、 提高产品质量、消除后续工序、有利于生产自动化等诸多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热流道已发展为塑料加工的重要技术。在热流道技术应用中,针阀式系统(VALVE GATING)是热流道技术应用中非常普遍的热流道系统之一。这种系统是通过采用阀针(VALVE PIN)在阀针控制装置的作用下,在预定的时间以机械运动的方式来打开或关闭热嘴的浇口。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热效应及动力作用的原因导致热嘴浇口封胶处温度偏高。而热嘴浇口直接留在产品的表面,导致产品表面留有浇口痕迹,出现太阳斑的现象,直接影响注塑制品的外表面的美观及质量。请参见图2,为了降低热嘴浇口处的温度,在现有热流道模具8上设置有一热嘴运水套81,热嘴运水套81在模具主体83上与热嘴82的浇口两侧开有两运水套浇口 811, 但是,运水套浇口 811是与模具型腔直接配合的,也就是产生接触,运水套浇口 811与塑胶产品的接触处会在塑胶产品上产生一个较大圆圈痕,即运水套浇口痕迹,严重影响注塑制品的外表面的美观及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热流道模具的热嘴运水套在产品上产生运水套浇口痕迹,严重影响注塑制品的外观和质量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热流道模具及热流道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热流道模具,包括一模具主体、置于模具主体内的热嘴和运水套,所述运水套设置在热嘴与模具主体之间,所述运水套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环绕所述运水套的运水槽,所述模具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运水槽相通的运水孔,所述模具主体与运水套外侧面之间设有防止所述运水槽内的水从模具主体与运水套外侧面之间流出的密封圈。所述运水槽包括一设置在与所述热嘴下部对应位置处的第一运水槽,所述运水孔包括与所述第一运水槽相对应的第一运水孔。所述运水槽还包括一设置在与所述热嘴中部对应位置处的第二运水槽,所述运水孔包括与所述第二运水槽相对应的第二运水孔。所述运水孔设置在所述运水槽的中央。所述模具主体包括一位于所述模具主体下部的模具型腔,所述运水套下端与模具型腔上端之间的间距为10-15匪。所述热嘴包括位于热嘴下端的浇口部和位于浇口部上端的嘴尖部,所述模具主体上设置有一与所述嘴尖部的下部相匹配的凹台,所述嘴尖部的下部紧密收容于所述凹台内,所述第一运水槽设置在所述嘴尖部对应位置处。 所述凹台高2.5MM。 所述热嘴与运水套之间留有一间隙。所述间隙为2匪。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热流道模具的热流道装置。本技术通过将运水套设置在热嘴与模具主体之间,且在运水套外侧面上设置环绕所述运水套的运水槽,在模具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运水槽相通的运水孔,在模具主体与运水套外侧面之间设有防止所述运水槽内的水从模具主体与运水套外侧面之间的连接处流出的密封圈。通过该种无浇口的运水套结构,运水槽和运水孔在接通冷却运水时,冷却运水做循环运动,可在冷却热嘴的同时不在产品表面留下运水套浇口痕迹,不会影响产品的外观和质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热流道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热流道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本技术热流道模具包括模具主体1、热嘴2和运水套3,其中模具主体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置的热流道板11、垫板12和A板13,模具主体1 的中部设有一用于收容热嘴和运水套的收容孔,热嘴2和运水套3安装于所述收容孔内。模具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收容孔相通的第一运水孔14和第二运水孔15。热嘴2置于模具主体1的收容孔内,其包括位于热嘴下端的浇口部21和位于浇口部上端的嘴尖部22。浇口部21具有一浇口 211。模具主体1在与所述嘴尖部22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一与所述嘴尖部下部相匹配的凹台16,嘴尖部22的下部紧密收容于所述凹台内。 该处紧密配合既能起到封胶作用,防止漏胶产生,又能起到固定和定位热嘴的作用。本具体实施例中,凹台高2. 5MM。热嘴2的上部设置有一加热器6。运水套3收容于模具主体的收容孔内且设置在热嘴2与模具主体1之间,且通过螺钉5固定在模具主体1的A板上。运水套3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环绕所述运水套的第一运水槽31和第二运水槽32,模具主体与运水套外侧面之间设有防止所述第一运水槽31和第二运水槽32内的水从模具主体与运水套外侧面之间流出的密封圈4。密封圈4分别设置在第一运水槽31和第二运水槽32的上下两侧。第一运水孔14与第一运水槽31对应且与第一运水槽31相通,第二运水孔15与第二运水槽32对应且与第二运水槽32相通。优选的, 第一运水孔14和第二运水孔15均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运水槽和第二运水槽的中央。第一运水槽31设置在与所述热嘴2下部对应位置处。第一运水套槽31是最重要的,它是通过模具主体的第一运水孔14,在接通冷却运水时,冷却运水做循环运动,由此可将热嘴的浇口部21处的温度控制在适合的冷却温度,可有效控制产品热嘴浇口处的“太阳斑”的出现,提高产品质量。第一运水槽31优选设置在所述嘴尖部22对应位置处,以更好的控制浇口部 21的温度。第二运水槽32设置在与所述热嘴中部对应位置处,通过模具主体上的第二运水孔15,在接通冷却运水时,冷却运水做循环运动,当热嘴内的塑料发生降解时,可有效的将热嘴的温度做到冷却控制。第二运水槽32相对于第一运水槽31来说主要起辅助冷却作用。第一运水槽31和第二运水槽32合称为运水槽,第一运水孔14和第二运水孔15合称为运水孔。当然,也可以不设置第二运水槽32和第二运水孔15,也可以多设置几个运水槽和对应的运水孔,还可以只设置一个运水槽,如只设置第一运水槽31。第一运水槽31和第二运水槽32的槽宽均为30-50mm,槽深均为3_5mm。可在两运水槽上下各加工一条宽为3. 1 mm,深为2. 25 mm的“U”型密封槽用于放置密封圈,密封圈优选采用橡胶密封圈。运水套3与热嘴2之间留有一间隙。所述间隙为2匪。模具主体1的下部为一模具型腔18,运水套3下端与模具型腔18上端之间的间距在10-15MM之间。本技术热流道模具的工作原理如下在注塑的过程中,塑料都是以温控系统控制温度流入到模具型腔,热流道在工作中,热嘴通过加热器加热,加热器始终处于加热状态下,热嘴中的阀针在工作中一直做有规则机械运动控制浇口部打开和关闭。浇口部始终处于高温状态下,因此塑胶制品的浇口处就容易出现“太阳斑”。“太阳斑”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产品表面的美观,大多数塑料外观件是不允许有的,消费者也不接受有此瑕疵的产品。由于“太阳斑”是因为浇口温度过高而引起,因此,本技术通过运水套的运水槽和运水孔对浇口温度进行冷却。第一运水套槽31和第二运水槽32通过模具主体的第一运水孔14 和第二运水孔15,在接通冷却运水时,冷却运水做循环运动,由此可将热嘴的浇口部21处的温度控制在适合的冷却温度,可有效控制产品热嘴浇口处的“太阳斑”的出现,提高产品质量。同时,热嘴运水套还有保护热嘴的作用,防止因模板的装配带来的损害。当生产不需要冷却运水时,随时可关闭第一运水孔和第二运水孔,使用方便。本技术通过该种无浇口的运水套结构,可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流道模具,包括一模具主体、置于模具主体内的热嘴和运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水套设置在热嘴与模具主体之间,所述运水套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环绕所述运水套的运水槽,所述模具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运水槽相通的运水孔,所述模具主体与运水套外侧面之间设有防止所述运水槽内的水从模具主体与运水套外侧面之间流出的密封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娜瞿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