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工位缠绕机生产线预弯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109556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六工位缠绕机生产线预弯曲装置,包括架子、第一导丝轮组、第二导丝轮组、第三导丝轮组、第一双槽轮组、第二双槽轮组以及六个塔轮;第一导丝轮组、第二导丝轮组和第三导丝轮组分别由六个单槽导丝轮同轴并列组成;第一双槽轮组和第二双槽轮组分别由三个双槽导丝轮同轴并列组成;其中,第一导丝轮组安装在架子顶部,第二导丝轮组和第三导丝轮组分别位于架子底端前侧,第一双槽轮组和第二双槽轮组分别对应位于第二导丝轮组和第三导丝轮组上方前侧;所述六个塔轮,其中三个均距间隔设置在第一双槽轮组前下侧,另外三个均距间隔设置在第二双槽轮组前下侧。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塔轮位置的设置采用交错方式设置,适应了生产线不同直径钢丝圈的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子午线轮胎制造工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六工位子午线轮胎钢丝圈生产线预弯曲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产业中,子午线轮胎是汽车工业轮胎的发展趋势。子午线轮胎胎体帘布层和带束层作为主要的受力部件,承受着周期性的拉伸、弯曲、剪切等极为复杂的作用力,是轮胎的受力骨架层。胎体帘布和带束层帘布的品质将直接影响轮胎的性能和品质,用以保证轮胎具有必要的强度及尺寸稳定性,支撑轮胎各部件,具有耐负荷,耐冲击,耐内压的作用。其所具有的强度和弹性,使轮胎使用时可复杂承受应力和多次变形,并缓和外来路面的振动和冲击,其性能决定了轮胎的品质和使用性能。钢丝圈是汽车轮胎上起承载和安全作用的一个重要部件,通常根据其断面形状进行分类,其中六角形钢丝圈主要用于载重轮胎及工程轮胎。已有技术的六角形钢丝圈生产线主要包括相隔距离依次设置的钢丝导开装置、钢丝除污装置、钢丝电加热装置、挤出机以及缠绕机。钢丝进入缠绕机前,需要将钢丝进行预弯曲以便于缠绕。现有技术中的预弯曲装置,适用于二工位或者四工位子午线轮胎钢丝圈生产线,不能满足六工位子午线轮胎钢丝圈生产线的预弯要求,且六工位缠绕生产线,钢丝圈的缠绕半径从13寸到25寸,半径变化大,现有的预弯曲装置不能适应半径变化,调节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将有效进行六工位预弯曲且能适应不同钢丝圈直径变化的预弯曲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六工位缠绕机生产线预弯曲装置,包括架子、第一导丝轮组、第二导丝轮组、 第三导丝轮组、第一双槽轮组、第二双槽轮组以及六个塔轮;第一导丝轮组、第二导丝轮组和第三导丝轮组分别由六个单槽导丝轮同轴并列组成;第一双槽轮组和第二双槽轮组分别由三个双槽导丝轮同轴并列组成;其中,第一导丝轮组安装在架子顶部,第二导丝轮组和第三导丝轮组分别位于架子底端前侧,第一双槽轮组和第二双槽轮组分别对应位于第二导丝轮组和第三导丝轮组上方前侧;所述六个塔轮,其中三个均距间隔设置在第一双槽轮组前下侧,另外三个均距间隔设置在第二双槽轮组前下侧。所述六个塔轮中的第一塔轮、第三塔轮和第五塔轮位于第一双槽轮组前下侧,所述六个塔轮中第二塔轮、第四塔轮和第六塔轮位于第二双槽轮组前下侧;所述第一至第六塔轮按序依次沿轴向均距设置。所述预弯曲装置前端进丝方向处设置有光信号发射装置、光信号接收装置以及遮光轮组;遮光轮组由通过连杆安装在架子上的六个单槽导丝轮构成,六条钢丝分别经过该六个单槽导丝轮进入预弯曲装置内;当钢丝松弛时,该松弛的钢丝所对应的单槽导丝轮能3够将光信号发射装置的信号通道遮挡。本专利技术在储料装置后设置有预弯曲装置,在钢丝进入缠绕机之前进行预弯曲,减小钢丝在进行缠绕时的应力,保障缠绕进程的顺利进行。该预弯曲装置采用塔轮结构,在针对不同直径的钢丝圈生产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塔轮不同截面半径的部位对钢丝进行预弯曲。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六工位子午线轮胎钢丝圈生产线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六工位子午线轮胎钢丝圈生产线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预弯曲装置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预弯曲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预弯曲装置的右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塔轮安装位置示意图;图7为图6中D部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六工位子午线轮胎钢丝圈生产线包括相隔距离依次设置的钢丝导开装置1、钢丝除污装置2、钢丝电加热装置3、挤出机4、扩口导丝装置5、储料装置6、与弯曲装置7以及缠绕机8。钢丝首先经导开装置1导开,导开后的六条钢丝进入除污装置2进行表面污物和锈迹的清除,然后进行电加热并进入挤出机进行刮胶。在挤出机中导出的六条钢丝,其间距小,扩口导丝装置5能够将其间距扩大至适当尺寸,然后经储料装置后进入预弯曲装置以为后续的缠绕做预弯曲。如图3至7所示,所述预弯曲装置7包括架子701、第一导丝轮组702、第二导丝轮组703、第三导丝轮组704、第一双槽轮组705、第二双槽轮组706以及六个塔轮707 ;第一导丝轮组702、第二导丝轮组703和第三导丝轮组704分别由六个单槽导丝轮同轴并列组成; 第一双槽轮组705和第二双槽轮组706分别由三个双槽导丝轮同轴并列组成;其中,第一导丝轮组702安装在架子701顶部,第二导丝轮组703和第三导丝轮组704分别位于架子701 底端前侧,第一双槽轮组705和第二双槽轮组706分别对应位于第二导丝轮组703和第三导丝轮组704上方前侧;所述六个塔轮707,其中三个均距间隔设置在第一双槽轮组705前下侧,另外三个均距间隔设置在第二双槽轮组706前下侧。在预弯曲过程中,第一导丝轮组702将六条钢丝导向至位于其下方的第二导丝轮组703 ;其中,三条钢丝通过第二导丝轮组703的导向,延伸到第二双槽轮组706的导丝槽内,并分别对应绕过均距间隔设置在第二双槽轮组706前下侧的三个塔轮707后,延伸回到第二双槽轮组706的导丝槽内,并进行导出;另外三条钢丝绕过第二导丝轮组703至第三导丝轮组704内,并延伸到第一双槽轮组705的导丝槽内,分别对应绕过均距间隔设置在第一双槽轮组705前下侧的三个塔轮707后,延伸回到第一双槽轮组705的导丝槽内,并进行导出ο为了更能够有效利用空间,所述六个塔轮中的第一塔轮7071、第三塔轮7073和第五塔轮7075位于第二双槽轮组706前下侧,所述六个塔轮中第二塔轮7072、第四塔轮7074 和第六塔轮7076位于第一双槽轮组705前下侧;所述第一至第六塔轮按序依次沿轴向均距设置。所述预弯曲装置7前端进丝方向处设置有光信号发射装置、光信号接收装置(图中未示出)以及遮光轮组708 ;遮光轮组708由通过连杆安装在架子上的六个单槽导丝轮构成,六条钢丝分别对应经过该六个单槽导丝轮进入预弯曲装置7内;当钢丝松弛时,该松弛的钢丝所对应的单槽导丝轮能够将光信号发射装置的信号通道遮挡。本专利技术在储料装置6后设置有预弯曲装置7,在钢丝进入缠绕机8之前进行预弯曲,减小钢丝在进行缠绕时的应力,保障缠绕进程的顺利进行。该预弯曲装置7采用塔轮 707结构,如图7所示,在针对不同直径的钢丝圈生产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塔轮707上不同截面半径的部位对钢丝进行预弯曲,其中塔轮半径与该缠绕生产线所能产的钢丝圈半径相对应,其半径及其上设置的沟槽数目均与钢丝圈的半径相对应。同时,本专利技术中塔轮位置的设置采用交错方式设置,在增加可预弯曲钢丝数量的同时,尽量减少预弯曲装置体积,采用多半径沟槽组合的塔轮形式,也适应了生产线不同直径钢丝圈的变化。权利要求1.一种六工位缠绕机生产线预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子、第一导丝轮组、第二导丝轮组、第三导丝轮组、第一双槽轮组、第二双槽轮组以及六个塔轮;第一导丝轮组、第二导丝轮组和第三导丝轮组分别由六个单槽导丝轮同轴并列组成;第一双槽轮组和第二双槽轮组分别由三个双槽导丝轮同轴并列组成;其中,第一导丝轮组安装在架子顶部,第二导丝轮组和第三导丝轮组分别位于架子底端前侧,第一双槽轮组和第二双槽轮组分别对应位于第二导丝轮组和第三导丝轮组上方前侧;所述六个塔轮,其中三个均距间隔设置在第一双槽轮组前下侧,另外三个均距间隔设置在第二双槽轮组前下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六工位缠绕机生产线预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子、第一导丝轮组、第二导丝轮组、第三导丝轮组、第一双槽轮组、第二双槽轮组以及六个塔轮;第一导丝轮组、第二导丝轮组和第三导丝轮组分别由六个单槽导丝轮同轴并列组成;第一双槽轮组和第二双槽轮组分别由三个双槽导丝轮同轴并列组成;其中,第一导丝轮组安装在架子顶部,第二导丝轮组和第三导丝轮组分别位于架子底端前侧,第一双槽轮组和第二双槽轮组分别对应位于第二导丝轮组和第三导丝轮组上方前侧;所述六个塔轮,其中三个均距间隔设置在第一双槽轮组前下侧,另外三个均距间隔设置在第二双槽轮组前下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芝泉张建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