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宪福专利>正文

纵梁翻转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49813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纵梁翻转工装,包括支架,支架上安装翻转机构,翻转机构由旋转机架、翻转部件和翻转驱动机构连接构成,旋转机架与支架固定连接,旋转机架上安装能相对于旋转机架翻转的翻转部件,旋转机架上安装翻转驱动机构,所述翻转驱动机构与所述翻转部件连接。它安装有翻转机构,可将纵梁在不利用吊车的前提下直接进行翻转,相对传统的翻转方法,翻转效率高、省时省力;它还安装有回位机构,可使纵梁实现原地翻转,能有效地缩小翻转工装的体,减少工装安装的占地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安全方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纵梁翻转工装
技术介绍
对于改装车行业吊车是主要的工具,使用率极高,而传统的纵梁翻转工位也是 吊车利用率较高的工位,于是在工作过程中常会出现等吊车的情况,而且用传统的方法 翻转,其过程也较为繁琐,而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纵梁翻转工装,它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 题,可不利用吊车,直接进行纵梁翻转,翻转简便、省时省力。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纵梁翻转工装,包括支 架,支架上安装翻转机构,翻转机构由旋转机架、翻转部件和翻转驱动机构连接构成, 旋转机架与支架固定连接,旋转机架上安装能相对于旋转机架翻转的翻转部件,旋转机 架上安装翻转驱动机构,所述翻转驱动机构与所述翻转部件连接。为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支架上安装 两组输送辊,两组输送辊分别位于翻转机构的两侧。所述的翻转部件由翻转臂和转动轴 连接构成,两个翻转臂之间安装转动轴,所述翻转部件通过转动轴与旋转机架铰接。所 述的翻转驱动机构由第一气缸和第一连杆连接构成,第一气缸的一端与旋转机架铰接, 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通过第一连接销与第一连杆铰接,第一连杆与翻转臂连接。旋转机架 上安装纵梁挡板和挡板驱动机构,纵梁挡板与旋转机架铰接,所述挡板驱动机构的运动 部件与纵梁挡板连接。所述挡板驱动机构由第六连杆、第五连杆、旋转轴、第四连杆、 第三连杆和推动装置连接构成,所述推动装置与旋转机架铰接,所述推动装置的运动部 件通过连接件与第三连杆连接,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铰接,第四连杆与旋转轴固定连 接,旋转轴与第五连杆固定连接,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的一端铰连,第六连杆的另一端 与纵梁挡板铰连。所述的推动装置是气缸。支架上安装回位机构。所述的回位机构由 回位机构支架、导轨、滑动块和挡块连接构成,回位机构支架上开设条形槽,回位机构 支架上安装两根导轨,两根导轨分别位于条形槽两侧,两导轨之间安装滑动块,滑动块 上开设透槽,滑动块上安装挡块,挡块与滑动块铰接,挡块位于透槽内;回位机构支架 上安装第二气缸,第二气缸与回位机构支架铰接,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挡块铰接。支架 上安装辅助挡板。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它安装有翻转机构,可将纵梁在不利用吊车的前 提下直接进行翻转,相对传统的翻转方法,翻转效率高、省时省力;它还安装有回位机 构,可使纵梁实现原地翻转,能有效地缩小翻转工装的体,减少工装安装的占地面积。 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安全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纵梁翻转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略了纵梁;图3是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回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B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的I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气缸2第一气缸接头3第一连杆4第一连接销5第二连 接管6翻转臂7第二连杆8第三连杆9第二连接销10第四连杆11固定支撑 12旋转轴13第二连接销14第五连杆15第六连杆18纵梁挡板19旋转机架22 第一连接管23第二气缸24第二气缸接头25挡块26回位机构支架27导轨28 连接板29挡块支撑30固定轴31第三连接销32固定座33三角支撑34滑动块35纵梁36输送辊37输送辊支架38辅助挡板39翻转机构40回位机构41支 架42固定板43转动轴44透槽45导向槽46条形槽47翻转臂弯柄48纵梁挡 板弯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纵梁翻转工装包括支架41,支架41上安装翻转机构39,翻转机构39由 旋转机架19、翻转部件和翻转驱动机构连接构成,旋转机架19与支架41固定连接,旋 转机架19上安装能相对于旋转机架19翻转的翻转部件,旋转机架19上安装翻转驱动机 构,所述翻转驱动机构的运动部件与所述翻转部件连接。使用时,将纵梁35放置于所述翻转部件上,启动所述翻转驱动机构,所述翻转 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翻转部件带动纵梁35翻转,使纵梁35翻转180度后落于支架41上; 翻转过程中,当纵梁35转过90度,开始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继续翻下落时,所述翻转部件 可在所述翻转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反转复位,可减少翻转部件的活动范围,提高翻转的效 率。在翻转过程中,当纵梁35翻转超过90度时,应有工作人员用工具撑住纵梁35位于 上方的部分,或用工具吊住纵梁35位于上方的部分,使纵梁35在转过90度后,可缓慢 落下,以防损坏纵梁35或支架41。为方便将纵梁35由支架41运至所述翻转部件上,纵梁35翻转后,再由支架41 运出,如图1所示,支架41上可安装两组输送辊36,两组输送辊36可分别位于翻转机 构39的两侧。每组可由两个、三个或更多输送辊36构成,输送辊36越多纵梁35在支 架41上运行越平稳,但是支架41的制造成本也相应提高。如图2所示,所述的翻转部件可由翻转臂6和转动轴43连接构成,两个翻转臂6 之间安装转动轴43,转动轴43可带动两翻转臂6同步翻转升降,所述翻转部件通过转动 轴43与旋转机架19铰接,转动轴43可相对旋转机架19转动。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可带 动翻转臂6绕转动轴43的轴线翻转。为便于使翻转臂6翻转,如图3所示,翻转臂6上 可设置翻转臂弯柄47,翻转臂弯柄47可与所述翻转驱动机构的运动部件连接。所述的翻转驱动机构可以是电动机,电动机与旋转机架19连接固定,电动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轴43 连接,通过转动轴43带动翻转臂6翻转。所述的翻转驱动机构也可以是液压马达,驱动 原理与电动机相同。翻转臂6的个数可以是三个、四个或更多,安装翻转臂6的数量越 多,所述翻转部件的宽度较大,纵梁35放置的越平稳,但制造成本也较高。为加强翻转 臂6之间的连接关系,使所述翻转部件更加牢固,可在翻转臂6之间安装第一连接管22。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翻转驱动机构还可由第一气缸1和第一连杆3连接构 成,第一气缸1的一端与旋转机架19铰接,第一气缸1的活塞杆通过第一连接销4与第 一连杆3铰接,第一连杆3与翻转臂6连接。使用时,启动第一气缸1,第一气缸1的活 杆通过第一连杆3推动翻转臂6转动。为便于带动翻转臂6转动,第一连杆3可与翻转 臂弯柄47连接。为实现自动化翻转,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操作,如图2和图3所示,旋转机架19 上安装纵梁挡板18和挡板驱动机构,纵梁挡板18与旋转机架19铰接,所述挡板驱动机 构的运动部件与纵梁挡板18连接。在翻转机构39带动纵梁35翻转竖起的同时,所述挡 板驱动机构可带动纵梁挡板18竖起,当纵梁35转过90度时,纵梁挡板18正好竖起,纵 梁35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倾斜依靠在纵梁挡板18下,而后,所述翻转部件反转复位, 纵梁挡板18也缓慢反转复位,使纵梁35缓缓翻转倒下,以防纵梁35摔毁。所述挡板驱 动机构可以是电动机或液压马达,电动机或液压马达的输出轴可与纵梁挡板18连接,直 接带动纵梁挡板18转动。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挡板驱动机构也可由第六连杆15、第五连杆14、旋转 轴12、第四连杆10、第三连杆8和推动装置连接构成,所述推动装置与旋转机架19铰 接,所述推动装置的运动部件通过连接件与第三连杆8连接,第三连杆8与第四连杆10 铰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纵梁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41),支架(41)上安装翻转机构(39),翻转机构(39)由旋转机架(19)、翻转部件和翻转驱动机构连接构成,旋转机架(19)与支架(41)固定连接,旋转机架(19)上安装能相对于旋转机架(19)翻转的翻转部件,旋转机架(19)上安装翻转驱动机构,所述翻转驱动机构与所述翻转部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宪福
申请(专利权)人:刘宪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