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强剪切力进行连续分散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453904 阅读:3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散装置。所述分散装置能够通过确定地施加剪切力至所有的原料而高效且连续地分散原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通过剪切力进行分散的装置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转子(1)和第二转子(2)。原料在通过第一转子与第二转子之间到达转子的外周时被分散。所述分散装置包括第一装置(8)和第二装置(9)。所述第一装置(8)用于使第一转子在第一方向(R1)上旋转,而所述第二装置(9)用于使第二转子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R2)上旋转。原料供给出口(20)设置在第一转子或第二转子的旋转中心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续而有效地分散浆料(粉末状物质和液体的混合物)中的多种液体或粉末状物质的装置。
技术介绍
均质而连续地分散浆料中的多种液体或粉末状物质的装置是已知的。在该装置中,大量液体或浆料通过高速旋转的圆形转子与静止的定子之间的狭窄空间。因此,浆料中的多种液体或粉末状物质通过由高速旋转产生的强离心力和强剪切力均质而连续地分散 (例如见日本专利特开No. 2000-153167的图1)。这里使用的术语“分散”意指均质地分散浆料中的粉末状物质或者均质地混合多种液体。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由于静止的定子的表面上的原料的流动速率为零,所以几乎没有剪切能分配给定子表面附近的材料。因此,常规装置一直是不利的,因为其分散效率低。此外,尽管原料通过剪切力分散在小区域内,但是总体上,材料被不同地分散处的部分是不均勻分布的。因此,存在在大区域内再次混合原料以获得均质混合物的需要。为此,在后续过程中必须安装分批型分散装置。如果期望的分散条件未通过一个过程完成,则原料可能需要进行循环,或者原料可能需要由串联连接的多个分散装置反复地分散。因此,用于安装附加的循环系统或安装所述多个分散装置的成本和面积或者处理时间可能增加。这些就是问题所在。构想了本专利技术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通过向所有原料确定地分配剪切力以及通过在装置中结合以下两种能力而高效且连续地分散原料的分散装置,所述两者能力为通过剪切力在小区域内分散的能力以及在大区域内分散的能力。为了实现该目的,例如如图1和图2中示出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通过剪切力进行分散的装置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转子1和第二转子2。原料在通过转子1、2之间到达转子的外周时被分散。所述分散装置包括用于使第一转子1沿第一方向Rl旋转的第一装置8 ; 和用于使第二转子2沿与第一方向Rl相反的第二方向R2旋转的第二装置9。用于供给原料的出口 20设置在第一转子1或第二转子2的旋转中心处。通过如上文讨论地构造所述装置,第一转子1和第二转子2沿相反的方向旋转。因此,剪切能被确定地施加至所有原料。由此可以获得有效而连续地分散材料的分散装置。例如如图1中示出的,在第一方面的通过剪切力进行分散的装置中,通过第一转子1的平坦表面21和转子2的平坦表面31在出口 20的外侧上形成空间3。缓冲部6形成在空间3的外侧上,在缓冲部6中第一转子与第二转子之间的距离大于空间3中的距离。 外周上的侧面32在缓冲部6的外侧上形成在第二转子2上。外周上的侧面32使第一转子 1与第二转子2之间的距离小于缓冲部6中的距离。这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通过如上文讨论地构造所述装置,所述空间具有由剪切力导致的在小区域内进行分散的功能,而缓冲部具有在大区域内进行分散的功能。由此可以获得有效且连续地分散材料的通过剪切力进行分散的装置。例如如图1中示出的,在第二方面的通过剪切力进行分散的装置中,外周上的侧面32设置成平行于第一转子1的旋转轴线8,或向第一转子1的旋转中心倾斜。这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通过如上文讨论地构造所述装置,由于外周上的侧面32设置成平行于第一转子的旋转轴线或朝向第一转子的旋转中心倾斜,故而原料不流出缓冲部,除非原料的体积大于缓冲部的容积。因此,原料聚集在该部分中。由于来自所述空间的额外的原料以高速流向缓冲部中聚集的原料,并有力地与这些原料混合,所以原料在缓冲部中均质地分散。例如如图4中示出的,在第二或第三方面的通过剪切进行分散的装置中,外周上的侧面32的末端形成为朝所述旋转中心延伸的悬垂物62。这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通过如上文讨论地构造所述装置,由于外周上的侧面32的末端形成为朝所述旋转中心延伸的悬垂物,所以原料不会流出缓冲部,除非原料的体积大于缓冲部的容积。因此,原料聚集在该部分中。由于来自所述空间的额外的原料以高速流向缓冲部中聚集的原料,并有力地与这些原料混合,所以原料在缓冲部中均质地分散。例如如图1中示出的,在第二或第三方面的通过剪切进行分散的装置中,空间3设置成与供给原料的出口 20相邻。这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通过如上文讨论地构造所述装置,由第一和第二转子的旋转导致的离心力施加到所述空间中的原料。因此,随着原料向外流动,原料的流动速率增大。此外,在原料的内侧上产生负压。因此,额外的原料通过供给原料的出口被吸入所述空间中。例如如图1中示出的,在第二或第三方面的通过剪切进行分散的装置中,通过第一转子1的平坦表面23和第二转子2的平坦表面33在缓冲部6的外侧上形成第二空间4。 第二空间4中的第一转子与第二转子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空间3中的距离。第二缓冲部 7形成在第二空间4的外侧上。在第二缓冲部7中,第一转子1与第二转子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空间4中的距离。外周上的第二侧面M在第二缓冲部7的外侧上形成在第一转子1 上。外周上的第二侧面M使第一转子1与第二转子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缓冲部7中的距离。这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通过如上文讨论地构造所述装置,除了所述空间和缓冲部之外,第二空间也具有通过剪切力在小区域内分散原料的功能。第二缓冲部具有在大区域内分散原料的功能。由此可以获得有效、连续且反复地分散原料的由剪切力进行分散的装置。例如如图1中示出的,在第六方面的通过剪切进行分散的装置中,缓冲部6通过使第一转子1形成凹口而形成。外周上的侧面32形成在第二转子2上。第二缓冲部7通过使第二转子2形成凹口而形成。外周上的第二侧面M形成在第一转子1上。这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通过如上文讨论地构造所述装置,所述空间、缓冲部、外周上的侧面、第二空间、第二缓冲部以及外周上的第二侧面都通过使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形成凹口从而使其啮合而形成。因此,这便于制造交替而有效地通过剪切力执行小区域内的分散并且然后执行大区域内的混合从而使材料被均质化的分散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向所有原料有效地施加剪切能而有效且连续地分散原料的通过剪切进行的分散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转子1和第二转子2。原料在通过两个转子之间到达转子的外周时被分散。所述分散装置包括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所述第一装置用于使第一转子沿第一方向旋转,而所述第二装置用于使第二转子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用于供给原料的出口设置在第一转子的旋转中心处。通过第一转子的平坦表面和第二转子的平坦表面在用于供给原料的出口的外侧上形成空间。在所述空间的外侧上形成缓冲部,在所述缓冲部中,第一转子与第二转子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空间中的距离。外周上的侧面在缓冲部的外侧上形成在第一转子或第二转子上或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两者上。外周上的侧面使第一转子与第二转子之间的距离小于缓冲部中的距离。因此,在产生通过剪切力在小区域内分散原料的功能之后,产生在大区域内混合原料以使材料均质化的功能。这些功能组合起来有效地分散原料。2009年9月28日提交的基本日本专利申请No. 2009-222997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参引的方式结合到本申请中。通过下文给出的详细描述将使本专利技术得到更为全面的理解。然而,详细描述和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专利技术的期望实施方式的示例,故而仅用于解释说明。基于这些详细描述, 各种可能的改变和修改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会很明显。本申请的申请人无意向公众奉献任何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公开的改变和修改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通过剪切力进行连续分散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所述第一转子和所述第二转子彼此面对并且在原料通过所述转子之间到达所述转子的外周时分散所述原料,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装置,所述第一装置用于使所述第一转子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和第二装置,所述第二装置用于使所述第二转子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其中,在所述第一转子或所述第二转子的旋转中心处设置有原料供给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09.28 JP 2009-2229971.一种用于通过剪切力进行连续分散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所述第一转子和所述第二转子彼此面对并且在原料通过所述转子之间到达所述转子的外周时分散所述原料,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装置,所述第一装置用于使所述第一转子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和第二装置,所述第二装置用于使所述第二转子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其中,在所述第一转子或所述第二转子的旋转中心处设置有原料供给出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通过剪切力进行连续分散的装置,其中,在所述出口的外侧上由所述第一转子的平坦表面和所述第二转子的平坦表面形成有第一空间;其中,在所述第一空间的外侧上形成有第一缓冲部,在所述第一缓冲部中,所述第一转子与所述第二转子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空间中的距离;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缓冲部的外侧上在所述第二转子上形成有外周上的第一侧面,所述外周上的第一侧面使所述第一转子与所述第二转子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缓冲部中的距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通过剪切力进行连续分散的装置,其中,所述外周上的第一侧面设置成平行于所述第一转子的旋转轴线,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田木克明
申请(专利权)人: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