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的轮胎充放气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轮边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的轮胎充放气结构,适用于独立悬架带中央充放气的卡车上。
技术介绍
普通卡车转向节总成仅仅是实现承载和转向功能,但是随着我国汽车技术发展和特殊工况的需求,对零部件以及其功能的需求逐渐增加,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轮边减速器齿轮啮合运动导致齿轮油温度升高,轮毂油腔内气压增大,如果不能及时地将气体排出,则会导致油封漏油。车辆在越野过程中,由于工况较复杂,很容易发生轮胎亏气现象。现有车辆轮胎的充气和放气需要在车辆停止状态下进行,且需要特定的充放气设备,因此,当车辆处于野外和恶劣环境需要充放气时,由于缺乏充放气设备而不能及时充放气,同时对于装甲车辆来说,停车充放气浪费时间,极大影响了车辆的应变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轮胎充放气结构,实现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对车辆轮胎进行充气,保证在车辆继续行驶,节省了时间,完成行驶作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的轮胎充放气结构包括衬套、两个油气封、两个O型密封圈、充气弯头、放气接头、2个通气道和滤清通气塞;衬套套装于转向节轴部的外周上,且衬套位于转向节轴部的两个轴承之间,衬套的内周与转向节轴部外周配合面之间设置有两个O型密封圈,两个油气封分别贴合在转向节轴部的两个轴承的内侧,两个油气封的内侧面、衬套的外周与轮毂的内周共同构成充气密闭腔室;2个通气道包括充气道和放气道,充气道包括两段气道,两段气道自然连接,第一段气道位于转向节上,第一段气道的入口位于转向节外缘的外周上,第一段气道的出气口通过衬套上的径向通气孔与充气密闭腔室连通,第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轮胎充放气结构,其特征是:该充放气结构包括衬套(1)、两个油气封(2)、两个O型密封圈(3)、充气弯头(4)、放气接头(5)、2个通气道和滤清通气塞;衬套(1)套装于转向节(9)轴部的外周上,且衬套(1)位于转向节轴部的两个轴承之间,衬套(1)的内周与转向节(9)轴部外周配合面之间设置有两个O型密封圈(3),两个油气封(2)分别贴合在转向节(9)轴部的两个轴承的内侧,两个油气封(2)的内侧面、衬套(1)的外周与轮毂(6)的内周共同构成充气密闭腔室;2个通气道包括充气道和放气道,充气道包括两段气道,两段气道自然连接,第一段气道位于转向节上,第一段气道的入口位于转向节(9)外缘的外周上,第一段气道的出气口通过衬套(1)上的径向通气孔与充气密闭腔室连通,第二段气道位于轮毂上,第二段气道的入口与充气密闭腔室连通,第二段气道的出口与充气弯头(4)连接,充气弯头(4)通过单向阀和管路与轮胎充气嘴连接,放气道位于转向节上,放气道的入口与转向节总成中润滑油腔连通,放气道的出口位于转向节(9)外缘的外周上,且保证放气道的出口向上倾斜,放气道的出口与放气接头(5)固定连接,放气接头(5)上固定有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轮胎充放气结构,其特征是:该充放气结构包括衬套(1)、两个油气封(2)、两个O型密封圈(3)、充气弯头(4)、放气接头(5)、2个通气道和滤清通气塞;衬套(1)套装于转向节(9)轴部的外周上,且衬套(1)位于转向节轴部的两个轴承之间,衬套(1)的内周与转向节(9)轴部外周配合面之间设置有两个O型密封圈(3),两个油气封(2)分别贴合在转向节(9)轴部的两个轴承的内侧,两个油气封(2)的内侧面、衬套(1)的外周与轮毂(6)的内周共同构成充气密闭腔室;2个通气道包括充气道和放气道,充气道包括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世琦,李立军,邱阳,程子元,苏夏,
申请(专利权)人: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