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以塑封料部分取代引线框架材料的TO-220器件,属于半导体器件技 术领域。
技术介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原电子工业部标准SJ/T10585-94, TO-220引线框架的结构如图1所 示,引线框架主体由固定部l、芯片部2、中间管脚3构成,另外与中间管脚3两侧还有两个 侧管脚4,三者并列排布。固定部1和芯片部2为一个连续整体的两部分,厚度相同,厚度 范围为1.2~1.3im。芯片部2为等腰梯形。中间管脚3、固定部l、芯片部2三者连为一体。 中间管脚3和两个侧管脚4厚度为0.5~0.6 mm。侧管脚4在后续的封装工艺中由塑封体5将其 与引线框架主体连为一体,见图2所示。引线框架各部分的材质均为铜。与固定部l的几何 中心同心,有一个固定孔6。为了防止中间管脚3发生与其他器件的导通, 一种方案是在固 定孔6中镶嵌绝缘圈7,避免固定螺丝与固定部2之间电接触。另一种方案见图3所示,引 线框架主体由加长固定部8、分立芯片部9组成,并且为两个独立部分,陶瓷片10将二者隔 离。虽然中间管脚3依然与分立芯片部9相连,但是,不再与加长固定部8导通。应用该方 案制作的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塑封料部分取代引线框架材料的器件,其引线框架主体由固定部(1)、芯片部(2)、中间管脚(3)构成,另外与中间管脚(3)两侧还有两个侧管脚(4),三者并列排布,引线框架各部分的材质均为铜,与固定部(1)的几何中心同心,有一个固定孔(6),由塑封体(5)将中间管脚(3)、两个侧管脚(4)的根部、芯片部(2)塑封,固定部(1)和芯片部(2)为一个连续整体的两部分,实现芯片部(2)与外部绝缘的一种方案是采用陶瓷片(10),其特征在于,固定部的厚度小于1.2mm、大于0.4mm,芯片部的厚度为1.2~1.3mm;或者固定部和芯片部的厚度相同且小于1.2mm、大于0.4mm;塑封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全新,王林祥,李军,姚志勇,刘广海,邵士成,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