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捆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26740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轮胎捆绑结构,属于作业、运输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轮胎捆绑带无法克服在较大震动颠簸时织带脱离轮胎的问题。本轮胎捆绑结构包括捆绑带和定位部;定位部包括连接件和呈环形的定位环,该定位环能够套入竖直设置的轮胎顶部,捆绑带连接在定位环上且连接点位于定位环与轮胎胎面相抵靠处,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定位环位于轮胎一侧的部件上,连接件的另一端能够绕过轮胎的顶部并固连在定位环的位于轮胎另一侧的部件上。本轮胎捆绑结构中的定位部能够套设在轮胎的顶部,该定位部即能够防止轮胎的轴向转动,也能够防止轮胎的轴向滑动,所以具有固定牢度高的优点。本轮胎捆绑结构还具有通用性高、制造方便、生产成本低的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作业、运输
,涉及一种捆绑装置,特别是一种轮胎捆绑结构
技术介绍
在运输轿车时,大型运输车辆会产生震动和颠簸,为了避免因震动和颠簸而造成 车辆移动发生刮差,于是需将轿车固定在甲板上,而轿车的轮胎是轿车所有部件中即能方 便的方便固定又不会伤害轿车的部件。 目前,用于捆绑轮胎的捆绑装置包括织带和固定在甲板上的捆绑器,织带的贴设 在轮胎的胎面上,织带的一端固定有挂钩且该挂钩固定在甲板上,织带的另一端连接在捆 绑器上,扳动捆绑器的手柄能够拉紧织带,从而使织带紧紧的抵压在轮胎上实现固定轮胎。 这种结构从理论上能够实现固定轮胎,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轮滑轴向滑动,导致出现 织带无法栓紧轮胎或织带脱离轮胎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缺陷,有人提出改进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曾公开了一种 轮胎捆绑带中国专利号ZL200720175436.X ;授权公告号CN201092420Y,包括紧固器,紧固器包括支架,支架的一端设有巻轴,支架的另一端设有连接杆,巻轴与扁平的右绳带的 里端相连,右绳带的外端连接有右挂钩,连接杆与扁平的左绳带的里端相连,左绳带的外端 连接有左挂钩,右绳带和/或左绳带上固定有至少一个橡胶护套。由于橡胶与橡胶之间的 摩擦力要大于橡胶与织带之间的摩擦力,于是该结构的轮胎捆绑带设置橡胶护套后,一定 程度上提高防止织带的滑动,但是还是无法克服出现较大震动和颠簸时织带脱离轮胎的情 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防止轮胎轴 向滑动、捆绑牢固的轮胎捆绑结构。 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轮胎捆绑结构,包括捆绑带 和定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部包括连接件和呈环形的定位环,该定位环能够套入竖 直设置的轮胎顶部,所述的捆绑带连接在定位环上且连接点位于定位环与轮胎胎面相抵靠 处,所述的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定位环位于轮胎一侧的部件上,连接件的另一端能够绕过 轮胎的顶部并固连在定位环的位于轮胎另一侧的部件上。 在上述的轮胎捆绑结构中,所述的连接件为连接网,该连接网能够罩于轮胎的顶 部。 在上述的轮胎捆绑结构中,所述的连接件为连接带。 在上述的轮胎捆绑结构中,所述的连接带的数量为两条,每条连接带的两端均固 定在定位环上,当定位环套于轮胎上时,连接带能够抵靠在轮胎的胎面上且均匀的分布在 定位环所围绕形成的轮胎的顶部。3 在上述的轮胎捆绑结构中,所述的捆绑带和定位环之间为活动连接。 在上述的轮胎捆绑结构中,所述的定位环包括定位环一和两端均缝纫固定在定位环一上的定位环二。 在上述的轮胎捆绑结构中,所述的定位环一的两端与捆绑带相固连且连为一体。 在上述的轮胎捆绑结构中,所述的连接带的数量为一条,该连接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定位环一和定位环二上,当定位环套于轮胎上时,连接带抵靠在轮胎的顶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轮胎捆绑结构中的定位部能够套设在轮胎的顶部,该定位部即能够防止轮胎的轴向转动,也能够防止轮胎的轴向滑动,所以具有固定牢度高的优点。本轮胎捆绑结构还具有通用性高、制造方便、生产成本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轮胎捆绑结构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轮胎捆绑结构的实施例一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轮胎捆绑结构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轮胎捆绑结构的实施例二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轮胎捆绑结构的使用状态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捆绑带;la、连接环;2、定位部;3、定位环;31、定位环一 ;32、定位环二 ; 4、连接带;5、挂钩;6、捆绑器;7、轮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轮胎捆绑结构包括捆绑带1和定位部2。 具体来说,捆绑带1 一般采用织带,也可以选用钢绳或链条。定位部2包括连接件 和定位环3,该定位环3呈环形且能够套入竖直设置的轮胎7 ;定位环3完全套入轮胎7并 完全与轮胎7配合,此时定位环3位于轮胎7总高度的3/4高度处附近。连接件为连接带 4且其数量为两条,连接带4均匀的分布在定位环3内,连接带4的两端均固连在定位环3 上。当定位环3套于轮胎7上时,连接带4的一端位于轮胎7的一侧,另一端位于轮胎7的 另一侧,该连接带4绷紧贴于轮胎7的外表面上。两条连接带4均匀的分布在定位环3所 围绕形成的轮胎7的顶部;两条连接带4位于轮胎7同一侧的一端的延长线能够相交于一 点且该点位于轮胎7的轴心上。 捆绑带1活动连接在定位环3上,活动连接能够实现微小的调节捆绑轮胎7时捆 绑带1和定位环3的连接点,从而能够更方便的捆绑轮胎7和提高捆绑的牢固度。捆绑带 1的数量为两条且分别在定位环3的两端,当捆绑轮胎7时,捆绑带1与定位环3的连接点 应位于定位环3与轮胎7胎面相抵靠部的中心处。 在实际生产中,定位环3和连接带4均选用织带,定位环3的头尾并通过缝纫相 接;连接带4也采用缝纫固定在定位环3 ;捆绑带1的一端具有套在定位环3上的连接环 la。该结构的轮胎捆绑结构具有制造方便、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定位环3和连接带4的长度能够根据轮胎7的尺寸计算得出,而轮胎7在国际上已经标准化,所以本轮胎捆绑结构具 有通用性和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轮胎捆绑结构主要用于运输轿车时捆绑其轮胎7,为了 更方便捆绑轮胎7和方便拉紧与固定本轮胎捆绑结构,捆绑带1的另一端可以固连有捆绑 器6或/和挂钩5。 本轮胎捆绑结构中的定位部2能够套设在轮胎7的顶部,所以该定位部2即能够 防止轮胎7的轴向转动,同时也能够防止轮胎7的轴向滑动,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在运输轿车 时因车体的轴向滑动而导致捆绑带1脱离轮胎7的现象。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 于定位环3包括定位环一 31和两端均缝纫在定位环一 31上的定位环二 32,定位环一 31 与定位环二32围绕形成环状。定位环一31的两端与捆绑带l相固连且连为一体。连接带 4的数量为一条,该连接带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定位环一 31和定位环二 32的中部,当定位 环3套于轮胎7上时,连接带4绕过轮胎7的顶面。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连 接件为呈网状的连接网,连接网的边缘固定在定位环3上。当定位环3套于轮胎7上时,连 接网能够罩住轮胎7的顶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 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捆绑带1 ;连接环la ;定位部2 ;定位环3 ;定位环一 31 ;定 位环二32 ;连接带4 ;挂钩5 ;捆绑器6 ;轮胎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 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捆绑结构,包括捆绑带(1)和定位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部(2)包括连接件和呈环形的定位环(3),该定位环(3)能够套入竖直设置的轮胎(7)顶部,所述的捆绑带(1)连接在定位环(3)上且连接点位于定位环(3)与轮胎(7)胎面相抵靠处,所述的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定位环(3)位于轮胎(7)一侧的部件上,连接件的另一端能够绕过轮胎(7)的顶部并固连在定位环(3)的位于轮胎(7)另一侧的部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轮胎捆绑结构,包括捆绑带(1)和定位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部(2)包括连接件和呈环形的定位环(3),该定位环(3)能够套入竖直设置的轮胎(7)顶部,所述的捆绑带(1)连接在定位环(3)上且连接点位于定位环(3)与轮胎(7)胎面相抵靠处,所述的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定位环(3)位于轮胎(7)一侧的部件上,连接件的另一端能够绕过轮胎(7)的顶部并固连在定位环(3)的位于轮胎(7)另一侧的部件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捆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为呈网状的连接网,该连接网能够罩于轮胎(7)的顶部。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轮胎捆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为连接带(4)。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捆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带(4)的数量为两条,每条连接带(4)的两端均固定在定位环(3)上,当定位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卜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双友物流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