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载重车后轮双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29021 阅读:5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中小型载重车后轮双桥结构,涉及小型载重车传动结构。包括后桥,其特征在于后桥与前端的贯通桥连接,主传动轴与贯通桥传动轴连接,贯通桥传动轴后端与后桥减速总成连接。优点在于中小型载重车后轮设置双驱动桥,使后轮数增加到4个轮,在路况差的路面减少打滑现象,同时在车体、发动机功率等稍做改变下就可以提高载重量。(*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小型载重车传动结构。技术背景中小型载重车是指载重量10吨以下的载重车, 一般为四轮结构,主传动箱通过传动轴与后桥的减速总成连接,实现动力传动。10吨以上的重型汽车一般为后桥四轮驱动的结构,或双桥以上驱动,主传动轴先与贯通桥连接而后才与最后端的后桥减速总成连 接,贯通桥结构为贯通桥减速总成外壳体上固定一个贯通桥壳,该桥 壳内安装有贯通传动轴、减速机构,而后边减速机构与车桥的减速总 成齿轮连接,贯通桥传动轴两头固定有连轴器,以实现与主传动轴、 后端后桥连接,将动力传动给后桥。中小型载重车一般为四轮结构,在山间小路或路况不好的路面行 走,后轮常发生打滑现象,因而我们提出后桥四轮驱动才能克服这问 题,同时中小型载重车加上贯通桥结构的对车架、发动机只要稍微变化后, 一个贯通桥可提高3吨载重量,就是说载重量的增加,也减少 了打滑现象。10吨以上载重车的贯通桥结构不能直接用在中小型车上,因为 贯通传动轴轴心线与该桥减速总成的减速器输入轴间距为200mm以 上,盘角齿模数大于10mm,因而贯通桥壳空间大,不能直接应用于 中小型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中小型载重车后 轮双桥结构。本技术的方案是包括后桥,其特征在于后桥与前端的贯通 桥连接,主传动轴与贯通桥传动轴连接,贯通桥传动轴后端与后桥减 速总成连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中小型载重车后轮设置双驱动桥,使后 轮数增加到4个轮,在路况差的路面减少打滑现象,同时在车体、发 动机功率等稍做改变下就可以提高载重量。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贯通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旋转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结构是包括后桥(3),其特征在于后桥(3)与前端的贯通桥(2)连接,主传动轴(1)与贯通桥传动轴(4)连接, 贯通桥传动轴(4)后端与后桥(3)减速总成连接。由于10吨以上载重车贯通桥(2)外廓大,不能直接套用在10 吨以下载重车上,因为10吨以下载重车车架、发动机小,同时减速 总成内盘角齿、行星齿轮的模数小,为縮小贯通桥(2)减速总成与 桥壳外围尺寸提供了条件。IO吨以下载重车贯通桥(2)内的盘角齿、行星齿轮模数设置小 于10吨以上载重车贯通桥(2)的对应模数,因而使贯通桥(2)减 速总成的减速器输入轴(5)与贯通桥传动轴(4)轴心线间距为120 180mm。而这些数据縮小,也使减速总成壳体、贯通桥壳外围尺寸縮 小,才适用与10吨以下载重车后轮双桥结构的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中小型载重车后轮双桥结构,包括后桥(3),其特征在于后桥(3)与前端的贯通桥(2)连接,主传动轴(1)与贯通桥传动轴(4)连接,贯通桥传动轴(4)后端与后桥(3)减速总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中小型载重车后轮双桥结构,包括后桥(3),其特征在于后桥(3)与前端的贯通桥(2)连接,主传动轴(1)与贯通桥传动轴(4)连接,贯通桥传动轴(4)后端与后桥(3)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宗礼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连盛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