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气缸套压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79448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气缸套的压装装置,特别适用于4W、6G两种发动机混线生产时压装发动机的气缸套。装置包括液压机压头、工装压头、气缸套导向柱、过渡支撑板、限位钉、支撑块、升降滚道、液压缸等,解决过去生产现场机型多变、生产操作人员工作量大、操作繁锁、不能混线装配生产等问题,采用此气缸套压装装置达到4W、6G机同时混线装配流转的生产方式。使用过程不用改变机构装置部件,不需拆装机件,生产流转快速正常,在4W、6G混线流转时只需使用相应的4W、6G工装压头及气缸套导向柱即可满足生产要求,达到气缸套压装的技术质量要求,提高气缸套压装不到位或过程压坏气缸套等故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来压装发动机气缸套的压装装置,特别适用于4W、6G两种 发动机混线生产时压装发动机的气缸套。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市场对不同型号发动机的变化需求,发动机的生产装配状态也随着变 化,造成4W、6G等不同型号发动机的装配出现混线流转现象,给压装发动机气缸套岗位带 来了很大的工作量,需要经常更换4W、6G发动机气缸套压装工装。同时由于原工装结构不 尽合理,出现压装气缸套故障率很高,如气缸套压装不到位,气缸套压偏,压坏等,浪费了大 量的气缸套及返工工作量。 CN200520010384. 1公开了一种用于装配发动机气缸头的压装装置,包括底板、夹 具板、座圈支撑座和气缸。夹具板上设有定位销和通孔;底板四角固定有弹簧导向支撑座, 弹簧导向支撑座上套装有弹簧。夹具板设有滑动孔并通过滑动孔安装在弹簧导向支撑座上 将弹簧压住,夹具板可沿弹簧导向支撑座上下滑动。座圈支撑座为一阶梯轴,其粗端固定在 底板上,细端正对夹具板上的通孔。气缸安装在支架上并位于夹具板上方,气缸活塞正对待 装配的气缸头气门导管安装孔。该技术能实现气缸头气门导管和气门座圈的同时压 装,但结构较为复杂,也不实现不同型发动机气缸如4W、6G发动机气缸套的混线压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针对不同型号发动机混线装配流转时气缸套难 压装而设计,特别是针对4W、6G发动机混线装配流转时气缸套难压装的问题而设计,并且 可以在原来流水线的压装机上进行改造,能满足现在的生产现状需求,并且达到4W、6G发 动机混线流转装配生产目的。解决了发动机气缸套压装故障率高及4W、6G发动机能及时地 混线装配生产流转,减轻装配人员的劳动强度及工作量。 本技术发动机气缸套压装装置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液压机压头、工装压头、气 缸套导向柱、过渡支撑板、支撑块、升降滚道和液压缸等,其中升降滚道与液压缸连接,升 降滚道上升后的上限位置高于支撑块上表面,升降滚道下降后的下限位置低于支撑块上表 面。并且升降滚道上升后的上限位置与流转滚道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即确保过渡支撑板能 在滚道上流转。 本技术发动机气缸套压装装置中,工装压头和气缸套导向柱按混线装配的发 动机型号分别设计,如按4W、6G发动机气缸套的缸径和行程各设计一套。液压机压头为原 液压机所有。 本技术发动机气缸套压装装置中,过渡支撑板设置与混线装配发动机气缸体 底面定位位置和销孔结构配合的定位结构,实现通用于混线装配的发动机气缸套压装置。 具体为根据混线装配的发动机气缸体底面定位位置及销孔结构,在过渡支撑板上设置两组 定位结构,如与4W、6G发动机气缸体的底面定位位置及销孔大小不同,设置两组定位销(内侧、外侧各一组)定位6G发动机的气缸体采用固定式圆柱销结构,定位4W发动机的气缸 体采用两个伸縮结构的定位销来定位气缸体;当压装4W发动机的气缸体气缸套时,定位销 为过渡支撑板内侧的两个伸縮结构小圆柱销,此时4W发动机的气缸体没有与用来定位6G 发动机的气缸体圆柱销干涉;当压装6G发动机的气缸体气缸套时,定位销为过渡支撑板外 侧的两个大圆柱销,此时6G发动机的气缸体会把用来定位4W发动机的气缸体圆柱销压縮 进过渡支撑板内,这样过渡支撑板就能达到4W、6G发动机的气缸体通用。采用伸縮结构的 圆柱销,使得两组定位销工作时互不影响,另外由于此定位要求不是很高,圆柱销与气缸体 底面的销孔配合设计较大的间隙,并采用两个都是圆柱销。 本技术发动机气缸套压装装置中,升降滚道采用限位钉限位,限位钉可以设 置2个或2个以上。工装压头采用半圆头结构。 本技术发动机气缸套压装装置通过过渡支撑板分别适用于4W、6G发动机气 缸体定位放置,达到过渡目的。限位钉控制升降滚道举起状态确保过渡支撑板能在滚道上 流转。支撑块的作用是保证压装缸套时有足够的强度及稳定性。液压缸能使升降滚道适应 压装及过程流转对接顺畅要求、工装压头来实现生产现场4W、6G发动机气缸套的混线压装 装配工艺。并且通过设计气缸套导向柱对气缸套的导向作用,使得压装气缸套的故障率大 大降低,采用半圆头的工装压头能保证液压机压头压点自动定位作用。 本技术的优点是针对不同型号发动机混线装配流转时气缸套难压装的问 题而设计,可以在原来流水线的压装机上进行改造,能满足现在的生产现状需求,并且达到 4W、6G发动机混线流转装配生产目的。解决了发动机气缸套压装故障率高及4W、6G发动机 能及时地混线装配生产流转,减轻装配人员的劳动强度及工作量。本技术结构简单,投 资少成本低,便于制造,安装方便,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和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零件简图。 图3-1是过渡支撑板结构主视图。 图3-2是过滤支撑板结构侧视图。 其中l-液压机压头,2-工装压头,3-气缸套导向柱,4-气缸套,5-气缸体,6-过 渡支撑板,7_限位钉,S-支撑块,9_升降滚道,10-液压缸。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过渡支撑板的图1状态为发动机流转状态在升降滚道上的支撑状态;过 渡支撑板的图2状态为压装气缸套时支撑块对过渡支撑板的支撑状态。 过渡支撑板在外接滚道上时,将气缸体吊到过渡支撑板上定位放置, 并将升降滚道在限位钉和液压缸的作用下升为最高位置,此时升降滚道 与外接滚道等高,然后将过渡支撑板及气缸体 —起流转到升降滚道上定位好, 再通过液压缸将升降滚道下降为最低位置,此时支撑块将过渡支撑板支 撑起来。然后再将气缸套导向柱套到对应气缸体用的气缸套内,再将气缸套和气缸套导向柱的缸孔导向端插到气缸体的缸孔内,如图l所示,再在气缸套 的上端盖上相应气缸套的工装压头,然后开动液压机的压头,将气缸套 压到气缸体的缸孔内。气缸套压装完成后,升降滚道升起最高位置,此时过渡 支撑板脱离支撑块的支撑,过渡支撑板连同气缸体流转到外接滚道,最后 将气缸体吊离过渡支撑板继续正常流转。整过压装过程的4W、6G发动机混线只需 要改用相应的工装压头和气缸套导向柱即可达到预期效果,解决现有气缸套难压 装,岗位生产节拍紧等现象。 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技术而非限制,本技术也 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形式,一切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 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权利要求一种发动机气缸套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动机气缸套压装装置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液压机压头、工装压头、气缸套导向柱、过渡支撑板、支撑块、升降滚道和液压缸,其中升降滚道与液压缸连接,升降滚道上升后的上限位置高于支撑块上表面,升降滚道下降后的下限位置低于支撑块上表面。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气缸套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滚道上升后的上 限位置与流转滚道处于同一水平位置。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气缸套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工装压头和气缸套导 向柱按混线装配的发动机型号分别设计。4. 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发动机气缸套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工装压头和气缸套导向柱按4W、6G发动机气缸套的缸径和行程各设计一套。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气缸套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渡支撑板设置与混 线装配发动机气缸体底面定位位置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气缸套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动机气缸套压装装置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液压机压头、工装压头、气缸套导向柱、过渡支撑板、支撑块、升降滚道和液压缸,其中升降滚道与液压缸连接,升降滚道上升后的上限位置高于支撑块上表面,升降滚道下降后的下限位置低于支撑块上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波农永新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