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波减速机用中空柔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82241 阅读:3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谐波减速机用中空柔轮,包括有中空柔轮本体,在中空柔轮本体的一侧为衔接端,另一侧为工作端。并且,在中空柔轮本体的衔接端分布有螺纹孔,其特点是:螺纹孔底部为球状接触面。同时,在中空柔轮本体衔接端的外壁设置有主过渡圆弧。与之对应的是,在中空柔轮本体衔接端的内壁设置有从过渡圆弧。依托于球状接触面、主过渡圆弧、从过渡圆弧与渐变角α的相互配合,大大减少了柔轮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应力集中点。同时,延长了柔轮的使用寿命,从而也使谐波减速机的效率、精度和寿命得以显著提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柔轮,尤其涉及一种谐波减速机用中空柔轮
技术介绍
谐波减速机包括三个核心部件为波发生器、柔轮、刚轮。其中构件柔轮由于是个 薄壁壳体,在运动过程中承受交变应力的作用,容易发生疲劳失效,特别是中空结构柔轮, 更容易产生疲劳断裂。随着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发展,柔轮中空设计的谐波减速机应用越来 越来广泛,其失效问题已成为影响谐波减速机寿命的主要因素。这对整个谐波齿轮的精度 和使用的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谐波减速机用中 空柔轮。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谐波减速机用中空柔轮,包括有中空柔轮本体,中空柔 轮本体的一侧为衔接端,另一侧为工作端,所述中空柔轮本体的衔接端分布有螺纹孔,其 中所述的螺纹孔底部为球状接触面;所述中空柔轮本体衔接端的外壁设置有主过渡圆 弧,所述中空柔轮本体衔接端的内壁设置有从过渡圆弧。进一步地,上述的谐波减速机用中空柔轮,其中,所述的从过渡圆弧外延与中空柔 轮本体衔接端的内壁之间分布有10° 80°的渐变角a。更进一步地,上述的谐波减速机用中空柔轮,其中,所述的渐变角α为45°。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依托于球状接触面、主过渡圆弧、从过渡圆弧与渐变角 α的相互配合,大大减少了柔轮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应力集中点。同时,延长了柔轮的使用 寿命,从而也使谐波减速机的效率、精度和寿命得以显著提高。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先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 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谐波减速机用中空柔轮的构造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现有中空柔轮的构造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中空柔轮本体 2螺纹孔3球状接触面 4主过渡圆弧5从过渡圆弧 6渐变角α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谐波减速机用中空柔轮,包括有中空柔轮本体 1,在中空柔轮本体1的一侧为衔接端,另一侧为工作端。并且,在中空柔轮本体1的衔接端 分布有螺纹孔2,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采用的螺纹孔2底部为球状接触面3。 其实际的原理在于,通过反复研究、分析和试验后发现,传统的中空柔轮在谐波减速机传动 时,有较多的减速机存在一个共同的疲劳断裂区域,其集中在中空柔轮端部螺纹底孔根部 的尖角区域,即如图3所示。而通过球状接触面3的存在能够有效其三这个疲劳断裂区域 的存在,提升金属抗疲劳的能力。同时,在中空柔轮本体1衔接端的外壁设置有主过渡圆弧 4。与之对应的是,在中空柔轮本体1衔接端的内壁设置有从过渡圆弧5。结合本技术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为了辅助主过渡圆弧4与从过渡圆弧5 的成形定位,提高对应力的吸收与顺畅过渡程度,本技术采用的从过渡圆弧5外延与 中空柔轮本体1衔接端的内壁之间分布有10° 80°的渐变角α 6。同时,通过多次对比 试验后,渐变角α6为45°时能够对主过渡圆弧4与从过渡圆弧5的应力吸收过渡起到较 佳的效果,既降低了柔轮的变形应力,又增加了抗疲劳的寿命。从本技术的实施过程来看,考虑到制造的便捷,采用特殊的球形刀将中空柔 轮本体1里的螺纹孔钻铣加工成圆滑的球状接触面3。并且,制造成形后的球状接触面3没 有任何棱角。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并结合附图可以看出,采用本技术后,依托于球状接触 面、主过渡圆弧、从过渡圆弧与渐变角α的相互配合,大大减少了柔轮在运作过程中存在 的应力集中点。同时,延长了柔轮的使用寿命,从而也使谐波减速机的效率、精度和寿命得以显著提高。当然,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 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 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谐波减速机用中空柔轮,包括有中空柔轮本体,中空柔轮本体的一侧为衔接端,另一 侧为工作端,所述中空柔轮本体的衔接端分布有螺纹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纹孔底部为 球状接触面;所述中空柔轮本体衔接端的外壁设置有主过渡圆弧,所述中空柔轮本体衔接 端的内壁设置有从过渡圆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波减速机用中空柔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从过渡圆弧外 延与中空柔轮本体衔接端的内壁之间分布有10° 80°的渐变角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波减速机用中空柔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渐变角α为 45°。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谐波减速机用中空柔轮,包括有中空柔轮本体,在中空柔轮本体的一侧为衔接端,另一侧为工作端。并且,在中空柔轮本体的衔接端分布有螺纹孔,其特点是螺纹孔底部为球状接触面。同时,在中空柔轮本体衔接端的外壁设置有主过渡圆弧。与之对应的是,在中空柔轮本体衔接端的内壁设置有从过渡圆弧。依托于球状接触面、主过渡圆弧、从过渡圆弧与渐变角α的相互配合,大大减少了柔轮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应力集中点。同时,延长了柔轮的使用寿命,从而也使谐波减速机的效率、精度和寿命得以显著提高。文档编号F16H57/00GK201843975SQ20102060542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5日专利技术者左昱昱, 庄晓琴 申请人:苏州市恒加新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谐波减速机用中空柔轮,包括有中空柔轮本体,中空柔轮本体的一侧为衔接端,另一侧为工作端,所述中空柔轮本体的衔接端分布有螺纹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纹孔底部为球状接触面;所述中空柔轮本体衔接端的外壁设置有主过渡圆弧,所述中空柔轮本体衔接端的内壁设置有从过渡圆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昱昱庄晓琴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恒加新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