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对乙酰氨基酚药物共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489851 阅读:5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共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对乙酰氨基酚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其是以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为药物活性成分API,以4,4’-联吡啶为前驱体,制备的药物共晶的空间群为三斜晶系,其轴长a=6.5000~7.2000,b=13.0000~15.0000,c=18.0000~20.0000。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出来的共晶能够有效地修饰药物的活性成分,与4,4’-联吡啶通过氢键形成共晶后,不会再与水或其他外界干扰形成其他键,因而可以达到使药物更加稳定的效果。发明专利技术中制备共晶的方法包括溶剂热法、研磨法。这两种方法操作简便易行,便于在工业制药中大量推广,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共晶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对乙酰氨基酚共晶及其制备方 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分子、超分子自组装的理解和操控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通 过对功能性材料和分子等的设计与制备,分子、超分子自组装领域正不断涌现新的典范。 1955年,P印insky首次提出晶体工程学的概念。晶体工程学将超分子化学的原理、方法应 用于晶体的设计与生长,通过分子识别和自组装过程的共同作用,以得到结构可调控,具有 特定物化性质的新晶体。晶体工程学是定向控制化合物结构、性质和功能的有效手段,它涉 及材料和分子基团在晶体中的行为、晶体的设计、结构和性能的控制及晶体结构的预测,是 实现从分子到材料的一条重要途径。超分子化学和超分子自组装与晶体工程学存在着固有 的联系,超分子化学的发展,也必将为晶体工程学注入新的活力。大部分药物分子或离子都 包含外部分子识别位置,同时含有能够形成氢键或方向性的非共价键的能力。而晶体工程 学提供的这种定向的设计和合成为改善药物性质提供了契机。因此,晶体工程学在药学领 域的应用成为必然。共晶的制备方法包括溶剂挥发法,溶剂热法,升华法,熔化法,泥浆法, 研磨法等多种方法都适用于药物共晶的制备。虽然可以作为药物共晶前驱体的物质多达一百多种,但是这些材料必须是国际认 同的安全药物(GRAQ,包括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易吸收物质,还有治疗中使用的高安全性能 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等。含有药物成分和配位分子的共晶前驱体与原料 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这些新颖的药物共晶可以很大的改善药物在溶解度, 分散率,稳定性和生物药效率等方面的性质。新药的设计就是利用共晶前驱体作为超分子 化学的补充物,利用药物的分子或离子形式制备药物共晶。总之,药物共晶将有利于提供范 围广泛的新型固相,它们具有不同于现有基于固态形式的药物分子的性质,包括熔点,溶解 度,溶解速率,化学稳定性,热力学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等方面的性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对乙酰氨基酚药物共晶新型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对其 晶体结构进行测试,对其性能进行表征。此药物共晶的制备提高了原料药的稳定性、生物利 用度、熔点、溶解度、溶出速率、化学稳定性和热力学稳定性等性能。本专利技术所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作为药物活性成分(API),选用的前驱体为4, 4’-联吡啶。制备得到的药物共晶为新型结构,不同于专利US2003/0224006A1中已合成出 来的对乙酰氨基酚共晶结构。专利US2003/0224006A1中合成出来对乙酰氨基酚的共晶结 构单元为12个单体组成的环,连续排列而成。本专利技术合成的对乙酰氨基酚结构单元中,10 个单体形成大环,6个单体形成小环,两类环交替排列形成新型共晶结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合 成方法是溶剂热法和研磨法,两种方法合成得到的药物共晶结构完全相同,本专利技术突出利 用研磨法合成对乙酰氨基酚药物共晶。此方法简便易行,易于在工业制药中大量推广,大大权利要求1.一种对乙酰氨基酚药物共晶,其是以对乙酰氨基酚为药物活性成分,以4,4’ -联吡 啶为前驱体,其特征在于该药物共晶的空间群为三斜晶系,其轴长a = 6. 5000 7. 2000, b = 13. 0000 15. 0000,c = 18. 0000 20. 0000,轴角 α = 100. 000 105. 000,β = 90. 000 95. 000,y = 95. 000 100. 000 ;XRD 谱峰峰值在 3. 00° 5. 30° ,6. 20° 12.50° 以及 10.00° 15.50°、12. 50° 16. 20 °、16. 00° 21. 50° 和 20. 50 ° 25. 00°、26. 16° 30. 0°、35. 53 ° 40. 00 °之间存在特征峰;其共晶红外谱图在 1640 1660CHT1之间出峰为酰胺的振动吸收峰,在1610 1580,1530 1500和1470 1440CHT1之间出峰为芳香骨架振动吸收峰,在3050 3020CHT1之间出现的宽峰为苯环的ν =C-H振动吸收峰和苯环δ = C-H的面外振动吸收峰,在820 790CHT1之间出现的峰为 苯环1,4对位二取代的振动吸收峰。2.—种乙酰氨基酚药物共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1)把对乙酰氨基酚和4,4’_联吡啶分别研磨成200 400目的粉末,置于透明玻璃容 器中,然后共同溶解在水中;对乙酰氨基酚与4,4’ -联吡啶的质量比为1 0.5 1 5, 在水中对乙酰氨基酚所占的质量浓度为20g/l 150g/l ;(2)在玻璃容器中放入Icm大小的磁力搅拌子,在玻璃容器上口铺一层锡箔纸,再对容 器加盖封口使之内部压强为80 150KPa ;然后将上述玻璃容器置于25 80°C磁力搅拌器 上,搅拌5 60分钟,待粉末完全溶解于水中后,迅速取出搅拌子,再将玻璃容器加盖密闭, 使其内部压强为80 150KPa ;之后置于30°C 80°C的鼓风烘箱中,通过溶剂热法反应1 15天后降至室温,生成的棕色棒状共晶即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对乙酰氨基酚药物共晶;或通过 溶剂热法反应1 15天后以0. 5 15°C /min的速率使烘箱温度降至室温,生成的棕色棒 状共晶即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对乙酰氨基酚药物共晶。3.—种乙酰氨基酚药物共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1)将质量比为1 0.5 1 5的对乙酰氨基酚与4,4’ -联吡啶置入直径为8 20cm的玛瑙研钵内,将反应物研磨成200 500目的粉末;(2)然后用微量移液枪移入5 100μ L水至上述粉末中,其中对乙酰氨基酚在水中所 占的质量浓度为lg/ml 10g/ml ;再迅速均勻的研磨0. 5 10分钟,即得到对乙酰氨基酚 药物共晶。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共晶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对乙酰氨基酚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其是以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为药物活性成分API,以4,4’-联吡啶为前驱体,制备的药物共晶的空间群为三斜晶系,其轴长a=6.5000~7.2000,b=13.0000~15.0000,c=18.0000~20.0000。采用本专利技术制备出来的共晶能够有效地修饰药物的活性成分,与4,4’-联吡啶通过氢键形成共晶后,不会再与水或其他外界干扰形成其他键,因而可以达到使药物更加稳定的效果。专利技术中制备共晶的方法包括溶剂热法、研磨法。这两种方法操作简便易行,便于在工业制药中大量推广,成本低廉。文档编号C07C233/25GK102060755SQ201010607530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8日专利技术者朱广山, 邢娇娇 申请人:吉林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乙酰氨基酚药物共晶,其是以对乙酰氨基酚为药物活性成分,以4,4’-联吡啶为前驱体,其特征在于:该药物共晶的空间群为三斜晶系,其轴长a=6.5000~7.2000,b=13.0000~15.0000,c=18.0000~20.0000,轴角α=100.000~105.000,β=90.000~95.000,γ=95.000~100.000;XRD谱峰峰值在3.00°~5.30°、6.20°~12.50°以及10.00°~15.50°、12.50°~16.20°、16.00°~21.50°和20.50°~25.00°、26.16°~30.0°、35.53°~40.00°之间存在特征峰;其共晶红外谱图在1640~1660cm↑[-1]之间出峰为酰胺的振动吸收峰,在1610~1580,1530~1500和1470~1440cm↑[-1]之间出峰为芳香骨架振动吸收峰,在3050~3020cm↑[-1]之间出现的宽峰为苯环的v=C-H振动吸收峰和苯环δ=C-H的面外振动吸收峰,在820~790cm↑[-1]之间出现的峰为苯环1,4对位二取代的振动吸收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娇娇朱广山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