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电动机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52501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毂电动机单元,其具有简单的构造,可以实现轻量化。轮毂电动机单元(21)悬挂在车体上,将内置的电动机(5)的扭矩向车轮(4)输出,其具有:转向节(1),其悬挂在上述车体上;输出轴(6),其将电动机(5)的扭矩向车轮(4)输出;车轮轮毂(2),其与输出轴(6)可一体自由旋转地连结,并且与车轮(4)一体旋转;以及轮毂电动机单元(21)的单元壳体(3),其内置电动机(5),车轮轮毂(2)经由轮毂用轴承(10)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转向节(1)的第1部分(1a)上,单元壳体(3)经由套筒(11)固定在转向节(1)的第2部分(1b)上(图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基于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9-073750号(2009年3月25日申请)的优先权,对于该申请的全部记载内容,通过引用而插入记载在本说明书中。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毂电动机单元,特别地,涉及一种内置轮毂电动机单元中的车轮轮毂以及电动机的单元壳体的支撑构造。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轮毂电动机单元,其具有上臂及下臂,其悬挂在车体上;电动机壳体,其经由球形接头可动地被上臂及下臂夹持;以及输出轴,其经由轮毂轴承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电动机壳体上,与车轮轮毂一体旋转。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81871号公报(段落0013,0019及0024)
技术实现思路
此外,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而在本说明书中编入记载。 以下的分析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而得到的。根据专利文献1的轮毂电动机单元,在电动机壳体内利用电动机壳体可自由旋转地支撑车轮。因此,在停车时、加速时、正常行驶时以及转向时的所有模式中,在电动机壳体上经由车轮而施加车辆的整体重量。因此,需要使电动机壳体以及可自由旋转地支撑车轮轮毂的轮毂轴承高刚性化。由此,存在电动机单元的重量增加的问题,另外,产生轮毂电动机单元的结构部件,例如轮毂轴承的构造复杂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毂电动机单元,其具有简单的构造,可以实现轻量化。本专利技术在第1观点中,提供一种轮毂电动机单元,其悬挂在车体上,将内置的电动机的扭矩向车轮输出,其具有转向节,其悬挂在所述车体上;输出轴,其将所述电动机的扭矩向所述车轮输出;车轮轮毂,其与所述输出轴可一体自由旋转地连结,并且与所述车轮一体旋转;以及所述轮毂电动机单元的单元壳体,其内置所述电动机,所述车轮轮毂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所述转向节的第1部分上,所述单元壳体固定在所述转向节的第2部分上。专利技术的效果(1)根据本专利技术,车轮轮毂支撑在转向节上,轮毂电动机单元的单元壳体不支撑车轮轮毂。因此,单元壳体不需要承受从车辆经由车轮传递的较大的力,因此仅可以支撑电动机的扭矩即可。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单元壳体的轻量化及薄壁化。(2)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单元壳体不需要支撑车轮轮毂,所以可以将单元壳体的构造简化。(3)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利用一个部件、即转向节实现车轮轮毂的可自由旋转的支撑和单元壳体的支撑,所以可以使轮毂电动机单元简单地构成,另外增加内置电动机的单元壳体的设计自由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轮毂电动机单元的外观斜视图。图2是从背面观察图1所示的转向节的外观斜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轮毂电动机单元的剖面图。图4是图3所示的车轮轮毂和输出轴的花键嵌合部的展开图。符号的说明1转向节Ia第1部分Ib第2部分2车轮轮毂2a大径筒部2b小径筒部2c轴方向中间部2d制动钳3单元壳体3a凸缘部4 车轮5电动机5a旋转轴6输出轴7减速器7a太阳齿轮7b多个小齿轮7c 托架7d环形齿轮8单元罩9油泵单元10轮毂用轴承10a、IOb第1及第2轮毂用轴承部11 套筒12a、12b 螺栓孔13 螺栓14旋转轴用轴承14a、14b第1及第2旋转轴用轴承15第1旋转轴用轴承16第2旋转轴用轴承17外花键18内花键21轮毂电动机单元W 间隙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元壳体,不会直接受到来自车轮的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可以简单地形成向车轮传递动力的输出轴的支撑构造。 其原因在于,不会从车辆向输出轴传递较大的力,输出轴只要仅可以支撑电动机所输出的扭矩即可。例如,当前,由于在可自由旋转地支撑输出轴的轴承上,承受车辆以及从车轮传递的推力方向的较大的力,所以采用了径向止推滚珠轴承,但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采用仅支撑旋转方向的力的单纯构造的滚珠轴承(参照图3所示的单纯滚珠轴承型的旋转轴用轴承 Ha、14b)。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上述单元壳体经由定位用套筒固定在上述转向节的上述第2部分上。根据该方式,可以使车轮的支撑刚性具有柔性。下面,说明其原因。由于车轮和轮毂电动机单元分别被支撑,所以如果产生车轮旋转轴的定位失调(misalignment),则产生由轮毂电动机单元承受来自车轮的力的状态。为了避免该失调的产生及其不良影响, 当前认为需要提高车轮的支撑刚性。但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通过使用套筒提高轮毂电动机单元相对于转向节的安装精度,从而即使降低车轮的支撑刚性,也可以避免定位失调的产生及其不良影响。另外,由此可以使车轮轮毂的支撑构造简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上述车轮轮毂与上述输出轴沿旋转方向嵌合,并在旋转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间隙。在车轮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或者因转向而受到力,从而向车轮轮毂施加径向力的情况下,利用该间隙吸收从车轮至输出轴的较大力的迅速传递,减少向输出轴施加的负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毂电动机单元,具有轮毂用轴承,其在所述单元壳体的半径方向外侧,配置在所述转向节的作为所述第1部分的内周面和所述车轮轮毂的外周面的半径方向之间,可自由旋转地支撑该车轮轮毂;以及旋转轴用轴承,其在所述单元壳体内,配置在所述单元壳体的内周面和所述输出轴的外周面的半径方向之间,可自由旋转地支撑该输出轴。根据该方式,车轮轮毂利用轮毂用轴承直接支撑在转向节上,输出轴直接支撑在单元壳体上。对于单元壳体,只要仅可以支撑电动机以及与其连接的减速器的扭矩即可。另外,通过将轮毂用轴承配置在轮毂电动机单元的大径侧,从而使车轮轮毂的支撑稳定。另外,优选所述第2部分配置在所述转向节的外周部上,与所述第1部分相比位于大径侧。另外,优选所述单元壳体的所述车轮侧插入所述车轮轮毂内,在所述单元壳体内的所述车体侧内置所述电动机,在所述单元壳体的轴向中间部,形成有向半径方向外侧凸出并具有所述第2部分的凸缘部。实施例1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轮毂电动机单元的外观斜视图。图2是从背面观察图1所示的转向节的外观斜视图。参照图1及图2,在具有筒部的转向节1的一侧,安装车轮轮毂2,在转向节1的另一侧,安装轮毂电动机单元21的单元壳体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轮毂电动机单元的剖面图。参照图3,轮毂电动机单元21悬挂在未图示的车体上,将内置的电动机5的旋转力向车轮4输出,该轮毂电动机单元21具有转向节1,其经由例如一对臂部和万向节而悬挂在车体上;输出轴6,其将电动机5的扭矩向车轮4输出;车轮轮毂2,其与输出轴6可一体自由旋转地连结,并且与车轮4 一体旋转;以及单元壳体3,其内置电动机5。轮毂电动机单元21还具有减速器7,其连接在电动机5和输出轴6之间。在单元壳体3中内置电动机5以及减速器7。使输出轴6从单元壳体3的一个侧面凸出。在单元壳体3的一个侧面上安装单元罩8,在单元罩8上支撑油泵单元9。车轮轮毂2的设置在车体侧的大径筒部加,插入转向节1的内周面和单元壳体3 的外周面的半径方向之间,在车轮轮毂2的设置于车轮侧的小径筒部2b上,以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车轮4,安装在车轮轮毂2的轴向中间部2c上的制动钳2d,可以相对于未图示的制动装置自由滑动。此外,在图3中,示出了将车轮4安装在车轮轮毂2的中心部上的中央支撑型构造,但车轮4也可以利用以放射状排列的多个凸缘螺栓而安装在车轮轮毂2上。在转向节1中,内周面成为第1部分la,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毂电动机单元,其悬挂在车体上,将内置的电动机的扭矩向车轮输出,其具有:转向节,其悬挂在所述车体上;输出轴,其将所述电动机的扭矩向所述车轮输出;车轮轮毂,其与所述输出轴可一体自由旋转地连结,并且与所述车轮一体旋转;以及所述轮毂电动机单元的单元壳体,其内置所述电动机,所述车轮轮毂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所述转向节的第1部分上,所述单元壳体固定在所述转向节的第2部分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03.25 JP 2009-0737501.一种轮毂电动机单元,其悬挂在车体上,将内置的电动机的扭矩向车轮输出, 其具有转向节,其悬挂在所述车体上;输出轴,其将所述电动机的扭矩向所述车轮输出;车轮轮毂,其与所述输出轴可一体自由旋转地连结,并且与所述车轮一体旋转;以及所述轮毂电动机单元的单元壳体,其内置所述电动机, 所述车轮轮毂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所述转向节的第1部分上, 所述单元壳体固定在所述转向节的第2部分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电动机单元,其中,所述单元壳体经由定位用套筒固定在所述转向节的所述第2部分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毂电动机单元,其中,所述车轮轮毂与所述输出轴沿旋转方向嵌合,并在该旋转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泽昌巳户岛裕基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