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晴棋专利>正文

避震器内部填充物活化的辅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95727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避震器内部填充物活化的辅助结构,特别是指适用于车辆避震器者。其包含一呈软板状的包覆单元,该包覆单元系由一位于内层的能量层以及位于外层的隔绝层所组成。该能量层可由人造橡胶与远红外线粉末混合发泡成型,具有可弯折的弹性结构,其内缘并分布有若干能释放出远红外线能量的远红外线粉末;另隔绝层可由人造橡胶混合远红外线粉末以及铝粉等金属粉末成型,具有可弯折的弹性结构,亦具有阻挡远红外线能量向外分散及快速吸热的作用。藉此方便该包覆单元弯折包覆固定于车用避震器外缘,使液压油或气体分子微细化,进而增进避震效果与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将油或气体分子微细化的结构,特别指应用于车用避震器 的具活化效果的包覆单元结构改良。
技术介绍
汽车悬吊系统的避震器可提供汽车行进间的避震效果,直接影响到驾驶人的操控 性能及乘坐者的舒适性。由先前技术可知,一般汽车避震器的结构如第一图所示,其结构主 要设计系一筒体10中设有一活塞杆20,且于活塞杆20上套设有一回复弹簧30。其中该筒 体10系其内填设有适量的油体(或气体),且一侧开口以一筒盖11将其封设;该活塞杆20 系一端穿过筒盖11而延伸入筒体10中,而另一端则伸露于筒体10外,其延伸入筒体10的 一端系设有一活塞座21,而其伸露于筒体10外的一端则系设有一弹簧座22,该活塞座21 系将筒体10内区隔为上容室A及下容室B,且该活塞座21的周缘系与筒体10的筒壁呈密 合而可滑移的状态,其上并设有若干可贯通上容室A及下容室B的通孔23,且于活塞座21 的通孔23上系又设有若干活片24可供控制通孔的阻凝系数;该回复弹簧30系 套设于筒体 10外的活塞杆20上,其一端系顶抵于筒盖11底部,而另端则压抵于弹簧座13的顶面。如 第二图所示,当汽车轮子遇到坑洞或凹凸不平的路面而使活塞杆20受压力时,则较大面积 的上容室A内的油体(或气体)便会受活塞座21及上容室A内筒壁的压迫而由较小面积 的通孔23以固定的流量流至下容室B中而使活塞杆因此而上升,同时亦使得弹簧座22压 缩回复弹簧30达到缓冲避震的效果。由此可知,油压避震器功能的优劣,不仅取决于结构的设计,液压油的油质、粘稠 度等也极为重要,而若系气压式避震器时,气体的品质则变得相对重要。然而一般避震器内 的液压油或气体几乎没有在更换,使用时间过久油质或气体品质便会老化,而目前并无针 对避震器内的液压油或气体作活化、保养的产品,因此有加以改善的必要。有鉴于此,本创作人通过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制造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 道,经过长期的努力及研究,终于成功的开发出本技术所述避震器内部填充物活化的 辅助结构,以改善现有技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避震器内部填充物活化的辅助结构,其令应 用远红外线能量将油质或气体微细化的包覆单元,能以精巧、简单且使用便利的结构,包覆 固定于悬吊系统的避震器外缘,以活化其内部的液压油或气体,提升增进避震效果与使用 寿命并可增加机动车辆转弯时的平衡稳定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避震器内部填充物活化的辅助结构, 其构成包含一包覆单元;该包覆单元具有一位于内层的能量层,以及一体成型于该能量层相对外侧的隔绝 层,该能量层具有能弯折的弹性结构,该能量层内缘并分布有多能释放出远红外线能量的远红外线粉末,而该隔绝层具有能弯折的弹性结构,该隔绝层内部遍布有金属粉末。实施时,该能量层由人造橡胶与远红外线粉末混合发泡成型,而该隔绝层由人造橡胶混合铝或铅等金属粉成型。实施时,该隔绝层先模压半熟成型后,再令该能量层于同一模具内发泡利用双层 模压方式使该隔绝层及能量层熟成结合为一体。实施时,该能量层及隔绝层的外缘面,分别形成有凹凸间隔的纹路,而能有利于该 包覆单元弯折包覆于避震器外缘。实施时,该包覆单元相对两端预定处,分别利用铆合方式固设有定位片,该定位片 中心位置形成有定位孔,供固定用的绳索或金属线穿设,将弯折的包覆单元固定于避震器 外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避震器内部填充物活化的辅助结构,其令应 用远红外线能量将油质或气体微细化的包覆单元,能以精巧、简单且使用便利的结构,包覆 固定于悬吊系统的避震器外缘,以活化其内部的液压油或气体,提升增进避震效果与使用 寿命并可增加机动车辆转弯时的平衡稳定度。有关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 细说明于后,相信本技术上述的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避震器的组合剖面图;图2是现有避震器的使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的组合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包覆于避震器外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包覆单元-40 ;能量层-41 ;远红外线粉末-411 ;隔绝层-42 ;金属 粉-421 ;容置部-422 ;孔槽-423 ;纹路-43 ;定位片-44 ;定位孔-441 ;避震器-50。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图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避震器内部填充物活化的辅助结构包含 一包覆单元40,该包覆单元40概呈软板状,由一位于内层的能量层41,以及位于相对外层 的隔绝层42所组成,其中该能量层41具有可弯折的弹性结构,其内缘并分布有若干能释放出远红外线能 量的远红外线粉末411,可由人造橡胶与远红外线粉末混合发泡成型。该隔绝层42亦为具有可弯折的弹性结构,其内遍布有金属粉421,可由人造橡胶 混合金属粉421成型。该金属粉421可为能阻挡远红外线能量向外分散的铅粉,或具备快 速吸热的铝粉等金属。承上述,该隔绝层42系先模压半熟成型后,再令该能量层41于同一模具内发泡利 用双层模压方式使该隔绝层42及能量层41熟成结合为一体。再者,该能量层41及隔绝层42外缘面,分别形成有凹凸间隔的纹路43,而能令该包覆单元40具有较佳 的弯曲、折叠变形或延展的特性,进而利于该包覆单元40包覆于悬吊 系统的避震器50外缘。另外,该包覆单元40相对两端位于该隔绝层42的外表面上,分别凹 设成型有一容置部422,并于该容置部422中心位置贯设一孔槽423,可供设定位片44设置 后,以冲压方式将该定位片44铆合固定。该定位片44中心位置形成有贯穿的定位孔441, 可供固定用的绳索或金属线穿设,将弯折的包覆单元40固定于避震器50外缘。据此,通过上述的构件组成,利用该包覆单元40—体式结构的能量层41与隔绝层 42设计,使用于悬吊系统的避震器50时,确实能活化液压油或气体的品质,延缓油质或气 体品质老化的速度,进而提升使用寿命。使用时,不仅方便将该包覆单元40固定于避震器 50外缘,更能降低制造、包装与运输等成本,提升安装使用的便利性与产业竞争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在同类产品中确实有其极佳的进步性与实用性,已具备新 型专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上述实施例,仅用以举例说明本技术,据以在不离本技术精神的范围,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凭之而作的各种变形、修饰与应用,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的范畴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震器内部填充物活化的辅助结构,其构成包含一包覆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包覆单元具有一位于内层的能量层,以及一体成型于该能量层相对外侧的隔绝层,该能量层具有能弯折的弹性结构,而该隔绝层具有能弯折的弹性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震器内部填充物活化的辅助结构,其构成包含一包覆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包覆单元具有一位于内层的能量层,以及一体成型于该能量层相对外侧的隔绝层, 该能量层具有能弯折的弹性结构,而该隔绝层具有能弯折的弹性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器内部填充物活化的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隔绝层及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晴棋
申请(专利权)人:邱晴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