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小型粗轧机导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214798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小型粗轧机导位装置,其整体安装于轧机的进料口和/或出料口,在所述轧机进料口和/或出料口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组侧边导向滚筒轴,所述的侧边导向滚筒轴安装在左、右侧板上,所述的左、右侧板之间设置底板,底板上安装底部导向滚筒轴,左侧板和/或右侧板的外围安装导位调整机构。所述的左、右侧板和底板在坯料轧制过程中起到了限位的作用,并且根据坯料的尺寸及于轧辊辊缝的对中情况,可以通过导位调整机构进行协助导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很好的改善了铜带材在粗轧阶段普遍出现的镰刀弯现象,为后续成品阶段的生产提供了品位更高的坯料。(*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粗轧机
,尤其是一种中小型粗轧机导位装置。 技术背景目前,铜加工行业的中小型企业在坯料粗轧阶段,普遍采用自动化程度较低的二 辊粗轧机,二辊粗轧机的特点是构造比较简单、制造费用少、安装也比较容易。由于二辊粗 轧机一般用于生产较小卷的重铜,其轧制的坯料尺寸一般较小,因而这种中小型轧机的附 属设备较少,轧机前后没有设置辊道和导位装置,这种粗轧机在生产过程普遍采用人工对 中的送料方式,在生产过程普遍容易出现镰刀弯现象,随着轧制道次的增加,侧弯现象更为 明显,最终影响产品的塔形度,侧弯现象严重时甚至造成缠辊现象,对设备安全造成一定的 隐患,影响生产计划的运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轧制过程中,能够为中小型轧机进 行导位、结构简单、导向精度高的中小型粗轧机导位装置。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小型粗轧机导位装置,其整体安 装于轧机的进料口和/或出料口,在所述轧机进料口和/或出料口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 组侧边导向滚筒轴,所述的侧边导向滚筒轴安装在左、右侧板上,所述的左、右侧板之间设 置底板,底板上安装底部导向滚筒轴,左侧板和/或右侧板的外围安装导位调整机构。所述的导位调整机构包括导位丝杆,导位丝杆的一端伸出,导位丝杆的另一端安 装在丝杆套筒内,丝杆套筒安装在左侧板和/或右侧板上,导位丝杆与丝杆套筒之间设置 丝杆转动盘,丝杆转动盘套设在导位丝杆的杆身上。所述的左、右侧板上分别均勻间隔布置4 6个侧边导向滚筒轴,所述的底板上均 勻间隔布置4 6个底部导向滚筒轴,所述的侧边导向滚筒轴的轴心与所述的底部导向滚 筒轴的轴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的轧机的边沿还焊接有用于支撑整个导位装置的固定架。所述的底部导向滚筒轴的轴向与左、右侧板的板面之间均有夹角,所述的侧边导 向滚筒轴的轴向与其所在的侧板的板面相垂直。所述的导位丝杆在丝杆套筒内的行程为120mm 180m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的左、右侧板和底板在坯料轧制过程中起到了 限位的作用,并且根据坯料的尺寸及于轧辊辊缝的对中情况,可以通过导位调整机构进行 协助导位。本技术很好的改善了铜带材在粗轧阶段普遍出现的镰刀弯现象,为后续成 品阶段的生产提供了品位更高的坯料,一方面降低了人工喂料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满足 了中小卷重铜带材生产的配套要求,为生产的正常运作和产品的最终质量品位提供了良好 的保障。附图说明图1、2分别为本技术的正视图、俯视图。在图1、2中,1为侧边导向滚筒轴、2为左侧板、3为右侧板、4为底板、5为底部导向 滚筒轴、6为导位丝杆、7为丝杆套筒、8为丝杆转动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中小型粗轧机导位装置,其整体安装于轧机的进料口和/或出料口,也就是 说,在轧机的进料口或出料口布置导位装置,也可以同时在轧机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布置导 位装置。在所述轧机进料口和/或出料口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组侧边导向滚筒轴1,所述 的侧边导向滚筒轴1安装在左、右侧板2、3上,所述的左、右侧板2、3之间设置底板4,底板 4上安装底部导向滚筒轴5,左侧板2和/或右侧板3的外围安装导位调整机构,即导位调 整机构可以在左侧板2或右侧板3上设置,也可以同时在左侧板2或右侧板3上设置。所 述的导位调整机构包括导位丝杆6,导位丝杆6的一端伸出,导位丝杆6的另一端安装在丝 杆套筒7内,所述的导位丝杆6在丝杆套筒7内的行程为120mm 180mm。丝杆套筒7安装 在左侧板2和/或右侧板3上,导位丝杆6与丝杆套筒7之间设置丝杆转动盘8,丝杆转动 盘8套设在导位丝杆6的杆身上。在本技术中,导位调整机构安装在右侧板3上。所述的左、右侧板2、3上分别均勻间隔布置4 6个侧边导向滚筒轴1,所述的底 板4上均勻间隔布置4 6个底部导向滚筒轴5,底部导向滚筒轴5之间的间距、侧边导向 滚筒轴1之间的间距均约230mm,整个导位装置有效的导位长度约为1. 35m。所述的侧边导 向滚筒轴1的轴心与所述的底部导向滚筒轴5的轴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的底部导向 滚筒轴5的轴向与左、右侧板2、3的板面之间均有夹角,所述的侧边导向滚筒轴1的轴向与 其所在的侧板的板面相垂直。所述的轧机的边沿还焊接有用于支撑整个导位装置的固定 架,该固定架的一端焊接于轧机边沿,另一端的支脚与轧机之间安装有两根加强条,加强条 焊接成三角形。在工作时,首先用行车将坯料吊起并放置于导位装置上,根据坯料的尺寸及与轧 辊辊缝的对中情况调整导位调整机构,通过转动丝杆转动盘8,导位丝杆6便也在丝杆套筒 7中左右移动,与导位丝杆6相连的右侧板3便实现了一定范围的移动,导位装置与轧机相 连之间的两侧用垫板塞好缝隙以协助导位。同时,布置在轧机另一侧的导位装置也相应做 好出料前的准备工作。之后,如图1所示的进料方向向粗轧机喂入坯料,坯料轧制后从出料 端的导位装置出来,侧边导向滚筒轴1和底部导向滚筒轴5随坯料轧制过程实现了被动传 动,底板4和左、右侧板2、3在坯料轧制过程起到了限位作用,从而有效避免中小卷重铜带 在轧制过程出现的侧弯现象。权利要求一种中小型粗轧机导位装置,其整体安装于轧机的进料口和/或出料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轧机进料口和/或出料口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组侧边导向滚筒轴,所述的侧边导向滚筒轴安装在左、右侧板上,所述的左、右侧板之间设置底板,底板上安装底部导向滚筒轴,左侧板和/或右侧板的外围安装导位调整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小型粗轧机导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位调整机构 包括导位丝杆,导位丝杆的一端伸出,导位丝杆的另一端安装在丝杆套筒内,丝杆套筒安装 在左侧板和/或右侧板上,导位丝杆与丝杆套筒之间设置丝杆转动盘,丝杆转动盘套设在 导位丝杆的杆身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小型粗轧机导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侧板上分 别均勻间隔布置4 6个侧边导向滚筒轴,所述的底板上均勻间隔布置4 6个底部导向滚 筒轴,所述的侧边导向滚筒轴的轴心与所述的底部导向滚筒轴的轴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小型粗轧机导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轧机的边沿还 焊接有用于支撑整个导位装置的固定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小型粗轧机导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导向滚筒 轴的轴向与左、右侧板的板面之间均有夹角,所述的侧边导向滚筒轴的轴向与其所在的侧 板的板面相垂直。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小型粗轧机导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位丝杆在丝 杆套筒内的行程为120mm 180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小型粗轧机导位装置,其整体安装于轧机的进料口和/或出料口,在所述轧机进料口和/或出料口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组侧边导向滚筒轴,所述的侧边导向滚筒轴安装在左、右侧板上,所述的左、右侧板之间设置底板,底板上安装底部导向滚筒轴,左侧板和/或右侧板的外围安装导位调整机构。所述的左、右侧板和底板在坯料轧制过程中起到了限位的作用,并且根据坯料的尺寸及于轧辊辊缝的对中情况,可以通过导位调整机构进行协助导位。本技术很好的改善了铜带材在粗轧阶段普遍出现的镰刀弯现象,为后续成品阶段的生产提供了品位更高的坯料。文档编号B21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小型粗轧机导位装置,其整体安装于轧机的进料口和/或出料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轧机进料口和/或出料口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组侧边导向滚筒轴,所述的侧边导向滚筒轴安装在左、右侧板上,所述的左、右侧板之间设置底板,底板上安装底部导向滚筒轴,左侧板和/或右侧板的外围安装导位调整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勇魏青青吴德顺刘先国朱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精诚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