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叶轮给煤机及其安装结构,包括机壳(1),该机壳顶部开口并位于煤仓(2)下方以承接来自该煤仓中的煤流,机壳下方设有输煤皮带(3)以输送从机壳内落下的煤流。该叶轮给煤机上设有多道密封结构以在叶轮给煤机内形成内封闭空间,从而使得煤流能够从煤仓经由该内封闭空间滑落至输煤皮带上。该密封结构可包括煤仓下沿滑道密封结构(12)、翻盖下缘滑行密封结构(13)、第一挡尘帘(8)和第二挡尘帘(9)等。机壳的两端可设置两个流煤漏斗(4)以承接从煤仓的翻盖滑落出的煤。在此叶轮给煤机中,煤流下落过程中的扬尘得以封闭在叶轮给煤机内而不逸散,从而可在内部安装各种降尘装置以使得煤尘回落在输煤皮带表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叶轮给煤机,特别地,涉及一种全封闭抑尘式叶轮给煤机。
技术介绍
叶轮给煤机广泛应用于煤炭、冶金、电力行业。通常,叶轮给煤机安装在输煤皮带上方并能够沿输煤皮带的输送方向移动,叶轮给煤机从其上方的煤仓中拔煤,叶轮给煤机的机壳(即煤斗)对准煤仓的翻盖,翻盖缓缓打开后,叶轮给煤机的拔煤机构从煤仓中拔煤,煤流落入机壳内并滑落至机壳下方的输煤皮带上。在煤流的下落过程中扬尘十分严重,不仅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对作业场所的职工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但叶轮给煤机的除尘难度极大,叶轮给煤机运转速度达3. 5米/分,输煤皮带运转速度2. 4—2. 7米/秒,煤仓的翻盖进行上下90度翻转动作,煤仓下沿滑道静止不动,四者之间的封闭都要求在叶轮给煤机本体完成。现有的应对措施是在煤仓中安装除尘器装置例如扁布袋除尘器、环隙式脉冲布袋除尘器、整体立式冲激式除尘器及无动力除尘器等,但除尘效果均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叶轮给煤机及其安装结构,该叶轮给煤机工作时的降尘和封闭效果好,能使煤尘回落在输煤皮带表面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叶轮给煤机,该叶轮给煤机包括机壳,该机壳顶部开口并位于煤仓下方以承接来自该煤仓中的煤流,所述机壳下方设有输煤皮带以输送从所述机壳内落下的所述煤流,其中,该叶轮给煤机上设有多道密封结构以在所述叶轮给煤机内形成内封闭空间,从而使得所述煤流能够从所述煤仓经由该内封闭空间滑落至所述输煤皮带上。优选地,该叶轮给煤机还包括两个流煤漏斗,该两个流煤漏斗分别连接在所述机壳的沿所述输煤皮带的输送方向的两端。优选地,所述叶轮给煤机上设置的多道密封结构包括煤仓下沿滑道密封结构,该煤仓下沿滑道密封结构设在所述机壳和流煤漏斗的顶端的内边缘上,以使得该内边缘与所述煤仓的煤仓下沿滑道之间形成滑行密封。优选地,所述叶轮给煤机上设置的多道密封结构包括翻盖下缘滑行密封结构,该翻盖下缘滑行密封结构设在所述机壳和流煤漏斗的顶端的外边缘上,以使得该外边缘与所述煤仓的翻盖的下缘形成密封。优选地,该叶轮给煤机的所述机壳和流煤漏斗的底端设置有导料槽,该导料槽用于将煤流导流至所述输煤皮带上,所述导料槽与所述输煤皮带相连并形成滑行密封。优选地,所述叶轮给煤机上设置的多道密封结构包括第一挡尘帘,该第一挡尘帘安装在所述导料槽内并设置在所述机壳沿所述输煤皮带的输送方向的两端。优选地,所述叶轮给煤机上设置的多道密封结构还包括第二挡尘帘,该第二挡尘帘设置在所述导料槽的两端。优选地,该叶轮给煤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料槽的横向两侧的防溢裙板,该防溢裙板向下超出所述输煤皮带的底部边缘。优选地,该叶轮给煤机还包括微尘吸附分离装置,该微尘吸附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导料槽内的所述机壳与流煤漏斗之间。优选地,该叶轮给煤机还包括水雾喷洒降尘装置,该水雾喷洒降尘装置用于对所述机壳、流煤漏斗和所述导料槽内喷洒水雾。优选地,所述流煤漏斗内设有用于防止煤尘向上逆冲的遮盖板。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叶轮给煤机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包括煤仓、输煤皮带和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叶轮给煤机,该叶轮给煤机滑动安装在所述煤仓和输煤皮带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叶轮给煤机上由于设有多道密封结构,能够形成内封闭空间以使得煤流能够从煤仓经由该内封闭空间滑落至输煤皮带上。煤流下落过程中的扬尘得以封闭在叶轮给煤机内而不逸散,从而可在叶轮给煤机内安装各种降尘或除尘装置以使得煤尘回落在输煤皮带表面上。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叶轮给煤机的密封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 I 机壳2 煤仓3 输煤皮带4 流煤漏斗5 遮盖板6 导料槽7 防溢裙板8 第一挡尘帘9 第二挡尘帘10微尘吸附分离装置11水雾喷洒降尘装置 12煤仓下沿滑道密封结构13翻盖下缘滑行密封结构61导料槽滑行密封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方位词“前、后”是针对输煤皮带的运输方向而言的,即皮带前进方向为前方,皮带后退方向为后方。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叶轮给煤机,该叶轮给煤机包括机壳1,该机壳I顶部开口并位于煤仓2下方以承接来自该煤仓2中的煤流,机壳I下方设有输煤皮带3以输送从机壳I内落下的煤流,其中,该叶轮给煤机上设有多道密封结构以在叶轮给煤机内形成内封闭空间,从而使得煤流能够从煤仓2经由该内封闭空间滑落至输煤皮带3上。作为总的构思,本专利技术旨在通过在叶轮给煤机内形成内封闭空间以使得煤流能够从煤仓经由该内封闭空间滑落至输煤皮带上,煤流滑落过程中的扬尘得以封闭在叶轮给煤机内而不逸散,从而可在叶轮给煤机内安装各种降尘或除尘装置以使得煤尘回落在输煤皮带表面上。这样相较于现有的例如扁布袋除尘器等各种除尘装置而言,能从根本上避免煤尘向外逸散,减小对外界环境和操作人员的影响。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的叶轮给煤机还包括两个流煤漏斗4,该两个流煤漏斗4分别连接在机壳I的沿输煤皮带3的输送方向的两端。该流煤漏斗4用以承接煤仓翻盖打开时往两侧自然滑落的煤。两个流煤漏斗4的沿输煤皮带3的输送方向的前后端之间的距离应优选为大于煤仓2的翻盖的长度,以能够覆盖煤仓2的整个翻盖。在设置流煤漏斗4的基础上,叶轮给煤机上设置的所述多道密封结构包括煤仓下沿滑道密封结构12,该煤仓下沿滑道密封结构12设在机壳I和流煤漏斗4的顶端的内边缘上,以使得该内边缘与煤仓2的煤仓下沿滑道之间形成滑行密封。该煤仓下沿滑道密封结构12在机壳I和两个流煤漏斗4的顶端内边缘的整个长度上设置,可采用韧性好、耐磨损的聚酯材料安装在该顶部内边缘上,使得叶轮给煤机的顶部在沿煤仓下沿滑道移动时与该煤仓下沿滑道之间贴合良好并形成滑行密封。如图1所示,该煤仓下沿滑道密封结构12所标示的虚线为煤仓下沿滑道位置,即在图1的主视角度看不见的内侧,机壳I和流煤漏斗4均沿该煤仓下沿滑道滑移。所述叶轮给煤机上设置的多道密封结构还包括翻盖下缘滑行密封结构13,该翻盖下缘滑行密封结构13设在机壳I和流煤漏斗4的顶端的外边缘上,以使得该外边缘与煤仓2的翻盖的下缘形成密封。如图1所示,翻盖下缘滑行密封结构13所标示的虚线为煤仓2的翻盖下缘位置,该处不存在滑道,因而机壳I和流煤漏斗4的顶端外边缘上可在整个长度上设置例如弹性软密封材料以与煤仓2的翻盖下缘形成密封,防止煤尘外逸。如图1所示,机壳I和流煤漏斗4的顶端的内外边缘不处于同一高度平面,而是外边缘高而内边缘位置低。另外,叶轮给煤机的底端两侧沿输煤皮带3两侧的侧壁顶端的滑道滑行,叶轮给煤机的底端与输煤皮带3表面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在叶轮给煤机的顶部形成对外密封后,该叶轮给煤机的机壳I和流煤漏斗4的底端可设置有导料槽6,该导料槽6用于将流过机壳I和流煤漏斗4的煤流向下导流至输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叶轮给煤机,该叶轮给煤机包括机壳(1),该机壳(1)顶部开口并位于煤仓(2)下方以承接来自该煤仓(2)中的煤流,所述机壳(1)下方设有输煤皮带(3)以输送从所述机壳(1)内落下的所述煤流,其特征在于,该叶轮给煤机上设有多道密封结构以在所述叶轮给煤机内形成内封闭空间,从而使得所述煤流能够从所述煤仓(2)经由该内封闭空间滑落至所述输煤皮带(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叶轮给煤机,该叶轮给煤机包括机壳(I),该机壳(I)顶部开ロ并位于煤仓(2)下方以承接来自该煤仓(2)中的煤流,所述机壳(I)下方设有输煤皮带(3)以输送从所述机壳(I)内落下的所述煤流,其特征在于,该叶轮给煤机上设有多道密封结构以在所述叶轮给煤机内形成内封闭空间,从而使得所述煤流能够从所述煤仓(2 )经由该内封闭空间滑落至所述输煤皮带(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给煤机,其特征在于,该叶轮给煤机还包括两个流煤漏斗(4),该两个流煤漏斗(4)分别连接在所述机壳(I)的沿所述输煤皮带(3)的输送方向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轮给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给煤机上设置的多道密封结构包括煤仓下沿滑道密封结构(12),该煤仓下沿滑道密封结构(12)设在所述机壳(I)和流煤漏斗(4)的顶端的内边缘上,以使得该内边缘与所述煤仓(2)的煤仓下沿滑道之间形成滑行密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轮给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给煤机上设置的多道密封结构包括翻盖下缘滑行密封结构(13),该翻盖下缘滑行密封结构(13)设在所述机壳(I)和流煤漏斗(4)的顶端的外边缘上,以使得该外边缘与所述煤仓(2)的翻盖的下缘形成密封。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轮给煤机,其特征在干,该叶轮给煤机的所述机壳(I)和流煤漏斗(4)的底端设置有导料槽(6),该导料槽(6)用于将煤流导流至所述输煤皮带(3)上,所述导料槽(6)与所述输煤皮带(3)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玉,梅振嵩,冯佐江,贺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