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供注射用的抗肿瘤长循环靶向脂质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60239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注射用的抗肿瘤长循环靶向脂质体,其特征在于将抗血管药物与抗肿瘤药物联合,采用具有肿瘤部位靶向功能的多肽和亲水性聚乙二醇(PEG)同时修饰的脂质体进行装载,将二种药物输送到肿瘤部位,通过两种药物不同的释放速率和作用机理,增强肿瘤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注射用的抗肿瘤长循环耙向脂质体药物组合物,采用具有肿瘤部位 靶向功能的多肽和亲水性聚乙二醇(PEG)同时修饰的脂质体进行装载,将二种药物抗血 管药物与抗肿瘤药物联合输送到肿瘤部位,通过两种药物不同的释放速率和作用机理,增 强肿瘤治疗效果。
技术介绍
恶性肿瘤一直是困扰人类的重要疾病,目前尚无治愈癌症的方法。原发肿瘤的生长和 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angiogenesis)。肿瘤既可通过肿瘤血管从宿主获取营养和氧气, 又可通过肿瘤血管源源不断地向宿主输送转移细胞,并在机体的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和诱导 血管形成,导致肿瘤转移。因此,肿瘤的血管系统已成为一个崭新的、有希望的抗肿瘤治 疗耙点。人们已致力于开发和研究破坏或抑制血管生成,有效地阻止肿瘤生长和转移的药 物,这类药物称为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tumor angiogenesi inhibitor,TAI)。 TAI通过切断肿瘤 赖以生长和转移的营养来源和迁移通道,具有许多优势(l)治疗发生时,血管形成已被启 动,故TAI治疗具有良好的特异性。(2)血管内皮细胞暴露于血流中,药物能直接发挥作用, 故剂量小、疗效高。(3)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相对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4)肿瘤血管内皮细 胞的增殖速度较正常血管内皮细胞快许多倍,故TAI对正常组织毒性小。对于恶性实体瘤的传统疗法为手术切除肿瘤后再用抗肿瘤药物进行化疗。大部分的化 疗药物没有选择性,这些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的细胞产生杀伤作用, 因此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如阿霉素的心脏毒性作用等。将抗肿瘤药物用脂质体进行包载 后可以明显延长其在体内循环的时间,有利于抗肿瘤药物向肿瘤区蓄积,从而增加了抗癌 药物的治疗指数,即增加疗效,减少了毒副作用。目前已有阿霉素脂质体、柔红霉素脂质 体、紫杉醇脂质体等产品上市。亲水性的聚乙二醇(PEG)修饰的长循环脂质体能够逃避血浆中的调理素的调理从而 避免了被巨噬细胞摄取(故也称为隐性脂质体),显著延长了其在循环系统中的滞留时间, 血药浓度也明显提高。长循环脂质体经增强滞留和渗透作用(EPR)可增加被包载药物向 肿瘤组织内的蓄积,从而提高了抗癌药物传递的靶向性。目前已有阿霉素隐性脂质体上市 (DOXIL⑧,CAELYX⑧)。长循环脂质体能够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增强抗肿瘤药物向肿瘤组织内的蓄积, 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其原因之一在于大部分抗肿瘤药物的靶点 中位于细胞内,如细胞核内的DNA,药物必须克服细胞膜这一屏障进入到细胞内才能发挥 作用。脂质体包封的药物进入细胞内主要有三种途径,即扩散,膜融合以及被肿瘤细胞吞 噬。已有研究表明,PEG修饰可稳定脂质体,减少药物的释放(进而减少药物扩散),并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脂质体的融合和吞噬,因此长循环脂质体尽管能够增加肿瘤组织中的浓 度,但疗效却不一定有所增加。因此提高脂质体与肿瘤相关细胞的作用就很重要了。目前 用配体修饰的长循环脂质体巳成为提高抗癌药物靶向性的重要手段。国内外有学者用叶酸、 转铁蛋白和单克隆抗体等来修饰隐性脂质体,以增加药物传递的靶向性,动物试验证明能够显著提高抗癌药物的疗效,相关产品有的已进入临床研究。肿瘤组织能迅速生长,与肿瘤血管源源不断的供应养分是分不开的。如果能阻断肿瘤 血供,也就可达到间接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在实体瘤内血管生成作用产生的新生血管内 皮细胞表达几种正常血管内皮细胞不表达或低表达的蛋白,包括整合素integrin和特定的 血管生成因子受体,因而利用能与这些蛋白有选择性亲和作用的分子就可使细胞毒药物定 向杀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Arap等人借助噬菌体显示文库的选择作用,分离到几种能特异 的结合于肿瘤血管的肽, 一种是包含Arg-Gly-Asp(RGD)序列的能选择性结合于和 ovi35 integrin的肽,另一种是含有Asn-Gly-Arg(NGR)序列的能特异结合细胞粘着分子的肽。 有研究表明将阿霉素doxorubicin于这两种肽相连,在动物实验中证实这两种连接物在减少 化疗药物毒性的同时,杀伤人乳癌细胞裸鼠移植物细胞的作用却比单纯的化疗药物加强了。由于新生血管与肿瘤密切相关,近年来新生血管己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标。在肿瘤 新生血管和很多肿瘤细胞表面,都有称为整合素的特异性受体的高表达,整合素分子有各 种各样的配体,其中含RGD序列的多肽因其分子量小(无抗原性)和特异性高而备受关 注。已有报道用RGD修饰长循环脂质体作为抗癌药物的载体,其原理在于RGD肽能够特 异性地与整合素ov/33结合,提高载体的靶向性,并通过破坏肿瘤的新生血管来切断肿瘤 的营养和氧气的供应。我们曾申请一项中国专利技术专利(200510063388.0),涉及一种供注射 用的载抗癌药物的长循环脂质体,其特征在于脂质体同时用PEG链和含RGD序列的线性 多肽或含RGD类似物的线性片段修饰,但只装载单一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表明,这种新 型载体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肿瘤细胞内药物的浓度,提高抗肿瘤效果。同样,利用 NGR肽修饰脂质体来装载抗肿瘤药物也已有相关报道,并且研究结果证实该载体同样可以5增强肿瘤靶向治疗效果。但是,与此相关的研究文献资料均显示仅包载单一的抗肿瘤药物, 与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同时装载抗血管药物与抗肿瘤药物的药物组合有显著不同。另一方面,直接破坏肿瘤血管,也能够高效杀灭恶性肿瘤细胞。如DMXAA、 CA4、 ZD6126等小分子能使血管破坏,血流减少,大范围缺氧,诱导肿瘤细胞坏死。而且,小 分子抗血管药物与抗肿瘤药物的相加或协同作用已在研究中已得到证实。如CA4与顺铂 和环磷酰胺合用,肿瘤的抑瘤率是单独使用化疗时的10~500倍;与紫杉醇合用的抗肿瘤效 果也增强;CA4P与5-FU和阿霉素合用也有良好的效果,还能够增强肿瘤对热疗和放疗 的敏感性;ZD6126具有独特的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可直接引起肿瘤中血管内皮细胞 的损伤。ZD6126可明显增强顺铂和紫杉醇的放疗活性,有效的减弱合用药物的神经毒性 等;DMXAA (AS1404)是一种小分子血管破坏药物。DMXAA可以增强顺铂、环孢素 和紫杉醇的放疗、热疗以及免疫疗法的抗肿瘤效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 (如DC101)与阿霉素合用也可以有效地抑制平滑肌肉瘤等的生长。角鲨胺(squalamine) 是一种氨基甾醇类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在体外对肿瘤细胞无毒性,但可增加顺铂的抗肿瘤 作用,明显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然而,目前抗血管药物与抗肿瘤药物的联合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的联合用药方 案通常是抗血管药物频繁给药,同时抗肿瘤药物单次大剂量给药。可以预期的结果是抗 血管药物封闭肿瘤血管而使血液中的化疗药难以进入局部;由于血管封闭缺氧还会直接导致肿瘤细胞耐药,因为肿瘤缺氧区域的细胞增殖速度降低,而且缺氧诱导因子-a上调,后 者与抗凋亡蛋白Bcl-2和多药耐药的产生有关。事实上,已有报导两种药物在某些肿瘤模 型中出现了拮抗效应。关于肿瘤缺氧对联合用药抗癌效果的影响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基于上述背景,我们设计了一种全新的药物输送系统,同时装载两类不同作用机理的 药物(抗血管药物与抗肿瘤药物),以EPR效应增加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注射用的抗肿瘤长循环靶向脂质体的药物组合物,其组成为:具有肿瘤部位靶向功能的多肽,聚乙二醇,脂质体,以及至少一种抗血管药物和至少一种抗肿瘤药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注射用的抗肿瘤长循环靶向脂质体的药物组合物,其组成为具有肿瘤部位靶向功能的多肽,聚乙二醇,脂质体,以及至少一种抗血管药物和至少一种抗肿瘤药物。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具有肿瘤部位靶向功能的 多肽,聚乙二醇,脂质体,以及药物的比例为0.01%-10% : 0.01%-20%:40%-99.88% : 0.1%-3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肿瘤部位靶向功能的多肽选自 RGD肽及其类似物或NGR肽及其类似物。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GD肽及其类似物选自 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连续序列的所有线性肽和环肽,包括含RGD序 列的直链多肽片段,即三肽、四肽、五肽、六肽、七肽、八肽,以及含RGD 序列的环状多肽,S卩RGD-4C, c[RGDYK]; RGD类似物选自含精氨酸-6-氨基已酸序列的线性或环状片段;所述NGR肽及其类似物选自含有天冬 酰胺酸-甘氨酸-精氨酸连续序列的线性肽和环肽,包括含NGR序列的直链多 肽片段,如三肽、四肽、五肽、六肽、七肽、八肽,以及含NGR序列的环 状多肽。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GD肽及其类似物选自 RGD-4C、 c[RGDYK]或RGD线性三肽;所述NGR肽及其类似物选自NGR 线性三肽、CNGRC环肽或GGCNGRC环肽。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 200-5000。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体是以磷脂和胆固醇 为材料制成的脂质双分子层囊泡,其中磷脂与胆固醇的比例1-1000: 1;所 述磷脂选自大豆磷脂、二月桂酰卵磷脂、二肉豆蔻酰卵磷脂、二棕榈酰卵 磷脂、二硬脂酰卵磷脂、二硬脂酰卵磷脂、l-肉豆蔻酰-2-棕榈酰卵磷脂、1-棕榈酰-2-肉豆蔻酰卵磷脂、l-棕榈酰-2-硬脂酰卵磷脂、l-硬脂酰-2-棕榈酰卵磷脂、蛋黄卵磷脂、氢化豆磷脂、二油酰基卵磷脂、二月桂酰磷脂酰甘油、脂酰磷脂酰甘油、二油酰磷脂酰甘油、二肉豆蔻酰磷 脂酸、二棕榈酰磷脂酸、二肉豆蔻酰磷脂酰乙醇胺、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 二肉豆蔻酰磷脂酰丝氨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王坚成张烜张翼飞汪贻广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