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海洋甾体化合物在制备治疗神经元损伤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0111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洋甾体YC-1(24-亚甲基-胆甾-3β,5α,6β,19-四醇)在制备治疗神经元损伤药物中的应用。从南沙群岛唇软珊瑚中提取的氧代固醇类化合物海洋甾体YC-1对多种神经元损伤都具有保护作用,在有效保护剂量下未见毒性反应;然而天然提取的海洋甾体YC-1产量有限,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应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可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为YC-1结构、效能的优化完善并完成临床前试验和临床试验,使之发展成为保护神经元的新型药物奠定坚实的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洋甾体化合物在制备治疗神经元损伤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海洋留体化合物在制备治疗神经元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神经性甾体化合物的应用,具体地说涉及海洋甾体YC-1(24 —亚甲基一胆甾 一3 P , 5 a , 6 e , 19—四醇)在制备治疗神经元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在疾病 谱中每年因脑血管疾病而死亡者,在日本占第二位,在美国占第三位,而在我国数年来均占 首位!脑血管疾病基本上可以认为是种老年性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55岁以上, 年龄每增加10岁,发病率增长一倍,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寿命的延长,社会人 口老龄化程度加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同时,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 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还有年轻化的趋势。在脑血管疾病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简称脑缺血)约 占60% 80%,其主要发病基础是脑动脉硬化症。它是在全身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动脉发生 弥漫性粥样硬化、血管腔狭窄、小血管闭塞,使脑实质的供血量减少,严重者会导致脑血栓 形成,血管完全闭塞,引起相应供血部位的脑组织发生急性大面积梗塞性坏死,即所谓的脑 卒中或中风,并最终导致脑功能障碍甚至永久丧失。脑缺血损伤的发病率、致残率、 致死率以及复发率很高,而由其引起的偏瘫、失语、痴呆等致残结果更成为现代社会家庭的 沉重负担。目甜对于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目前侧重于两大方面①尽快改善和恢复缺血损伤脑组织 的血液供应。②保护缺血脑组织免受代谢毒物的进一步损害。早期再通闭塞的脑血管,是为 了在出现不可逆损害之前,给受累脑组织及时供血,以期阻断杀死祌经元的脑化学因子的连 锁反应,增加脑组织的耐受性,从而挽救半暗区脑组织功能;而保护神经元则是通过阻断由 缺血所致各种有害病理过程的发生,从而防止或局限缺血所引起的脑损害,减少脑细胞死亡 和促进功能恢复。双管齐下、协同应用,将使治疗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有望提高缺血性脑 损伤的疗效。改善和恢复缺血脑组织血液供应的手段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凝集等。1. 溶栓治疗20世纪80年代以来,溶栓治疗尤其是超早期大剂量溶栓已成为缺血性脑 损伤的首选疗法。但与安慰剂组相比溶栓治疗显著增加了致命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和其它原 因死亡的危险性。因此溶栓治疗风险大,对某些缺血时间较长的区域如缺血中心区和易损区 较易产生再灌注损伤、梗死后出血和严重脑水肿,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用药时间窗。2.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可阻止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对抗凝血酶的促进纤维蛋白原 变成纤维蛋白的作用,阻止血小板聚集和破坏,但对己形成的血栓并无直接治疗作用,故十 分强调早期应用。但也有学者提出相反的看法,认为发病后立即进行抗凝治疗,包括使用肝 素、低分子肝素、肝素因子或特殊的凝血酶抑制剂,未显示出长期或短期的改善作用;虽然 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肿动脉栓塞的危险,但这一作用也被其发生颅内外出血的危险性所 抵消。3. 抗血小板凝集阿斯匹林具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现己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损伤 的治疗,但其用量近年来一直未统一。实验室研究证实30 50mg/d阿斯匹林即可达到治疗 目的,因此临床上以小剂量作为治疗及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方法。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一噻 氯匹啶近年多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公认,且优于阿斯匹林。4. 血液稀释疗法血液稀释疗法是通过降低血细胞比容而使血黏度下降,进而增加局 部脑血流量起到治疗作用。文献报道早期采用等容血液稀释,应用半衰期较长的胶渗液,如 白蛋白或具有携氧能力的合成蛋白Pentastarch等有望取得较好疗效。选择性血液成分稀释 是在国内外己应用的血液稀释疗法和血液光量子疗法的基础上,针对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的血 液流变性不同类型改变或弃血浆、或弃血细胞的一种新疗法。5. 扩血管药物的治疗常用药物如脑益嗪、罂粟碱、碳酸氢钠以及钙拮抗剂尼莫地平 等。但有人对应用血管扩张药提出异议,认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发病后1 3周) 应用血管扩张药易引发再灌注损伤,加重缺血区和半暗区脑组织的损害。另一方面,对缺血脑组织和神经细胞进行保护已成为当今脑缺血损伤治疗的研究热点, 许多神经保护剂正在临床开发试用中。目前认为,神经保护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损伤的主要 作用途径有阻止CV'的内流、清除自由基、使用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神经营养因子 和Y-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等,其中研究较多的包括 1. 钙通道阻滞剂研究最早、最广泛的是二氢吡啶类药物,以尼莫地平为代表,该药 为电压敏感钙通道拮抗剂,具有脂溶性,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在3719例患者的随机对照研 究中,口服120mg未见有显著意义;但在发病12小时内接受治疗的患者,其不良结果的危险性下降了3挑。目前对于发病6小时内尼莫地平治疔临床m期研究还在荷兰进行。镁的小样本研究表明,患者对该药有良好耐受性,治疗组大多数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病后6个月再 入院机会减少。 一组包含60例患者的研究显示,硫酸镁定期治疗后,治疗组病死率和伤残 率为30%,安慰剂组为40%,该药的确实疗效仍在进一步研究。2. 自由基清除剂急性脑缺血时,脑内自由基大量产生,使膜结构遭到破坏,导致祌 经元损害。自由基还可使缺血半暗区的血管痉挛及血管内凝血,使梗死范围扩大而加重脑组 织损伤,故清除自由基治疗十分重要。维生素E、维生素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激素、 甘露醇等是常用的自由基清除剂,对缺血的脑细胞可提供保护作用。3.谷氨酸释放抑制剂作用机制是抑制突触前谷氨酸的合成及释放,动物实验显示其有明 确的脑保护作用。但其临床应用还有待验证。实际上,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解决缺血后脑细胞保护这道难题,但由于脑缺 血所致中枢神经组织和细胞损伤的病理机制涉及复杂的时间和空间的级联反应和交互作用, 任何只针对其中单一环节或个别分子机制进行干预的治疗尝试几乎都注定收效甚微,因此尽 管在动物模型上己取得多种有希望的治疗方法;尽管-一直在开发许多化合物进行抗脑缺血作 用的研究,但是迄今为止绝大部分临床试验的结果都令人失望,原因可能就在于忽视了脑缺 血引起的细胞损伤过程具有多阶段、多中心机制和多向性的特点。整体来看,人们对脑缺血损伤的机制和病理改变虽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相应的有 效治疗手段仍然缺乏,临床上还只能以溶栓、再通为主,然而这样的处理只解决了血供问题, 对缺血后的神经细胞损伤特别是再灌注损伤和迟发性死亡这些重要环节基本上无能为力,且 应用中还存在出血的危险和其他明显的限制。在我国,尽管总体疗效并不理想,但每年光是 用于治疗中风的支出就高达近百亿元人民币,还未算上可能延及患者一生的漫长的脑损伤康 复和神经功能维持过程所必需的巨额费用。因此,寻找能作用在缺血脑损伤过程的多个环节、 干预其发生发展的多种机制的药物就具有非凡的意义,将对脑缺血损伤的有效缓解和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既大大减轻r社会、家庭和个人的精祌和经济负担,又可以在潜力巨大的医 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从而带来极为显著的杜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有药理学家预测,最终能投入临床实用、高效对抗脑缺血损伤的希望之星将出自 具备多靶点作用机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海洋甾体化合物在制备治疗神经元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海洋甾体化合物在制备治疗神经元损伤药物中的应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光美邱鹏新黄奕俊银巍苏兴文刘爱伶桑韩飞蔡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