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车辆上来使用的撞击力吸收部件,当车辆发生碰撞时, 由其产生的轴线方向上的压缩变形来吸收撞击能量。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一种撞击力吸收部件,其具有筒壁和外延部,其 中,由筒壁围成筒,外延部从筒壁的外周一侧既朝向外侧延伸又向筒的轴线方向延伸。 当车辆发生碰撞而上述撞击力吸收部件受到轴线方向的压缩载荷时,其筒壁和外延部产 生弯折变形而使该撞击力吸收部件在轴线方向有压缩变形。上述撞击力吸收部件具有第1 主体和第2主体。第1主体和第2主体分别具有部分筒壁和外延部,其中,部分筒壁构 成该筒的部分筒壁,即构成在该筒的周向将筒壁切分出来的部分,外延部是从部分筒壁 的周向方向的两端既朝向筒的外侧延伸又向筒的轴线方向延伸的部分。撞击力吸收部件 由第1主体的外延部和第2主体的外延部接合而形成。整个第1主体的外延部接合面都 紧贴着第2主体的外延部接合面。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81069号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撞击力吸收部件在产生压缩变形时的变形方式 (例如产生弯折的位置或变形过程中的状态)并不总是一样。因此,即使将撞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撞击力吸收部件,具有筒壁和外延部,由所述筒壁围成筒,所述外延部从所述筒壁的外周一侧既朝向外侧延伸又向所述筒的轴线方向延伸,使用时将所述撞击力吸收部件的轴线方向的一端安装在车身上,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所述撞击力吸收部件的筒壁和外延部沿着轴线方向产生压缩变形,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击力吸收部件至少具有第1主体和第2主体,所述第1主体具有第1部分筒壁和第1外延部,由所述第1部分筒壁构成所述筒的部分筒壁,即构成在所述筒的周向将筒壁切分出来的部分,所述第1外延部从所述第1部分筒壁的周向方向的两端既朝向所述筒的外侧延伸又向该筒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2主体具有第2部分筒壁和第2外延部,由所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谷隆邦,出水博之,程谷幸平,
申请(专利权)人:丰臣机工株式会社,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