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连续拉伸模的过渡工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52135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工位连续拉伸模的过渡工位机构,包括:固定板(304);弹头座(305),固定在所述固定板(304)上,其上设有竖直设置的推挡弹头滑道;推挡弹头(302),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推挡弹头滑道内,且其底部为斜面;复位弹性装置(303),其一端连接在所述推挡弹头(302)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板(304)。安置在所述推挡弹头(302)的沉孔内,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304)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推挡弹头由摆动改为上下移动,保证了弹头止点在水平方向的位置确定,从而大大提高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而且新机构的设计和制造也更简单容易。(*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过渡工位机构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工位连续拉伸模的过渡工位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连续多工位冲制电池钢壳的生产过程当中,各工位产品传送是采用往复式机械手自动送料的方式,因受空间限制,过渡工位是该多工位冲制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当前在应用的过渡工位有以下两种方案一冲棒过渡;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钢壳102被前工位的机械手送至该工位后,过渡冲棒101下行将其压住,压住后前工位的机械手回撤并冲入工作台板103中,此工位钢壳102不作任何改变,随后过渡冲棒101上行,钢壳102在复位顶杆104的作用下随过渡冲棒101上移至工作台板103的表面,在过渡冲棒101尚未脱离钢壳102之前,该工位机械手归位将钢壳102抱住并送往后续工位。方案二 摆动弹头过渡;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钢壳201由机械手从位置1传送至位置2的过程当中,与推挡弹头203接触,推挡弹头203绕转轴202旋转并逐渐压缩复位压簧204,该复位压簧204 —端连接在定位台板205,另一端压紧在推挡弹头203上,当钢壳 201越过推挡弹头203后,推挡弹头203在复位压簧204的作用下回复原位挡住钢壳201, 通过推挡弹头203的作用,这样在机械手回退时就不会将钢壳201送回至起始位置1。钢壳冲制过程中过渡工位的传送,由于工作步距有限,第一工位又必须占据相当大的空间,这样第一和第三工位间空间就相当有限了,同时,往复式送料又要求相当高的送料精度和连续性。因此,合理设计过渡工位的过渡机构形式就成为多工位模具设计中的重要一环。现有两种过渡机构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冲棒过渡;第一工位的落料拉伸过程是所有拉伸工位中受力最大的,因此上下刀口的固定座需要相当大的宽度和厚度以保证其强度符合工作要求,但第二工位的过渡冲棒的存在限制了刀口固定座的宽度,从而影响其强度。反过来,受第一工位模具空间要求的限制,使得过渡冲棒不能以整圆冲棒参与过渡送料,过渡冲棒不能稳定的定位钢壳,钢壳与过渡冲棒之间缝隙较大,导致送料不够稳定。摆动弹头过渡;该过渡机构在送料连续性和稳定性以及加工难易程度上存在缺陷。由于加工钢壳用钢带的物理性能以及加工条件上的差别,无法保证钢壳高度的一致性, 见图2,钢壳201在从位置1传送至位置2的过程当中,推挡弹头203的工作状态是在钢壳 201的推动下绕转轴202摆动,钢壳201高度上的差异,使得推挡弹头203绕转轴202摆动的角度不确定,导致弹头止点A在水平方向的位置不确定。而钢壳201的位置1和位置2 及送料步距是固定的,这就导致推挡弹头203止退功能的可靠性大大下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由此产生的卡壳问题时有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工位连续拉伸模的过渡工位机构,以保证弹头止点在水平方向的位置确定,从而大大提高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工位连续拉伸模的过渡工位机构,包括固定板,该板既是上工位的凹模固定板,又是本过渡工位机构的安装基板;弹头座,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其上设有竖直设置的推挡弹头滑道;推挡弹头,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推挡弹头滑道内,且其底部为斜面;复位弹性装置,其一端连接在所述推挡弹头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板。安置在所述推挡弹头的沉孔内,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相连。优选的,在上述多工位连续拉伸模的过渡工位机构中,所述推挡弹头的顶部具有容纳所述复位弹性装置的沉孔,所述复位弹性装置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推挡弹头的沉孔内。优选的,在上述多工位连续拉伸模的过渡工位机构中,所述弹头座设置所述推挡弹头滑道处的顶部设有凹槽,且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形成有所述推挡弹头的移动空间。优选的,在上述多工位连续拉伸模的过渡工位机构中,所述复位弹性装置为压缩弹簧。优选的,在上述多工位连续拉伸模的过渡工位机构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推挡弹头滑道内的直线轴承,所述推挡弹头设置在所述直线轴承内。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钢壳由机械手从起始位置传送至最终位置的过程当中,与推挡弹头接触,推挡弹头在钢壳前行推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并逐渐压缩复位弹性装置,当钢壳越过推挡弹头达到最终位置后,推挡弹头在复位弹性装置的作用下,下落回复原位,这样在机械手回退时推挡弹头就会挡住钢壳,而后续工位机械手回撤抓握钢壳时,同样需借助推挡弹头挡住钢壳,这样就达到了过渡送料的目的。本技术的推挡弹头由摆动改为上下移动,保证了弹头止点在水平方向的位置确定,从而大大提高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而且新机构的设计和制造也更简单容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冲棒过渡工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摆动弹头过渡工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工位连续拉伸模的过渡工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工位连续拉伸模的过渡工位机构,以保证弹头止点在水平方向的位置确定,从而大大提高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工位连续拉伸模的过渡工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多工位连续拉伸模的过渡工位机构,包括固定板304、弹头座 305、推挡弹头302和复位弹性装置303。其中,弹头座305固定在固定板304上,其上设有竖直设置的推挡弹头滑道,推挡弹头302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推挡弹头滑道内,且其底部为斜面,钢壳301首先与推挡弹头302底部斜面相对竖直位置较高的一侧接触,随着钢壳 301向该斜面相对竖直位置较低的一侧移动,带动推挡弹头302沿推挡弹头滑道向上移动。 复位弹性装置303其一端连接在所述推挡弹头302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板304上, 通过复位弹性装置303实现推挡弹头302的复位,复位弹性装置303优选为压缩弹簧。优选的,可在推挡弹头302的顶部设置容纳所述复位弹性装置303的沉孔,所述复位弹性装置 30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推挡弹头302的沉孔内。钢壳301由机械手从起始位置(位置1)传送至最终位置(位置2~)的过程当中, 与推挡弹头302接触,推挡弹头302在钢壳301前行推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并逐渐压缩复位弹性装置303,当钢壳301越过推挡弹头302达到最终位置后,推挡弹头302在复位弹性装置303的作用下,下落回复原位,这样在机械手回退时推挡弹头302就会挡住钢壳301, 而后续工位机械手回撤抓握钢壳301时,同样需借助推挡弹头302挡住钢壳301,这样就达到了过渡送料的目的。本技术的推挡弹头302由摆动改为上下移动,保证了弹头止点 A在水平方向的位置确定,从而大大提高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而且新机构的设计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工位连续拉伸模的过渡工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304);弹头座(305),固定在所述固定板(304)上,其上设有竖直设置的推挡弹头滑道;推挡弹头(302),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推挡弹头滑道内,且其底部为斜面;复位弹性装置(303),其一端连接在所述推挡弹头(302)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板(304);安置在所述推挡弹头(302)的沉孔内,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304)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位连续拉伸模的过渡工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板(304);弹头座(305),固定在所述固定板(304)上,其上设有竖直设置的推挡弹头滑道;推挡弹头(302),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推挡弹头滑道内,且其底部为斜面;复位弹性装置(303),其一端连接在所述推挡弹头(30 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板(304);安置在所述推挡弹头(302)的沉孔内,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304)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连续拉伸模的过渡工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挡弹头(302)的顶部具有容纳所述复位弹性装置(303)的沉孔,所述复位弹性装置(30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推挡弹头(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忻吉良周时健何俊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光华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