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下烟罩的给水集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36073 阅读:3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炼钢转炉下烟罩的给水集箱,该给水集箱包括本体、径向插入本体一侧内的接管和设于本体内并且一端与接管螺纹连接的拉蒙管,拉蒙管上开有数个圆孔,拉蒙管的另一端连接设有堵头,堵头一端径向穿出本体另一侧,并通过设于本体外表面的套架部件进行固定。该给水集箱的拉蒙管固定更为牢固,能够有效避免受高温高压强水流的冲击而发生松动、离位和冲走;通过延长拉蒙管的长度以及增加圆孔数量,能够有效避免拉蒙管堵塞,防止发生爆管;通过设置螺母和螺栓,能够方便进行拉蒙管的拆卸和检修。(*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炼钢转炉的热交换汽化冷却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 一种转炉下烟罩的给水集箱,该给水集箱能够避免拉蒙管被高温高压水流 冲走与堵塞。
技术介绍
炼钢转炉的上烟罩、下烟罩和裙罩被简称为转炉的"三罩"设备。该 设备属锅炉系统的一部分-,其采用高效热交换汽化冷却技术,用于吸收炼 钢转炉高温烟气中的热量,并转换为水蒸汽。其中,下烟罩的结构原理如图l所示,冷却水从进水口 l进入进水集箱10,并经过拉蒙管13形成高 速雾化水后进入接管12,再由接管12进入锅炉管2内,经过锅炉管2进 行热交换后,进入给水集箱3,最后由给水集箱3经过出水口 4将高温高 压汽水导出。在此过程中,拉蒙管13是最为关键的部件,用于控制高速雾 化水流的形态和效果。请再结合图2所示,目前,传统下烟罩的进水集箱 lO包括本体ll、接管12和拉蒙管13,接管12焊接固定于本体11的一 侧,并且一端径向插入本体11内;拉蒙管13表面开有圆孔131,并且拉 蒙管13—端通过螺紋与接管12连接,另一端悬空在本体ll内;在接管 12相应的本体11另一恻焊接有端帽14。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拉蒙管13 存在以下缺点1、 拉蒙管13—端螺紋固定、 一端悬空的结构固定不够合理,由于长 期受进水集箱10内的高温高压(4.0MPa)的强水流冲击,再加上温差作 用,使得螺紋连接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进而会发生离位脱落,并被 水流冲走,不但导致设备失灵,而且脱落的拉蒙管13在封闭的进水集箱 10内难以发现,对后续设备形成很大的危险和隐患;2、 目前的拉蒙管13长度一般为65.mm,表面开有40个(D5mm圆孔131,当运行一段时间后,水中的铁锈、氧化皮、盐、垢等夹杂会堵塞拉蒙管13上,短期内,杂物和水裙会堵塞约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拉蒙管13, 若长期使用,则杂物和水垢几乎会堵塞拉蒙管13的全部40个(D5mm进水圆孔,从而导致高速雾化水流受阻,由此造成高温炉管内部水流不够或缺 水,后果是经常导致锅炉管2超温而发生爆管。3、拉蒙管13—旦发生堵塞需要维修时,必须先离线即将整个下烟罩 拆卸下来,然后,用火焰或机械等办法切割端帽14,再使用专用的套装拆 卸工具,凭借搡作经验或感觉进行摸索拆除(进水集箱10内部封闭寂黑), 十分不便,费时费力;维修后还必须在此处将端帽14回装重新焊接,这样 每次检修都必须进行切割、焊接,造成该部位的材料老化,降低了其使用 寿命。费时又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炉 下烟罩的给水集箱,该给水集箱能够提高拉蒙管的固定强度,避免被高温 高压水流冲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转炉下烟罩的给水集箱包括本体、径向插入本体一侧内的接管和设 于本体内并且一端与接管螺紋连接的拉蒙管,拉蒙管上开有数个圆孔,所述的拉蒙管的另一端连接设有堵头,堵头一端径向穿出本体另一侧,并通 过设于本体外表面的套架部件进行固定。所述的套架部件包括螺母和螺栓,螺母固定设于本体另一侧的外表面,螺栓一端内设有空腔,并与螺母配合连接;所述的堵头一端伸入螺栓的空腔内并固定。所述的堵头一端与空腔顶端之间还留有lmm 3mm的伸缩窜动余量。所述的拉蒙管的长度为110 mm~ 150mm 。所述的拉蒙管的圆孔数量为80~ 200个。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的转炉下烟罩的给水集箱包括本体、径向插入本体一侧内的接管和设于本体内并且一端与接管螺紋连接的拉蒙 管,拉蒙管上开有数个圆孔,拉蒙管的另一端连接设有堵头,堵头一端径 向穿出本体另一侧,并通过设于本体外表面的套架部件进行固定。该给水 集箱的拉蒙管固定更为牢固,能够有效避免受高温高压强水流的冲击而发 生松动、离位和冲走;通过延长拉蒙管的长度以及增加圆孔数量,能够有效避免拉蒙管堵塞,防止发生爆管;通过设置螺母和螺栓,能够方便进行 拉蒙管的拆卸和检修。附图说明图l是现有技术的下烟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转炉下烟罩的给水集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转炉下烟罩的给水集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给水集箱的拉蒙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3、图4所示,本技术的转炉下烟罩的给水集箱20与现 有技术基本相同,同样也包括本体21、径向插入本体21—侧内的接管22 和设于本体21内并且、一端与接管22螺紋连接的拉蒙管23,拉蒙管23上 均匀开有数个圆孔231,用于控制高速雾化水流的形态和效果。不同的是, 该拉蒙管23的另一端连接固定设有一堵头232,堵头232 —端径向穿出本 体21另一恻,并通过设于本体21外表面的套架部件24进行固定。上述 的套架部件24包括螺母241和螺栓242,螺母241固定设于本体21另一 侧的外表面,螺栓242 —端内设有空腔,并与螺母241配合连接;堵头232 一端伸入螺栓242的空腔内并固定,从而使得整个拉蒙管23径向架设在 本体21的拉管与螺栓242之间,大大加强了拉蒙管23的固定强度,可避 免原来拉蒙管23 —端悬空而易被进水集箱内强大的水流冲走。并且堵头 232伸入端与空腔顶端之间还留有lmm 3mm的伸缩窜动余量A,当受 高温高压强水流冲击时,即使拉蒙管23发生螺紋松动,也能够在该lmm 的行程内进行来回伸缩窜动,并不会被冲走。并且该拉蒙管23的长度从原来的65mm增加为110 mm ~ 150mm ,拉蒙管23的圆孔231数量是原来的2倍以上,即从原来的40个增加至80~ 200个,这样,即使拉蒙管23 底部三分之一处发生结垢,也只有堵塞其表面极少数的圆孔231,还有几 倍于设计要求的富余孔数,对高温高压强水流没有任何影响,绝不会导致 高速雾化水流受阻,因此,从根本上杜绝了锅炉爆管的发生。通过试验证明,釆用该给水集箱20后, 一年多来性能稳定,效果较佳, 从根源上消除了多年存在的拉蒙管23易离位冲走、水流受阻等问题引起的 锅炉爆管事故,检修时,只需拧开螺栓242即可在线检修与维护,十分便 捷,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还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及设备的使用寿命。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 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 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的 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转炉下烟罩的给水集箱,该给水集箱包括本体、径向插入本体一侧内的接管和设于本体内并且一端与接管螺纹连接的拉蒙管,拉蒙管上开有数个圆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蒙管的另一端连接设有堵头,堵头一端径向穿出本体另一侧,并通过设于本体外表面的套架部件进行固定。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转炉下烟罩的给水集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套架部件包括螺母和螺栓,螺母固定设于本体另一侧的外表面,螺栓一端内设有空腔,并与螺母配合连接;所述的堵头一端伸入螺栓的空 腔内并固定。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转炉下烟罩的给水集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堵头一端与空腔顶端之间还留有lmm 3mm的伸缩窜动余量。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转炉下烟罩的给水集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拉蒙管的长度为110mm 150mm。5. 如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炉下烟罩的给水集箱,该给水集箱包括本体、径向插入本体一侧内的接管和设于本体内并且一端与接管螺纹连接的拉蒙管,拉蒙管上开有数个圆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拉蒙管的另一端连接设有堵头,堵头一端径向穿出本体另一侧,并通过设于本体外表面的 套架部件进行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礼宝胡玉平曹智刚蒋云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