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锥齿轮感应加热正火感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53451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动锥齿轮感应加热正火感应器,属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中的热处理领域。其结构是:蝶形有效圈分别与汇流管I、II焊接,汇流管I、过渡管I、冷却管I依序焊接,汇流管II、过渡管II、冷却管II依序焊接;水管接头I、II分别与冷却管I、II焊接在一起后与感应器接触板I、II分别焊在一起,组成感应器的导电回路。优点在于:结构新颖,使用方便,节约能源,利于环保;采用蝶形有效圈,弱化螺纹加热时的圆环效应,加强花键端面的加热效果,提高螺纹、花键端面和过渡圆角的加热均匀性,实用性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中的热处理领域,特别涉及商用车驱动桥中主动锥齿轮渗碳淬火后的螺纹部分正火处理,尤指一种主动锥齿轮感应加热正火感应器
技术介绍
主动锥齿轮是商用车驱动桥的重要零件,用来传递转向力矩,根据其使用工况和服役条件,要求进行渗碳处理,解决齿面点蚀或断齿问题。而渗碳处理过程中会带来在螺纹处和圆角处产生淬火裂纹及延迟裂纹,导致在使用中出现在螺纹处发生断裂。在制造过程中要求及时在螺纹尾部进行正火处理,消除延迟裂纹,保证零件质量。目前采用的正火方式是国家明令淘汰的铅浴炉加热正火,能耗高、污染严重,对操作人员身体伤害较大,质量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锥齿轮感应加热正火感应器,解决了目前加热正火所用的铅浴炉存在的能耗高、污染严重,对操作人员身体伤害大等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主动锥齿轮感应加热正火感应器,包括蝶形有效圈1、汇流管I 2、汇流管II 3、过渡管I 4、过渡管I 5、冷却管I 8、冷却管II 9、水管接头I 6、水管接头II 7和感应器接触板I 10、感应器接触板II 11,其中,蝶形有效圈1分别与汇流管I 2、汇流管II 3焊接,汇流管I 2、过渡管I 4、冷却管I 8依序焊接,汇流管II 3、过渡管II 5、冷却管II 9依序焊接;水管接头I 6、水管接头II 7分别与冷却管I 8、冷却管II 9焊接在一起后与感应器接触板I 10、感应器接触板II 11分别焊在一起,组成感应器的导电回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新颖,使用方便,节约能源,利于环保;采用蝶形有效圈,弱化螺纹加热时的圆环效应,加强花键端面的加热效果,提高螺纹、花键端面和过渡圆角的加热均勻性。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动锥齿轮正火感应器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动锥齿轮正火感应器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及图2,本技术主动锥齿轮感应加热正火感应器,包括蝶形有效圈1、 汇流管I 2、汇流管II 3、过渡管I 4、过渡管I 5、冷却管I 8、冷却管II 9、水管接头I 6、 水管接头II 7和感应器接触板I 10、感应器接触板II 11,其中,蝶形有效圈1分别与汇流管I 2、汇流管II 3焊接,汇流管I 2、过渡管I 4、冷却管I 8依序焊接,汇流管II 3、过渡管II 5、冷却管II 9依序焊接;水管接头I 6、水管接头II 7分别与冷却管I 8、冷却管II 9焊接在一起后与感应器接触板I 10、感应器接触板II 11分别焊在一起,组成感应器的导电回路。权利要求1. 一种主动锥齿轮感应加热正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蝶形有效圈(1)分别与汇流管I(2)、汇流管II(3)焊接,汇流管I (2)、过渡管I (4)、冷却管I (8)依序焊接;汇流管II(3)、过渡管II(5)、冷却管II (9)依序焊接;水管接头(6)、(7)分别与冷却管I (8)、冷却管II (9)焊接在一起后与感应器接触板I (10)、感应器接触板II (11)分别焊接在一起。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主动锥齿轮感应加热正火感应器,属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中的热处理领域。其结构是蝶形有效圈分别与汇流管I、II焊接,汇流管I、过渡管I、冷却管I依序焊接,汇流管II、过渡管II、冷却管II依序焊接;水管接头I、II分别与冷却管I、II焊接在一起后与感应器接触板I、II分别焊在一起,组成感应器的导电回路。优点在于结构新颖,使用方便,节约能源,利于环保;采用蝶形有效圈,弱化螺纹加热时的圆环效应,加强花键端面的加热效果,提高螺纹、花键端面和过渡圆角的加热均匀性,实用性强。文档编号C21D9/32GK201990709SQ20102067379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2日专利技术者姜波, 孙彤雷, 崔凯, 李航宇, 毛春力, 王宏, 郇宜梅, 高霞 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动锥齿轮感应加热正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蝶形有效圈(1)分别与汇流管I(2)、汇流管II(3)焊接,汇流管I(2)、过渡管I(4)、冷却管I(8)依序焊接;汇流管II(3)、过渡管II(5)、冷却管II(9)依序焊接;水管接头(6)、(7)分别与冷却管I(8)、冷却管II(9)焊接在一起后与感应器接触板I(10)、感应器接触板II(11)分别焊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波孙彤雷崔凯李航宇王宏毛春力郇宜梅高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