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箱及电动交通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10740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箱以及装有该电池箱的电动交通工具,涉及电动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其中电池箱包括箱体,箱体中包括数个用于配装电池组的电池组腔室,每个电池组腔室之间设置有第一输风空隙或第二输风空隙,每个输风空隙与相邻电池组腔室相隔的挡板上均设置有数个导风孔,第一输风空隙位于箱体底部的位置设置有入风口,第一输风空隙位于箱体顶部的位置设置有密封板,第二输风空隙位于箱体底部的位置设置有密封板,第二输风空隙位于箱体顶部的位置设置有出风口。该电池箱可以使得其中的电池组有效散热,保证了电池组内各单体电池温度的一致性,大大改善了电池组的散热条件,提高了电池组的产品质量。(*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交通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箱以及装有该电池箱 的电动交通工具。
技术介绍
动力电池是电动交通工具重要动力来源,其性能优劣将影响整个电动交通工具的 性能。以电动汽车为例,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目前电动汽车上的动力电池一般是由 多个同一规格和型号的单体电池串并联组成的电池组,这样电池组即是电动汽车的电力来 源,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支持。然而,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果热量不能及时散发会影响电池组 的正常使用寿命。并且由于电池组中各个电池的温度、通风条件、自放电程度等差别的影 响,会造成电池电压、内阻及容量等参数的不一致性,使电池组性能指标往往达不到单电池 原有水平,电池组的使用寿命会缩短数倍甚至十几倍,严重影响其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因 此,如何使得电动交通工具中的电池组有效散热,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长期以来希望解 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箱以及装有该电池箱的电动交通工 具,其中该电池箱可以使得其中的电池组有效散热,保证了电池组内各单体电池温度的一 致性,大大改善了电池组的散热条件,提高了电池组的产品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中包括 数个用于配装电池组(比如数个单体圆柱形电池均勻排列所组成的长方体电池组)的电池 组腔室,每个电池组腔室之间设置有第一输风空隙或第二输风空隙,每个输风空隙与相邻 电池组腔室相隔的挡板上均设置有数个导风孔,所述第一输风空隙位于所述箱体底部的位 置设置有入风口,所述第一输风空隙位于所述箱体顶部的位置密封,所述第二输风空隙位 于所述箱体底部的位置密封,所述第二输风空隙位于所述箱体顶部的位置设置有出风口, 所述电池组为数个均勻排列的单体电池所组成的电池组。为了使每个电池组腔室内的电池组有效散热,所述第一输风空隙与所述第二输风 空隙相间隔排列在所述箱体中。为了有效增加入风量,每组第一输风空隙的入风口为等距排列的圆形入风口。为了使临近箱体壁板的电池组有效散热,与所述第一输风空隙或所述第二输风空 隙平行的箱体壁板内侧设置有所述第一输风空隙或所述第二输风空隙。为了均勻疏导进入箱体内的风,所述导风孔均勻的设置在所述挡板上。为了有效散热,所述第一输风空隙与所述第二输风空隙均与所述箱体底部垂直。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交通工具,该电动交通工具上述的电池箱,该 电动交通工具的类型可以包括电动汽车、电动轨道交通工具,如电力机车等。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使得电池箱内的各组电池组有效散热, 保证了电池组内各单体电池温度的一致性,大大改善了电池组的散热条件,提高了电池组 的产品质量。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电池箱结构示意图。图2为挡板上导风孔及电池电极的布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 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为一种电池箱以及装有该电池箱的电动 交通工具,该电池箱内包括数组电池组,每个电池组都通过输风空隙隔开,由于该输风空隙 可以将风导入、导出电池箱中,所以使得电池箱内的各组电池组有效散热,保证了电池组内 各单体电池温度的一致性。在此,需要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 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箱,如图1所示,该电池箱的箱体1为长方体型, 内部设置有4个(当然也可以是其他个数,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在此只是实例说明,并不能 将此作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配装由数个单体圆柱形电池(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合适形状均 勻排列的单体电池)均勻排列所组成的长方体电池组的电池组腔室2,所述电池组为数个 均勻排列的单体电池所组成的电池组,电池组腔室2之间均通过一个垂直于箱体1底部的 输风空隙相隔开,这些输风空隙分为两种,即第一输风空隙3和第二输风空隙4,其中每个 第一输风空隙3在箱体1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数个线形等距排列的圆形入风口 31 (当然,也 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入风口,此处的等距排列的圆形入风口只是一种优选方式,并不是对该 入风口的排列、形状的限制,更不能将其看成是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 人员根据箱体底部便于均勻进风的原则可以设计多种排列、形状的入风口),以便于进风, 第一输风空隙3在箱体1顶部的位置设置有密封板32进而将该第一输风空隙3顶部密封, 这样不仅防止漏风并使得风向两侧水平流动。第二输风空隙4在箱体1底部的位置设置有 密封板41进而将该第二输风空隙4底部密封,这样不仅防止漏风并使得进入第二输风空隙 的风向上流动,第二输风空隙4在箱体1顶部的位置设置有出风口 42,使得风流出。第一输 风空隙3与第二输风空隙4相间隔排列在箱体1中,可以使得风在进入箱体时向两侧分流, 而在流出箱体时便于集中流出,从而有效给各个电池组散热。而为了使临近箱体壁板的电 池组也能有效散热,在与第一输风空隙3或第二输风空隙4平行的箱体壁板内侧也设置有 第一输风空隙3或第二输风空隙4,至于在箱体壁板内侧设置第一输风空隙3还是第二输风 空隙4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为了使风从水平方向流进第一输风空隙3两侧的电池组腔室2以及从水平方向流进相邻电池组腔室2共同一侧的第二输风空隙4,每个输风空隙与相邻电池组腔室相隔的 挡板上均设置有数个导风孔5,这些导风孔5均勻的布置在挡板上,如图2所示,图2为挡 板上导风孔5及电池电极的布置示意图,从图2中可以清楚看出导风孔5均勻布置在挡板 上,这样空隙中的风就可以从这些导风孔中均勻进入电池组腔室2,使得电池组腔室2各个 电池对应的位置都能进风并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导风孔的挡板既可以随电池组一起配装后再安 装至箱体中,也可以根据需要不随电池组一起配装而先设置在箱体中,本技术在此并 不作具体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在箱体内设置该挡板。如图1箭头所示,使用时气流从箱体底部的入风口进入箱体的第一输风空隙中, 由于第一输风空隙的顶端密封,所以风就从临侧的导风口流进电池组腔室2,将电池组腔室 2中电池组的热量通过电池组腔室2另一侧的导风口带进第二输风空隙,由于第二输风空 隙的底端密封,所以风将热量一起从顶端的出风口流出,达到为电池组散热的目的。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箱可以使得电池箱内的各组电池组有效散热,保证了电池 组内各单体电池温度的一致性,大大改善了电池组的散热条件,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确 保电池组的安全性能,提高了电池组的产品质量。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箱可应用于多种电动交通工具中,比如电动汽车、 电动轨道交通工具等一切可以通过电池组提供动力的电动交通工具中。一电动汽车为例, 如图3所示,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 电池箱中有数个电池组腔室,每个电池组腔室中配置有电池组,这样气流从箱体底部的入 风口进入后,即可将箱体中各个电池组产生的热量从出风口带走,达到给电池组散热的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中包括数个用于配装电池组的电池组腔室,每个电池组腔室之间设置有第一输风空隙或第二输风空隙,每个输风空隙与相邻电池组腔室相隔的挡板上均设置有数个导风孔,所述第一输风空隙位于所述箱体底部的位置设置有入风口,所述第一输风空隙位于所述箱体顶部的位置密封,所述第二输风空隙位于所述箱体底部的位置密封,所述第二输风空隙位于所述箱体顶部的位置设置有出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兵贾广清赵晓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八恺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