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氏体组织高强韧性结构钢Q550D(E)钢板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449785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贝氏体组织高强韧性结构钢Q550D(E)钢板及其生产方法。该钢板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单位,wt%):C:0.05~0.15、Si:0.10~0.40、Mn:1.40~1.65、P:≤0.010、S:≤0.005、微合金化元素(V+Nb+Ti+Mo+B):≤0.30、Als:≤0.050,其它为Fe和残留元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产方法包括: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精炼、VD真空精炼、连续铸钢、加热、TMCP轧制、控冷、堆垛缓冷。对铁水预处理到钢板堆垛缓冷整改过程,制订了严格的工艺点控制标准,并严格执行,产品的实物质量优良,性能富余量较大,其中屈服富余量在50~100MPa,抗拉富余量在30~60MPa,伸长率富余量为2~4%,冲击性能达到了-60℃水平。采用TMCP工艺一次生产合格,不需进行回火或调质处理,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钢材,具体涉及到一种贝氏体组织高强韧性结构钢Q550D (E)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高强度结构钢Q550D (E)是一种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它具有强度高、韧性好、低 温韧性优良、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好等特点。主要应用在工程机械、煤矿机械、造船和钢结 构等领域。近年来,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应用更为广泛,国内对此有了大量的研究。但高强度 Q550D (E)钢板以其生产难度大、工艺装备要求特殊等原因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国内部分钢 厂采用TMCP+RPC+T进行生产,工序复杂,还有部分钢材以调质状态交货,钢板经过淬火和 回火两道热处理工序,不仅对热处理设备要求严格,更是增加了生产制造周期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经过专利技术人摸索,获得了一种采用TMCP工艺生产制造低合金高强 度结构钢Q550D (E)钢板,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厚度在12-40mm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Q550D(E) 的钢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这种钢板的生产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厚度在12_40mm的保性能、保探伤高 强度结构钢Q550D (E)钢板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单位,wt%)C 0. 05 0. 15、Si 0. 10 0. 40, Mn 1. 40 1. 65, P 彡 0. 010、S 彡 0. 005、微合金 化元素(V+Nb+Ti+Mo+B) ^ 0. 30、Als ^ 0. 050,其它为 Fe 和残留元素。碳当量[Ceq=C+Mn/6+(Cr+Mo+V)/5+(Ni+Cu)/15]彡0. 30。上述化学元素的作用分析如下C 是钢中最基础的强化元素,能用微合金元素Nb、V等形成化合物提高强度,但C影响 钢的焊接性能和性。综合考虑,碳的含量尽量控制的低一些。Si 是固溶强化元素,对提高钢板的强度有利。Mn 是固溶强化元素,对提高钢板的强度和韧性均有利。P:对焊接不利,且具有一定的冷脆性,在本钢种中属于有害元素,应控制的尽量 低。S:易形成MnS类夹杂物,具有一定的热脆性,在本钢种中属于有害元素,应控制的 尽量低。V、Nb、Ti 在钢中能够与C、N结合,形成微细碳化物或碳氮化物,能起细化晶粒和 弥散强化作用,从而达到有效提高钢材的强韧性的综合效果。Mo:适量的加入起到固溶强化的作用,能有效降低Y — α相变速率,抑制多边 形铁素体和珠光体形核,促进高密度位错亚结构的针状铁素体或微细结构超低碳贝氏体形核,保证钢板高强度高韧性。Al 可以起到细化晶粒强化作用。B 与钢中Nb形成Nb (B)类析出物,在热变形后,在奥氏体中通过应变诱导在位错 线上析出,阻碍再结晶,提高再结晶温度,B原子在晶界偏聚会极大地阻碍新相在晶界处形 核,使得先共析铁素体生成区明显右移。所述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Q550D (E)钢板厚度在12_40mm,Ceq < 0.42,Pcm < 0. 21.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生产方法包括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精炼、VD真 空精炼、连续铸钢、加热、TMCP轧制、控冷、堆垛缓冷,在所述转炉冶炼中,出钢碳0. 03 0. 04%,出钢P彡0. 012%, S彡0. 010% ;点吹次数不得大于2次,避免出钢过程下渣;在所述 LF精炼中,采取大渣量进行造渣,确保白渣成渣时间控制在15min以内,避免渣稀现象发 生;在所述真空精炼中,在彡67Pa下的保压时间按> 20min进行控制;在所述加热中,加热 炉的保温温度控制在1200°C 1220°C ;在所述轧制中,开轧温度1020°C 1120°C ;—阶段 终轧温度在950°C 1000°C,二阶段开轧温度在880 920°C,二阶段采取小压下轧制,以 确保原始板形,终轧温度800 860°C ;在所述控冷中,返红温度560 600°C,冷速控制在 10 15°C /s ;在所述缓冷中,入缓冷坑温度彡3000C ;堆冷时间彡24小时。通过合理的采取较低碳、低锰、多元复合微合金元素的化学成分设计,LF+VD工 艺来保证钢质的洁净度,达到各类夹杂物级别总和不超过3. 0,通过控轧控冷+正火处理使 钢的晶粒度达到11 12级,通过上述等措施的有效实施,成功地生产出了 12 40mm的保 性能、保探伤高强度结构钢Q550D (E)钢板。对铁水预处理到钢板堆垛缓冷整改过程,制订了严格的工艺点控制标准,并严格 执行,产品的实物质量优良,性能富余量较大,其中屈服富余量在50 lOOMpa,抗拉富余量 在30 60Mpa,伸长率富余量为2 4%,冲击性能达到了 -60°C水平。采用TMCP工艺一次 生产合格,不需进行回火或调质处理,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TMCP轧制后的金相组织图(200X)。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厚度在12-40mm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Q550D (E)钢板包含如下质量 百分比的化学成分(单位,wt%)C 0. 05 0. 15、Si 0. 10 0. 40、Mn :1· 40 1. 65、P 彡 0. 010、S ^ 0. 005、微合金 化元素(V+Nb+Ti+Mo+B) ^ 0. 30、Als ^ 0. 050,其它为 Fe 和残留元素。碳当量[Ceq=C+Mn/6+(Cr+Mo+V)/5+(Ni+Cu)/15]彡0. 30。本专利技术采取的生产方法包括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精炼、VD真空精炼、连 续铸钢、加热、TMCP轧制、控冷、堆垛缓冷,在所述转炉冶炼中,出钢碳0. 03 0. 04%,出钢 P彡0. 012%,S ( 0. 010% ;点吹次数不得大于2次,避免出钢过程下渣;在所述LF精炼中, 采取大渣量进行造渣,确保白渣成渣时间控制在15min以内,避免渣稀现象发生;在所述真空精炼中,在< 67Pa下的保压时间按> 20min进行控制;在所述加热中,加热炉的保温温 度控制在1200°C 1220°C ;在所述轧制中,开轧温度1020°C 1120°C ;—阶段终轧温度在 950°C 1000°C,二阶段开轧温度在880 920°C,二阶段采取小压下轧制,以确保原始板 形,终轧温度800 860°C;在所述控冷中,返红温度560 600°C,冷速控制在10 15°C / s ;在所述缓冷中,入缓冷坑温度> 3000C ;堆冷时间> 24小时。实施例1通过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精炼、VD真空精炼、连续铸钢、加热、TMCP轧制、控冷、堆 垛缓冷工艺,获得如表1所述化学成分的Q550D(E)成品钢板,其中各工艺参数及力学性能 见下表4、5。表1实施例1钢化学成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贝氏体组织高强韧性结构钢Q550D(E)钢板,该钢板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单位,wt%):C:0.05~0.15、Si:0.10~0.40、Mn:1.40~1.65、P:≤0.010、S:≤0.005、微合金化元素(V+Nb+Ti+Mo+B):≤0.30、Als:≤0.050,其它为Fe和残留元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贝氏体组织高强韧性结构钢Q550D (E)钢板,该钢板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化 学成分(单位,wt%)C 0. 05 0. 15、Si 0. 10 0. 40、Mn :1· 40 1. 65、P 彡 0. 010、S ^ 0. 005、微合金化元素(V+Nb+Ti+Mo+B) ^ 0. 30、Als ^ 0. 050,其它为 Fe 和残留元素。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贝氏体组织高强韧性结构钢Q550D (E)钢板的生产方法, 该方法包括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精炼、VD真空精炼、连续铸钢、加热、TMCP轧制、 控冷、堆垛缓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炉冶炼中,出钢碳0. 03 0. 04%,出钢012%, S ( 0. 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波朱书成许少普张立新崔冠军高照海袁永旗于飒李亮宋君君罗涛王嘎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