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轿车变速器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21713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速器润滑结构,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可对变速器内零部件进行强制主动润滑,从而提高油液润滑效率,延长变速器中相关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的轿车变速器润滑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变速器润滑效果差,导致油液润滑效率低,缩短相关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等的技术问题,它包括变速器壳体上的轴承定位孔,轴承定位孔通过轴承旋转支撑着传动轴的一端,在传动轴的中部设有轴向导油孔,在轴承定位孔上设有进油口,在所述轴承定位孔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长条形凸台,所述长条形凸台的一端向内指向导油孔的中心,另一端向外呈放射状分布,且对应于长条形凸台的外侧端弯向传动轴旋转方向的相反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速器润滑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对变速器内的相关零部件进行强制主动润滑的轿车变速器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车辆变速器一般是采用飞溅润滑,即在变速器壳体中储存一定量的润滑油,变速器齿轮副高速旋转时将润滑油液飞溅到需要润滑的齿轮、轴及轴承等相关零部件上,由于变速器的结构一般十分复杂,尤其是在高速运转时,飞溅式润滑往往无法满足润滑要求,由此直接导致油液润滑效率低,缩短相关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变速器润滑系统的导油装置(CN201215176Y),它包括一碟状导油盘安装在变速器壳体的凹槽内,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凹槽内设有凸起部,所述导油盘上设有与凹槽的凸起部相配合的缺口,导油盘的周边上设有至少两个止动臂,变速器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止动臂相配合的止动槽。此装置通过在变速器壳体的凹槽内设置一碟状导油盘,并在导油盘上设置缺口与变速器壳体上的凸起配合,止动臂与变速器壳体上的止动槽配合,防止导油盘周向转动,确保导油盘固定可靠,从而保证变速器通过导油盘得到有效润滑,但由于此结构为非主动润滑,导油盘只能通过其中部的导油管将少量的润滑油导入传动轴中部的内部油道中,因此同样存在润滑效果差,无法满足变速器中相关零部件的润滑要求,并导致油液润滑效率低,缩短相关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可对变速器内零部件进行强制主动润滑,从而提高油液润滑效率,延长变速器中相关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的轿车变速器润滑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变速器润滑效果差,导致油液润滑效率低,缩短相关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等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轿车变速器润滑结构,包括变速器壳体上的轴承定位孔,轴承定位孔通过轴承旋转支撑着传动轴的一端, 在传动轴的中部设有轴向导油孔,在轴承定位孔上设有进油口,在所述轴承定位孔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长条形凸台,所述长条形凸台的一端向内指向导油孔的中心,另一端向外呈放射状分布,且对应于长条形凸台的外侧端弯向传动轴旋转方向的相反侧。轴承定位孔是设置在变速器壳体上的盲孔,通过在盲孔的底面上放射状设置若干个长条形凸台,并使长条形凸台的外侧端弯向传动轴旋转方向的相反侧,即长条形凸台在盲孔的底面上呈“涡转风叶”状分布,使轴承与轴承定位孔的壳体部分形成了特殊的型腔,当传动轴高速旋转时, 与传动轴旋转方向反向设置的“涡转风叶”相对传动轴呈逆向旋转,由此其中的润滑油液在该结构的作用下形成“涡流”,即不断由进油口吸入润滑油,润滑油又在该结构的作用下不断汇集至盲孔的中部并进一步导入传动轴上的导油孔,导入导油孔的润滑油再分流至各档轴承及齿轮等零部件进行润滑,相对传统的飞溅式润滑而言,轴承定位孔内的“涡转风3叶”使油液自动形成“涡流”状态,即油液形成了强制主动润滑,其进一步加强了对变速器轴承及各档齿轮的润滑,润滑效果好,满足了变速器在高速运转时的润滑要求,提高了油液润滑效率和相关零部年的使用寿命,无需安装其它零部件或动力源,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作为优选,在所述轴承定位孔的底面中部设有导油锥,所述长条形凸台的内侧端与导油锥相连,所述长条形凸台的外侧端与轴承定位孔的侧壁间有间隙。导油锥便于润滑油准确导入导油孔。作为优选,所述长条形凸台的外侧端与轴承定位孔的侧壁间的距离为轴承定位孔半径的1/8至1/4。长条形凸台的外侧端与轴承定位孔的侧壁间保持合理的间隙,可确保油液自此间隙进入各相邻的长条形凸台间,同时合理的长条形凸台的长度可保证油液形成的 “涡流”有足够的流量来满足润滑要求。作为优选,所述长条形凸台在轴承定位孔底面上投影呈柳叶形,且长条形凸台的外侧端偏离长条形凸台内侧端2°至10°。柳叶形的长条形凸台外缘呈光滑过渡,可使油液保持稳定流动状态,从而确保各轴承及齿轮得到稳定一致的润滑;在长条形凸台的外侧端设置合理的外倾角,可提高油液流量,提高润滑效果。作为优选,所述进油口沿径向设于轴承定位孔的底端,在靠近进油口的轴承定位孔侧壁面上设有挡流板,所述挡流板沿传动轴的旋转方向向内斜向延伸并挡设在进油口的上方。进油口的上方的挡流板相当于单向阀,即通过挡流板可防止滑油回流进入进油口。作为更优选,所述挡流板与变速器壳体为一体式连接,所述挡流板与轴承定位孔的侧壁夹角为30°至60°并位于两相邻长条形凸台的中部,所述挡流板的延伸端为圆弧形且其与轴承定位孔侧壁间的距离为轴承定位孔半径的1/3至1/2。使挡流板保持合理的倾角及长度,既可保证进入进油口的油液流量,又可有效阻止油液回流至进油口。 作为优选,在所述轴承定位孔的底面上一体式连接有3至8个长条形凸台,所述长条形凸台在圆周方向上均布。一体成型的长条形凸台可通过压铸成型,加工简单;3至8个长条形凸台可保证油液具有足够的流量;沿圆周方向均勻分布的长条形凸台,可保证油液勻速导入导油孔,保证润滑效果均勻一致。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轿车变速器润滑结构具有下述优点1、实现了变速器的强制主动润滑,从而使变速器在高速运转时也能得到有效润滑,提高了油液润滑效率和相关零部件的使用寿命。2、替代了变速器传统润滑结构上所使用的导油盘等零部件,结构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去掉传动轴后的侧视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轿车变速器润滑结构的轴向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轿车变速器润滑结构,包括位于变速器壳体上的一个轴承定位孔1,轴承定位孔1为圆形盲孔,在轴承定位孔1内通过轴承2旋转支撑着传动轴3的一端,在传动轴3的中部沿轴向同轴开有一个导油孔4,在轴承定位孔1的底部沿径向开有一个进油口 6,进油口 6的下端连通在变速器壳体内的油液中,进油口 6的上端连通在轴承 2与轴承定位孔1围合成的腔体内,在轴承定位孔1的底面中部螺纹旋接一个导油锥7,导油锥7与导油孔4同轴,如图1所示,在导油锥7周围的轴承定位孔1底面上压铸成型有6 个呈放射状均勻分布的长条形凸台5,长条形凸台5在轴承定位孔1底面上的投影呈柳叶形,其内侧端与导油锥7相连,外侧端顺时针方向侧弯并与轴承定位孔1侧壁间的距离为轴承定位孔1半径的1/5,其中外侧端偏离长条形凸台5内侧端的倾角为5°,此时长条形凸台5在轴承定位孔1的底面上呈“涡转风叶”状。在靠近进油口 6的轴承定位孔1侧壁面上压铸成型一个挡流板8,挡流板8沿传动轴3的旋转方向向内斜向延伸并挡在进油口 6的上方,挡流板8与轴承定位孔1的侧壁夹角为45°并位于两相邻长条形凸台5的中部,挡流板8的延伸端为圆弧形,且延伸端与轴承定位孔1侧壁间的距离为轴承定位孔1半径的 1/2。使用时,传动轴3逆时针旋转,此时呈“涡转风叶”状的长条形凸台5相对传动轴3 反向旋转,其中的润滑油液在“涡转风叶”的作用下形成“涡流”,油液不断由进油口 6吸入润滑油并汇集至轴承定位孔1中部的导油锥7上,同时进油口 6上方的挡流板8阻止油液回流进入进油口 6,于是油液在导油锥7的引导下进入传动轴3上的导油孔4,导入导油孔4 的润滑油再分流至各档轴承及齿轮等零部件进行润滑,即传动轴3旋转时油液自动进入导油孔4后形成强制主动润滑,进一步加强了对变速器轴承及各档齿轮的润滑效果,满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长条形凸台(5),所述长条形凸台(5)的一端向内指向导油孔(4)的中心,另一端向外呈放射状分布,且对应于长条形凸台(5)的外侧端弯向传动轴(3)旋转方向的相反侧。1. 一种轿车变速器润滑结构,包括变速器壳体上的轴承定位孔(1),轴承定位孔(1)通过轴承(2)旋转支撑着传动轴(3)的一端,在传动轴(3)的中部设有轴向导油孔(4),在轴承定位孔(1)上设有进油口(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承定位孔(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方敏陈勇罗大国陈华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