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保险杠,尤其涉及一种两端设有吸能板的前保险杠总成。
技术介绍
小腿对保险杠的碰撞实验要求最大膝部弯曲角、最大胫骨加速度、最大剪切位移作为最终评价。通常针对行人保护小腿碰撞采用保险杠前横梁内板加缓冲板结构,但是由于考虑到缓冲板的加工方便等问题,缓冲板通常会设计得较短,只位于前横梁的中间部位, 造成前横梁的两端位置的刚性大、吸能效果不佳、安全性能差,在碰撞过程因为前横梁两端位置的吸能效果差,造成此部位小腿碰撞伤害值超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两端碰撞吸能效果好的两端设有吸能板的前保险杠总成, 解决了由于现有的前保险杠总成的缓冲板没有延伸到前横梁的两端所导致的前横梁的两端位置的刚性大、吸能效果不佳,造成小腿碰撞伤害值超标的问题。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两端设有吸能板的前保险杠总成,包括槽型缓冲板和前横梁内板,所述槽型缓冲板比所述前横梁内板短,所述槽型缓冲板连接在所述前横梁内板的前侧面的中间部位,在所述槽型缓冲板的两端设有吸能板,所述吸能板包括上壁板、前壁板和下壁板,所述吸能板、槽型缓冲板、前横梁内板三者围成前端吸能腔体结构。通过在前横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端设有吸能板的前保险杠总成,包括槽型缓冲板和前横梁内板,所述槽型缓冲板比所述前横梁内板短,所述槽型缓冲板连接在所述前横梁内板的前侧面的中间部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槽型缓冲板的两端设有吸能板,所述吸能板包括上壁板、前壁板和下壁板,所述吸能板、槽型缓冲板、前横梁内板三者围成前端吸能腔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端设有吸能板的前保险杠总成,包括槽型缓冲板和前横梁内板,所述槽型缓冲板比所述前横梁内板短,所述槽型缓冲板连接在所述前横梁内板的前侧面的中间部位,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槽型缓冲板的两端设有吸能板,所述吸能板包括上壁板、前壁板和下壁板,所述吸能板、槽型缓冲板、前横梁内板三者围成前端吸能腔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端设有吸能板的前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板搭接在所述槽型缓冲板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晓江,颜海棋,王纯,刘卫国,吴成明,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