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增强渗氮特性的贝氏体微合金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89060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1 03:40
公开了锻造的微合金化及氮化钢部件,其具有包括0.20重量%到0.40重量%的C、0.50重量%到1.60重量%的Mn、0.40重量%到1.50重量%的Cr、0.07重量%到0.30重量%的Al、0.03重量%到0.20重量%的V、0.10重量%到0.40重量%的Si以及余量的Fe和附带杂质的组成。可以通过以下项生产所述部件:将不锈钢部件加热至大约1100摄氏度到1260摄氏度的奥氏体化温度,热锻不锈钢部件,且随着不锈钢部件从大约900摄氏度冷却至大约500摄氏度产生大于约50%贝氏体的主要贝氏体显微结构时,在以大约落入每秒1摄氏度至每秒5摄氏度范围内的速率热锻后,受控空气冷却所述不锈钢部件。所述不锈钢部件接着可以被机械加工成所需构造并且通过在含氨大气中加热予以氮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贝氏体微合金钢,并且更特别涉及具有增强渗氮特性的贝氏体微 合金钢。
技术介绍
诸如轴、联轴器、齿轮、凸轮和链轮之类的动力传动部件常常要经受高压、扭矩负 载以及冲击加载。被称为"渗氮"的氮化表面硬化过程通常包括使机械加工的和热处理的 部件在大约510°C(950华氏度)到538°C(1,000华氏度)的温度下经受含氮介质(通常 是氨气)的作用。渗氮增加了表面硬度、耐磨性以及对某种类型腐蚀和表面应力的抗性,这 改进了氮化部件的抗疲劳性。因此,渗氮合金钢物件常常用于齿轮、联轴器、轴和其它需要 耐磨损和耐高应力加载的应用。 一组已经在热处理之后被渗氮的可硬化合金钢是AISI/SAE4100系列合金钢。 特别地,在需要结合高表面硬度和砂心硬度的各种齿轮制造中,已经发现AISI/SAE4140H 合金钢是有用的。AISI/SAE4140H合金钢具有如下指定的成分:重量百分比占0. 37%到 0. 44%的碳;重量百分比占0. 65%到1. 10%的锰;重量百分比占0. 15%到0. 35%的硅;重 量百分比占0. 75%到1. 20%的铬;重量百分比占0. 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通过渗氮形成的表面氮化层的锻钢部件,所述渗氮在经过热锻和受控空气冷却但不进行热处理之后进行,所述锻钢部件的组成包括:C:0.20重量%到0.40重量%,Mn:0.50重量%到1.60重量%,Cr:0.40重量%到1.50重量%,Al:0.07重量%到0.30重量%,V:0.03重量%到0.20重量%,Si:0.10重量%到0.40重量%,以及余量的Fe和附带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W·伯里斯A·塔哈姆坦R·A·杜尚艾可
申请(专利权)人:卡特彼勒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