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32872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克服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新的油缸结构,包括至少两级缸体、设置在缸体最里面的活塞杆以及油嘴,所述至少两级缸体的相邻的两级缸体的上级缸体的有杆腔与下级缸体的有杆腔通过一油路通道连通,所述油路通道设置在所述下级缸体的缸壁内,所述上级缸体的无杆腔连通A油嘴,所述上级缸体的有杆腔连通B油嘴。其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但可以满足安装距离小而工作行程大的使用要求,而且避免了高压软管因意外挤压磨损产生泄漏的状况,进一步保障系统使用性能与安全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缸的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油缸包括单级双作用油缸、双级双作用油缸以及多级双作用油缸,普通单级双作用油缸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缸体和活塞杆组成,缸体上设置有两个油嘴A和B,油嘴B与缸体的有杆腔连通,油嘴A与缸体的无杆腔连通。传统的双级双作用油缸一般应用于安装距离小而工作行程大的工作环境,其工作原理图如图2所示,包括一级缸体、二级缸体和活塞杆,一级缸体上也设置有两个油嘴,与普通单级双作用油缸相比,它在二级缸体上多了一个进油口C,安装时,需要多安装一根高压软管连接C口与油嘴B,从而将二级缸体的有杆腔与一级缸体的有杆腔连通。油缸在工作时,由于活塞杆的运动,高压软管会跟着活塞杆一起运动,因此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否则容易造成高压软管挤压磨损,导致油管漏油。同时还要通过机械限位方式,防止二级缸体在运动中产生径向转动,使高压油管产生缠绕,导致油管折弯和扭曲,造成漏油。现有技术的缺陷是:1、此类油缸由于多了一个进油口,因此需多装一根高压软管,安装不便捷;2、此类油缸不能安装在过于狭小的空间中,否则容易造成高压软管挤压磨损;3、此类油缸要防止二级缸体在运动中产生径向转动,否则高压油管容易产生缠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新的油缸结构,包括至少两级缸体、设置在缸体最里面的活塞杆以及油嘴,所述至少两级缸体的相邻的两级缸体的上级缸体的有杆腔与下级缸体的有杆腔通过一油路通道连通,所述油路通道设置在所述下级缸体的缸壁内,所述上级缸体的无杆腔连通A油嘴,所述上级缸体的有杆腔连通B油嘴。更好地,所述油路通道的一端开口设置在所述下级缸体的前端内侧,所述油路通道的另一端开口设置在所述下级缸体的后端外侧。更好地,所述下级缸体由外筒和内筒组成,所述外筒与内筒之间设置有环形间隙,所述外筒与内筒的两端密封连接,以所述环形间隙作为油路通道连通所述上级缸体的有杆腔与下级缸体的有杆腔,所述内筒的前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外筒的后端也设置有开口。更好地,所述外筒和内筒上的开口为一组均匀分布的小孔。更好地,所述上级缸体的前端设置有上级导向套,所述上级导向套与所述上级缸体紧固连接,所述上级导向套与所述下级缸体的外筒之间密封连接。更好地,所述导向套与所述下级缸体的外筒之间由U型密封件和防尘圈密封。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参考附图3,其工作过程是:当下级油缸伸出时,液压油-->从A油嘴进入上级油缸的无杆腔,推动下级缸体及活塞杆向前伸出,上级缸体的有杆腔内的液压油从B油嘴流回;当下级缸体伸出到位后,活塞杆继续向前伸出,下级缸体的有杆腔内的液压油经油路通道流到上级缸体的有杆腔,最后从B油嘴流回。当下级油缸收回时,液压油从B油嘴进入流到上级缸体的有杆腔,经下级缸体缸壁内的油路通道流到下级缸体的有杆腔内,将活塞杆收回;活塞杆收回到位后,液压油继续从B油嘴进入上级缸体的有杆腔内,推动上级缸体往回收,收回过程中上级缸体的无杆腔内的液压油从A油嘴流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但可以满足安装距离小而工作行程大的使用要求,而且避免了高压软管因意外挤压磨损产生泄漏的状况,进一步保障系统使用性能与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普通单级双作用油缸的结构图。图2,传统的双级双作用油缸结构图。图3,本技术结构原理图。图4,具体实施例结构图。图中,1上级缸体、11上级缸体的有杆腔、2下级缸体、21下级缸体的有杆腔、3油路通道、4A油嘴、5B油嘴、(31、32)油路通道开口、S1缸底、S2A油嘴、S3B油嘴、S4一级缸筒、S5一级活塞、S6一级导向套、S7二级缸筒的外筒、S8二级缸筒的内筒、S9二级活塞、S10二级导向套、S11活塞杆、S12杆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双级双作用油缸为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考附图4,一种双级双作用油缸结构,主要由缸底S1、A油嘴S2、B油嘴S3、一级缸筒S4、一级活塞S5、一级导向套S6、二级缸筒的外筒S7、二级缸筒的内筒S8、二级活塞S9、二级导向套S10、活塞杆S11、杆头S12等构件构成;一级缸筒S4与缸底S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一级缸筒S4上设置有A油嘴S2、B油嘴S3;二级缸筒由外筒S7和内筒S8组合焊接组成,在二级缸筒的外筒S7与内筒S8之间,有约1.5mm的环形间隙,外筒S7与内筒S8的两端采用焊合密封,并在靠近外筒S7的后端及内筒S8的前端各开有6个均匀分布的小孔,使一级缸体的有杆腔与二级缸体的有杆腔联通,保证液压油能够顺利地在两个缸体的有杆腔内流动;一级导向套S6与一级缸筒S4采用螺纹连接,一级导向套S6与二级缸筒的外筒S7之间由U型密封件和防尘圈密封;一级活塞S5与二级缸筒的内筒S8采用螺纹连接,一级活塞S5与一级缸筒S4之间由组合密封件密封;二级导向套S10与二级缸筒的内筒S8采用螺纹连接,二级导向套S10与活塞杆S11之间由U型密封件和防尘圈密封;二级活塞S9与活塞杆S11采用螺纹连接,二级活塞S9与二级缸筒的内筒S8之间由组合密封件密封;活塞杆S11与杆头S12采用螺纹连接或焊接而成。本实施例解决了现有的双级双作用油缸的两个有杆腔油口采用双油口的连接方式,液压管路的连接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克服了高压软管与油缸的活塞杆一起往复运动,-->容易造成高压软管磨损漏油,无法安装在空间狭小的位置的缺陷,通过在下级缸筒的缸壁间排布油道的方式使油缸的油口结构与单级双作用油缸的结构同样简单,省去了连接两个有杆腔的高压软管,使得液压管路的连接更加简单,所需的安装空间更小。应当理解,本技术可以相应地在三级双作用油缸及三级以上的多级双作用油缸中应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限制本技术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技术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缸结构,包括至少两级缸体、设置在缸体最里面的活塞杆以及油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级缸体的相邻的两级缸体的上级缸体(1)的有杆腔(11)与下级缸体(2)的有杆腔(21)通过一油路通道(3)连通,所述油路通道(3)设置在所述下级缸体(2)的缸壁内,所述上级缸体(1)的无杆腔(12)连通A油嘴(4),所述上级缸体(1)的有杆腔(11)连通B油嘴(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缸结构,包括至少两级缸体、设置在缸体最里面的活塞杆以及油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级缸体的相邻的两级缸体的上级缸体(1)的有杆腔(11)与下级缸体(2)的有杆腔(21)通过一油路通道(3)连通,所述油路通道(3)设置在所述下级缸体(2)的缸壁内,所述上级缸体(1)的无杆腔(12)连通A油嘴(4),所述上级缸体(1)的有杆腔(11)连通B油嘴(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通道(3)的一端开口(31)设置在所述下级缸体(2)的前端内侧,所述油路通道(3)的另一端开口(32)设置在所述下级缸体(2)的后端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级缸体(2)由外筒和内筒组成,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上愚于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凯卓立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