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云峰专利>正文

汽车制动液压增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06956 阅读:3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制动液压增压器,包括液压制动主缸、液压轮缸,其特征是:所述汽车制动液压增压器设置在液压制动主缸至液压轮缸的管路上,所述汽车制动液压增压器设置有不等径液压缸体(1),在不等径液压缸体(1)内设有与其匹配的不等径活塞(4)、加载弹簧(2)、密封圈(3、6、9)、挡圈(5)、油压输出端(18)、端盖(7)及由密封圈(3、9)将缸分成的A、B、C腔(14、15、16);在不等径活塞(4)上设有卸荷阀(13),在端盖(7)上设有油压输入端(1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不需要额外动力源,不消耗发动机功率,增大制动力、可实现缩短制动距离的目的,具有易失效环节少,维护成本低、适用广泛的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动装置,特别是提供一种汽车制动液压增压器
技术介绍
现状现有汽车液压制动系统普遍采用真空助力器助力,部分微型车未 带助力器。未配置助力装置的制动系统在行车制动时往往显得制动力不足, 制动距离过大,给行车安全造成隐患。配备真空助力器装置的制动系统, 可有限提高制动力,给行车安全带来保障。但是,真空助力器装置也存在一些弊端1. 必须具备真空源。在汽油发动机上依靠发动机进气歧管产生真空源, 在柴油发动机和电动车上必须另外配置真空泵以产生真空源;2. 消耗发动机功率,不利于节能;3. 助力效果有限。在真空助力器空气腔达到大气常压后,将不再有额外 的辅助制动力。并且高原低气压会使助力效果降低20%;4. 系统复杂,易失效环节过多。对行车安全构成隐患,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不需要额外动力源, 易失效环节少,不消耗发动机功率,阻力效果显著汽车制动液压增压器。所述一种汽车制动液压增压器包括液压制动主缸、液压轮缸,其特征是: 所述汽车制动液压增压器设置在液压制动主缸至液压轮缸的管路上,所述 汽车制动液压增压器设置有不等径液压缸体,在不等径液压缸体内设有与其匹配的不等径活塞、加载弹簧、密封圈、挡圈、油压输出端、端盖及由 密封圈将缸分成的A、 B、 C腔;在不等径活塞上设有卸荷阀,在端盖上设 有油压输入端,所述不等径活塞的大径端面及端盖内端面分别在A腔两边,不等径活塞的小径端面在B腔右边,所述端盖通过密封圈与液压缸体密封螺纹连接,端盖上的油压输入端通过油管与汽车液压制动主缸的输出端密封连通,油压输入端同时还与A腔连通并通过卸荷阀通道与B腔连通,所 述B腔通过油压输出端及油管与汽车轮缸连通,所述卸荷阀与不等径活塞 轴向滑动连接。所述卸荷阀由阀体、密封圈及顶杆组成,卸荷阀体设在不等径活塞小径 端并通过卸荷弹簧与B腔左边压紧连接,与阀体连为一体的顶杆设在不等 径活塞中心通孔内并与端盖内端面接触,密封圈与阀体外壁粘接连接,其 凸出部可与不等径活塞的小径端面密封接触。在液压缸体上还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一端与C腔连通,另一端与 大气连通。所述档圈设置在C腔左边缸体上。所述加载弹簧设置在c腔内,并与不等径活塞压紧接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液压制动主缸至轮缸的管路中连接液压增压 器。在进行制动时,通过液压增压器的工作使主缸的油压作用在不等径活 塞的大端,由此产生的力通过不等径活塞小端作用于液压轮缸制动压力腔 以产生更高的制动压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不需要额外动力源, 不消耗发动机功率,助力效果按一定的比例无上限,在汽车制动时在汽车制动时可有效提高输出油压,可实现减轻司机工作强度、增大制动力、縮 短制动距离的目的;2.易失效环节少,维护成本低、适用广泛。 发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不等径液压缸体,2—加载弹簧,3、 6、 9一密封圈,4一不等 径活塞,5—挡圈,7—端盖,8—顶杆,IO—密封圈,ll一阀体,12—卸荷 弹簧,14、 15、 16—A、 B、 C腔,17—油压输入端,18—油压输出端,19 一卸荷阀通道,20—通气孔,21—凸出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中,所述汽车制动液压 增压器,包括液压制动主缸、液压轮缸,其特征是所述汽车制动液压增 压器设置在液压制动主缸至液压轮缸的管路上,所述汽车制动液压增压器 设置有不等径液压缸体1,在不等径液压缸体1内设有与其匹配的不等径活塞4、加载弹簧2、密封圈3、 6、 9、挡圈5、油压输出端18、端盖7及由 密封圈3、 9将缸分成的A、 B、 C腔14、 15、 16;在不等径活塞4上设有 卸荷阀13,在端盖7上设有油压输入端17,所述不等径活塞4的大径端面 及端盖7内端面分别在A腔14两边,不等径活塞4的小径端面在B腔15 右边,所述端盖7通过密封圈6与液压缸体1密封螺纹连接,端盖7上的 油压输入端17通过油管与汽车液压制动主缸的输出端密封连通,油压输入 端17同时还与A腔14连通并通过卸荷阀通道19与B腔15连通,所述B 腔15通过油压输出端18及油管与汽车轮缸连通,所述卸荷阀13与不等径活塞4轴向滑动连接。所述卸荷阀13由阀体11、密封圈10及顶杆8组成,卸荷阀体11设在 不等径活塞4小径端并通过卸荷弹簧12与B腔15左边压紧连接,与阀体 11连为一体的顶杆8设在不等径活塞4中心通孔内并与端盖7内端面接触, 密封圈10与阀体11外壁粘接连接,其凸出部21可与不等径活塞4的小径 端面密封接触。在液压缸体1上还设有通气孔20,所述通气孔20的一端与C腔16连 通,另一端与大气连通。所述档圈5设置在C腔左边缸体上。所述加载弹簧2设置在C腔16内,并与不等径活塞4压紧接触。 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液压助力器初始状态,加载弹簧2作用不等 径活塞4上,使不等径活塞初始向右并靠紧挡圈5,卸荷阀弹簧12作用与 卸荷阀使其向右运动。在踩下制动踏板进行制动时,液压制动主缸的制动 液经输入口进入液压助力器A腔16并直接通过不等径活塞中的卸荷阀通道 19流入B腔15及制动轮缸,使轮缸动作推开制动蹄。当制动蹄贴紧制动轮 毂后,系统内的压力开始升高并产生一定的制动力。此时在A、 B腔的压力 相同。根据帕斯卡原理,由于活塞两端面积不一样,活塞大端受到的向左 力(等于压强乘以其面积)大于小端受到的向右力(等于压强乘以其面积) 并成大端面积与小端面积比的关系。当系统压力升到一定程度后,大端产生的向左力大于小端产生的向右 力与加载卸荷弹簧12向右力之和时,活塞开始向左移动,此时卸荷阀在卸 荷弹簧12的作用下仍向右压在端盖端面,并不随活塞向左运动。活塞移动一定距离后,其端面贴住卸荷阀密封圈凸起部21,此时卸荷阀将A腔和B 腔隔开形成两独立的密闭容积。在制动主缸和A腔压力继续升高下,活塞 也继续并带动卸荷阀向左运动压縮B腔使其压力升高。B腔升高的压力与A 腔升高的压力比值等于活塞大端与小端面积比。因此,在制动主缸较小的 压力下可获得成比例发大并且没有最大压力值的限制。活塞的运动将造成C 腔16体积的变化,通气孔20用于平衡C腔气压。松开制动踏板时,制动主缸迅速回位,A腔压力迅速消失,在B腔压力 和加载弹簧的作用力下,活塞也迅速向右运动复位,卸荷阀重新顶靠在端 盖上,使卸荷阀阀门打开,B腔及轮缸的制动液经该阀流回A腔和主缸,卸 荷完成。此时液压助力器回复到初始状态,等待下一次工作。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制动液压增压器,包括液压制动主缸、液压轮缸,其特征是所述汽车制动液压增压器设置在液压制动主缸至液压轮缸的管路上,所述汽车制动液压增压器设置有不等径液压缸体(1),在不等径液压缸体(1)内设有与其匹配的不等径活塞(4)、加载弹簧(2)、密封圈(3、6、9)、挡圈(5)、油压输出端(18)、端盖(7)及由密封圈(3、9)将缸分成的A、B、C腔(14、15、16);在不等径活塞(4)上设有卸荷阀(13),在端盖(7)上设有油压输入端(17),所述不等径活塞(4)的大径端面及端盖(7)内端面分别在A腔(14)两边,不等径活塞(4)的小径端面在B腔(15)右边,所述端盖(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制动液压增压器,包括液压制动主缸、液压轮缸,其特征是:所述汽车制动液压增压器设置在液压制动主缸至液压轮缸的管路上,所述汽车制动液压增压器设置有不等径液压缸体(1),在不等径液压缸体(1)内设有与其匹配的不等径活塞(4)、加载弹簧(2)、密封圈(3、6、9)、挡圈(5)、油压输出端(18)、端盖(7)及由密封圈(3、9)将缸分成的A、B、C腔(14、15、16);在不等径活塞(4)上设有卸荷阀(13),在端盖(7)上设有油压输入端(17),所述不等径活塞(4)的大径端面及端盖(7)内端面分别在A腔(14)两边,不等径活塞(4)的小径端面在B腔(15)右边,所述端盖(7)通过密封圈(6)与液压缸体(1)密封螺纹连接,端盖(7)上的油压输入端(17)通过油管与汽车液压制动主缸的输出端密封连通,油压输入端(17)还与A腔(14)连通并通过卸荷阀通道(19)与B腔(15)连通,所述B腔(15)通过油压输出端(18)及油管与汽车轮缸连通,所述卸荷阀(13)与不等径活塞(4)轴向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汪云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