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轴类用渗碳淬火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12316 阅读:4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齿轮轴类用渗碳淬火工装,包括一端开口、另一端具有端盖的轴套,且轴套为低碳钢轴套,所述轴套的内套长ι在15~100mm,轴套的套壁厚度β在8~20mm,轴套的端盖厚度δ在30~5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轴套能避免淬火油进入齿轮轴不需要淬火两侧轴身处,降低齿轮轴上需要后机加工轴身的硬度,不仅操作方便,而且无需通过放大齿轮轴的加工余量来降低齿轮轴后加工段的轴身硬度,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减小加工工时,也大幅度减小了刀具损耗,合理简化齿轮轴的加工工序,提高加工效率,降低了齿轮轴的加工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齿轮轴类用渗碳淬火工装,属于齿轮轴热处理辅助工装技术 领域。
技术介绍
齿轮轴类零件是减速器以及传动机构中常用的传动零件之一,主要用来支承传动 零部件以及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通常的齿轮轴包括圆柱面、轴肩、螺纹、螺尾退刀槽、键槽 以及齿轮等组成,轴肩一般用来确定安装在轴上零件的轴向位置,各环槽能使零件装配时 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并使加工中磨削外圆或车螺纹时退刀方便,键槽用于安装键,以传递转 矩;外螺纹用于安装各种锁紧螺母和调整螺母,而内螺纹用于连接其它部件。在齿轮轴类 零件的加工过程中,首先将锻坯进行机加工粗制的齿轮轴,为获得一定的强度、韧性和耐磨 性,还需对齿轮轴进行调质、淬火、回火等一系列热处理,最后将热处理后的齿轮轴再进行 后序的机加工工序,如对齿轮轴的轴身进行磨削以及攻丝、钻孔或在轴颈上加工外螺丝等。 齿轮轴经过渗碳淬火后,提高了齿轮轴的整体机械强度,虽然通过回火处理,以达到易加工 的要求,但齿轮轴的轴身硬度受到表面渗碳或者本身材料淬透性很高的因素,往往会造成 轴身芯部的硬度很高。因此在齿轮轴的加工过程中,必须通过增加淬火后的加工余量来解 决后序机加工困难的问题。一方面由于齿轮轴的坯料尺寸增加而减少材料的利用率,另一 方面因热处理后,齿轮轴仍然很难降低芯部硬度,造成机加工工时以及刀具大量浪费,而增 加齿轮轴的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装方便,加工工序简单,能减降加工成 本的齿轮轴类用渗碳淬火工装。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齿轮轴类用渗碳淬火工装,其特 征在于包括一端开口、另一端具有端盖的轴套,且轴套为低碳钢轴套。其中所述轴套的内套长ι在15 100mm,轴套的套壁厚度β在8 20mm,轴套 的端盖厚度δ在30 50mm。所述轴套的端盖至少设有一个泄油孔。本技术采用一端开口、另一端具有端盖的轴套作为淬火工装,结构简单,制造 方便,将轴套的内孔直接套在齿轮轴的端部,能通过轴套来遮挡齿轮轴两侧的轴身和两轴 端,在淬火过程中,避免淬火油进入齿轮轴不需要淬火的两侧轴身处,因此能降低齿轮轴上 需要后机加工轴身的硬度,不仅操作方便,而且无需通过放大齿轮轴的加工余量来降低齿 轮轴后加工段的轴身硬度,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减小加工量,也大幅度减小了刀具的损 耗,如钻头、丝攻的使用量,合理简化齿轮轴的加工工序,提高加工效率、节省加工工时,降 低了齿轮轴的加工成本。本技术采用低淬透性的低碳钢轴套,故轴套不会因碳含量过 高而造成淬火后的开裂,加之轴套在热处理淬火过程中的变形很小,因此能重复性使用,尤其长期使用后,只需要简单对轴套进行车削维护保养,维护费用很低。本技术的轴套可 根据淬火工件的尺寸以及材料的淬透性不同,通过调节轴套的内套长的长度、套壁厚度以 及端盖厚度,以控制齿轮轴后加工的硬度,控制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轴套,2-端盖,3-泄油孔。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所示,本技术的齿轮轴类用渗碳淬火工装,包括-端开口、另一端具有 端盖的轴套1,轴套1的内孔与所需淬火的齿轮轴两轴侧的轴径相配。本技术的轴套1 为低碳钢轴套,该轴套1采用Q195、Q215、Q235以及Q255等低碳钢材料制成,制造价格低 廉,在制作轴套1时,可将低碳钢的棒料锯到所需尺寸,再按照所要求的尺寸进行车削加工 成形即可,不必进行锻造和热处理,加工工序简单,本技术低碳钢轴套的淬透性较差, 因此能循环使用,而且还因碳含量不会过高造成淬火后开裂,提高轴套的使用寿命。见图1所示,本技术轴套1的内套长t在15 100mm,轴套的套壁厚度β在 8 20mm,轴套的端盖2厚度δ在30 50mm,最好该轴套1的内套长ι在20 50mm,轴 套1的套壁厚度β在10 15mm,轴套1的端盖2厚度δ在35 45mm,因此能根据淬火 工件的尺寸以及材料淬透性能不同,控制轴套的尺寸以满足不同尺寸和材料的齿轮轴。本技术为将进入轴套1内的少量淬火油及时收集,避免造成淬火油积压和浪 费,轴套1的端盖2设有泄油孔3,该泄油孔3可采用2 4mm的小孔。当齿轮轴进行淬火时,将轴套1套在齿轮轴的两端侧,轴套1的内孔与轴径相配, 而封闭端具有泄油孔3的轴套放置在下端,避免淬火油大量进入不需要淬火工件的轴身, 将齿轮轴放入淬火油内,按要求进行加热和冷却,使齿轮轴达到所需的硬度要求,被轴套1 遮挡齿轮轴两侧的轴身和两轴端,由于轴套1的淬透性较差,加之被轴套1遮挡齿,能有效 地降低齿轮轴上需要后机加工轴身的硬度,而提高加工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齿轮轴类用渗碳淬火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开口、另一端具有端盖(2)的 轴套(1),且轴套(2)为低碳钢轴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齿轮轴类用渗碳淬火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1) 的内套长ι在15 100mm,轴套(1)的套壁厚度β在8 20mm,轴套(1)的端盖(2)厚 度δ在30 50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齿轮轴类用渗碳淬火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 ⑴的端盖⑵设有泄油孔⑶。专利摘要本技术一种齿轮轴类用渗碳淬火工装,包括一端开口、另一端具有端盖的轴套,且轴套为低碳钢轴套,所述轴套的内套长ι在15~100mm,轴套的套壁厚度β在8~20mm,轴套的端盖厚度δ在30~50mm。本技术通过轴套能避免淬火油进入齿轮轴不需要淬火两侧轴身处,降低齿轮轴上需要后机加工轴身的硬度,不仅操作方便,而且无需通过放大齿轮轴的加工余量来降低齿轮轴后加工段的轴身硬度,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减小加工工时,也大幅度减小了刀具损耗,合理简化齿轮轴的加工工序,提高加工效率,降低了齿轮轴的加工成本。文档编号C21D9/32GK201896186SQ20102061349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9日专利技术者谭小明, 黄星 申请人: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轮轴类用渗碳淬火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开口、另一端具有端盖(2)的轴套(1),且轴套(2)为低碳钢轴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星谭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