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膜成型机的成品集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82618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胶膜成型机的成品集收装置,其配合胶模成型机的模具而实施,该模具顶部设有可借由一汽缸动作而升起的顶升盘;该集收装置包括有一本体及一集收架,本体内部形成有横向流道,且一端形成有一入口且设置有一气流产生装置;而另一端设置有一挡板且底部形成有一出口;集收架呈垂直设立,顶部形成有一相对于该本体出口的尖端及位于该尖端周侧且斜向的导引坡。借此,当模具顶升盘将成型的胶膜加以顶升而进入本体入口后,气流可传送成型的胶膜至该本体另一端,撞击挡板后由该出口掉落,进而套于该尖端并借该导引坡的导引,逐步套设堆栈于该集收架上而达到自动集收的效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胶膜成型机,尤指一种胶膜成型机的成品集 收装置。
技术介绍
胶膜一般具有热塑性,通常运用于产品外部的封装,其可套设于 产品外表面,借由吹风机等简易的加热装置予以加热而产生变形,最 后冷却包覆固定于产品外部,从而达成气密或包装定位等功效。这种 胶膜,也通常应用于产品外包装的外部封装,例如在包装瓶、包装罐 或包装盒的封口或整个外表面封装一层胶膜,以防止产品在运输及销 售过程被打开而造成产品外漏或污染。请参看图7所示,其为用于圓柱状产品(例如罐头容器)的胶 膜30,通常呈圈状且在套设于产品外部前,需先经过预先成型,即 令该胶膜30的其中一端端缘往中央呈直角弯折,而另一端端缘则保 持原本的开口状;如此,则该胶膜30在使用时,可将其开口端套设 于圆柱状的产品(图中未示出)上,再予以加热,从而快速且方便地 达到该圆柱状产品整体的包覆。而前述胶膜30的预先成型实施方法,通常系将胶膜30套于一呈 圓盘状且外径与所述圆柱状产品相同的模具上,并令该胶膜端缘突 出,套设固定后再以吹风机等加热装置环绕吹拂该胶膜30的突出端 缘,令该突出端缘往中央方向弯折成型,如此待该胶膜30处于外部 空气中达到自然冷却后,再以人工方式拨掀该胶膜30底部周缘,令 其逐渐滑脱于it具,然后将该胶膜40由;f莫具上取下而完成预先成型。然而如此以人工方式取下胶膜30,不^f又处理上4交为麻烦,且通 常耗费许多人力,更容易因剥离过程不慎而造成胶膜破裂,导致不良 品的产生。此外,在将所述成型后的胶模自模具上取下后,还需将其 一个个叠放,而这一过程也必须以人工方式完成,不但效率低,且人 工叠放通常不平整,还要平整后才可包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胶膜成型机的成 品集收装置,其可快速且自动化地对预先成型完成的"交膜进行回收, 借此加速作业速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胶膜成型机的成品集收装置,其配合胶模成型机的模具而实 施,该模具顶部设有可借由一汽缸动作而升起的顶升盘;该集收装置包括有一本体及一集收架;该本体固设于成型机机体顶面,其内部形 成有横向流道,且具有一内端及一外端;该内端位于模具上方,其底 部相对于模具形成有一入口,且其端处内设置有一气流产生装置,该 气流产生装置设有连接至一气压源的管体,且形成有数个喷气孔相对 于该流道,于该流道内产生一往外端方向流动的气流;该外端的端处 设置有一往下延伸的挡板,底部形成有一出口;该集收架相对固定于 成型机机体,其顶部形成有相对该本体出口的尖端,且该尖端周侧形 成有斜向的导引坡。所述集收架包括有一底座、 一滑移座及至少二群组的杆体;该底 座固定于该机体且顶部形成有滑轨;该滑移座底部形成有滑槽与该滑 轨相结合,借此相对该底座滑移;该至少二群组的杆体相邻且垂直设 立于该滑移座表面,各群组的杆体顶端相交而于顶部形成有该相对于 该本体出口的尖端,且相邻于该机体的杆体邻近顶端处弯折形成所述导引坡。采用上述方案后,当胶膜于模具上成型后,该模具移至集收装置 的集收孔即入口下方,其顶升盘可将成型的胶膜加以顶升而进入该集 收装置本体的入口,当顶升盘回缩时,该成型月交膜可随气流产生装置 所产生的气流传送至该本体外端,并撞击挡板后由该出口掉落,进而 套于集收架的尖端并借尖端周侧的导引坡的导引,逐步套设堆栈于该 集收架上而达到自动集收的效果。故本技术胶膜成型机的成品集收装置可免除作业人员逐一 剥离胶膜所产生的麻烦以及可能的破裂,而且还可实现胶膜的自动叠 放,不需再次平整即可包装,因而可提供作业上的方便性并加快作业 速度。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应用于整体胶膜成型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系图1所示成型机的侧面剖视图; 图3系本技术第一实施动作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4系本技术第二实施动作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5系本技术第三实施动作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6系本技术第四实施动作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7系经过预先成型的胶膜的外观立体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23 气流产生装置 230管体 30 胶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请参看图1、 2及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胶膜成型机主要包 括有一机体10及一集收装置20,其中该机体10具有动力装置,且其顶面设有一进给盘11、复数模具 12、 一热风管13及复数风扇14;其中,该进给盘11与该动力装置 连接,可以一定间隔时间转动一定角度;该模具12间隔设置于该进 给盘ll上,可相对于该进给盘ll自由枢转,其分别呈圆盘状,底部 设置有一汽缸且顶部设有一顶升盘120,该顶升盘120可借由该汽缸 动作而升起;该热风管13连接于一热风产生装置(图中未示),且环 绕于该进给盘11的一侧设置,其相对于进给盘11 一侧间隔形成有复 数吹孔,该吹孔分别相对于至少一模具12;该风扇14固设于该机体 IO顶面,其相邻该热风管13设置且间隔位于进给盘11 一侧;该集收装置20位于该进给盘11 一侧,其包括有一本体21及一 集收架22,其中该本体21固设于该机体10顶面,其内部形成有^黄向流道210, 且具有一内端及一外端;该内端位于该进给盘11 一侧上方,其底部 相对于相对应的才莫具12形成有一入口 211,且其端处内i殳置有一气 流产生装置23,该气流产生装置23设有连接至一气压源的管体230, 且形成有复数喷气孔相对于该流道210,可于该流道210内产生一往 外端方向流动的气流;而该外端的端处设置有一往下延伸的挡板212, 且底部形成有一出口 213;该集收架22包括有一底座220、 一滑移座223及至少二群组杆 体;其中,该底座220固定于该机体10且顶部形成有滑轨2200;该6滑移座223底部形成有滑槽与该滑轨2200相结合,借此该滑移座223 可相对该底座220滑移;该至少二群组杆体相邻且垂直i殳立于该滑移 座223表面,其中,各群组的杆体顶端相交而于顶部形成有一相对于 该本体21出口 213的尖端221,且相邻于该机体10的杆体邻近顶端 处弯折而形成斜向且位于该尖端221周侧的导引坡222。该胶膜成型机在使用时,将长度略长于模具12高度的胶膜逐一 套设于该进给盘11上的各模具12上,令胶膜的顶缘突出于模具12 顶部;令模具12旋转且该进给盘11转动而达到进给,前述热风管 13可由其吹孔吹出热风使模具12上的胶膜顶缘受热并往模具12中 央方向贴附变形;而模具12离开热风管13处后,该模具12上的胶 膜即受该风扇14产生气流来冷却而达到成型。请配合参看图3至图6所示,当该胶膜30成型且该-漠具12相对 于该集收装置20的集收孔(即入口 211 )后,该模具12的顶升盘120 可推顶该成型胶膜30的弯折顶缘,将该成型胶膜30加以顶升,从而 进入该本体21的入口 211。而当顶升盘120回缩时,该气流产生装置23所产生的气流,可 将该成型胶膜30由顶升盘120上吹起,令其于流道210内随气流传 送至该本体21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胶膜成型机的成品集收装置,其配合胶模成型机的模具而实施,其特征在于: 该模具顶部设有可借由一汽缸动作而升起的顶升盘; 该集收装置包括有一本体及一集收架;该本体固设于成型机机体顶面,其内部形成有横向流道,且具有一内端及一外端; 该内端位于模具上方,其底部相对于模具形成有一入口,且其端处内设置有一气流产生装置,该气流产生装置设有连接至一气压源的管体,且形成有数个喷气孔相对于该流道,于该流道内产生一往外端方向流动的气流;该外端的端处设置有一往下延伸的挡板,底部形成有一出口;该集收架相对固定于成型机机体,其顶部形成有相对该本体出口的尖端,且该尖端周侧形成有斜向的导引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中庭吕燕超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富懋塑料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