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槽形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10990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槽形梁。为切实保证结构受力及变形刚度要求,传统的纵梁+整板体系槽形梁所需底板厚度较厚一般需40~40cm,底板混凝土工程量在整体结构中占有很大比重,结构工程量及投资较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包括纵梁、横梁、桥面板,所述的梁体底板的两侧设置有纵梁;所述的梁体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横梁;所述的纵梁采用工字型截面,其腹板采用斜腹板,并且上、下翼缘不对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横梁,桥面板厚度可大为减小,且横梁自身混凝土用量有限,对控制总体混凝土工程量及工程投资有显著作用,两侧纵梁可减少车辆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防止出轨列车倾覆下落,给行车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证。(*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桥梁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槽 形梁。
技术介绍
为切实保证结构受力及变形刚度要求,传统的纵梁+整板体系槽形梁所需底板厚度较厚,按双线轨道交通限界及荷载条件计算分析,其底板厚度一般需40 40cm,底板混凝土工程量在整体结构中占有很大比重,结构工程量及投资较大; 受槽形梁开口断面条件的制约,势必造成梁体截面重心较低,虽然结构为受弯 构件,但在配置纵向预应力钢束时接近于按偏压构件进行配筋设计,钢束偏心 距较小,预应力削弯效应十分有限,难以充分发挥材料性能,预应力材料用量 也很大,设计不尽合理;另外,为满足受力要求,梁体底板需均匀布置横向预 应力钢束,因构造高度相对有限,钢束数量较多,相应预应力张拉锚固槽口较 多,对施工模板处理有一定影响,钢筋截断略多,封锚施工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能够保证结构受 力及变形刚度控制要求的槽形梁。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特殊之处在于包括纵梁、横梁、桥面板,所述的梁体底板 的两侧设置有纵梁;所述的梁体底板的底部设置有横梁;所述的纵梁采用工字型截面,其腹板采用斜腹板,并且上、下翼缘不对称。 上述的横梁均匀排布在桥面板的底部。 上述的桥面板上部设置有轨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横梁,梁体底板厚度可大为减小, 且横梁自身混凝土用量有限,对控制总体混凝土工程量及工程投资有显著作用,指标更趋合理;由于底板减薄加之结构重心上移,对梁体纵向设计十分有利, 钢束偏心距加大,预应力削弯效应显著增大,由于结构自重减轻及重心上移, 预应力钢束用量也可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控制工程投资;通过设置横梁,横 梁高度根据计算需要合理确定,在有效控制工程量的同时切实保证结构受力及 变形刚度控制要求,梁体横向预应力钢束集中于横梁内布置,由于构造高度相 对增大,可充分发挥材料性能,有效控制预应力材料用量,同时减少张拉锚固 槽口数量,方便施工,且由于张拉锚固槽口均布置于有横梁处,对截面削弱影 响较小。槽形梁结构形式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其综合效益等方面,有效建筑高度 低是槽形梁结构的基本优势,同时兼有一定的降噪作用等,特别在以高架形式 通过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具备较好的应用条件,因其多穿越城市人口密集地 区,以满足解决城市交通的基本建设目的,跨越城市既有或规划道路等难以避 免,立交净空要求通常是决定轨道线路高度的基本控制条件,在控制地段采用 槽形梁结构可有效降低整体线路高度,进而对邻近工程、高架车站的合理设计 等带来便利条件及显著效益,并可节省建设用地,有效控制投资,方便乘客上 下,体现以人为本原则,因此,对槽形梁结构的合理选择应用可以产生显著的 综合效益,也是将槽形梁结构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基本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2,本技术包括纵梁1、横梁2、桥面板3,桥面板3的两侧 设置有纵梁1,桥面板3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横梁2。 参见图2,横梁2均匀排布在桥面板3的底部。实施例l: l孔25m槽形梁横梁2间距3.4m,设端横梁2两道,中横梁2 六道。实施例2: l孔30m槽形梁横梁2间距3.6m,设端横梁2两道,中横梁2 七道。本技术采用纵向和横向双向预应力结构体系,其中纵向预应力束布置 于纵梁1及桥面板3中,横向预应力束布置于横梁2范围之内,当简支梁跨度 在25 30m,梁横向宽度在10m左右时,其横梁2截面尺寸为60cm(宽)X 70cm (高)。纵梁l采用工字型截面,腹板4采用斜腹板,并且上、下翼缘不对称。 桥面板3上部设置有轨道,轨道交通车辆行驶于槽形梁两纵梁中间,轮轨 走行系统的噪声受到两侧纵梁1阻隔,可减少车辆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 时两侧纵梁1能防止出轨列车倾覆下落,给行车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证。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槽形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1)、横梁(2)、桥面板(3),所述的桥面板(3)的两侧设置有纵梁(1);所述的桥面板(3)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横梁(2);所述的纵梁(1)采用工字型截面,其腹板(4)采用斜腹板,并且上、下翼缘不对称。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槽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2)均匀排布在桥面板(3)的底部。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槽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桥面板(3)上部设置有轨道。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槽形梁。为切实保证结构受力及变形刚度要求,传统的纵梁+整板体系槽形梁所需底板厚度较厚一般需40~40cm,底板混凝土工程量在整体结构中占有很大比重,结构工程量及投资较大。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包括纵梁、横梁、桥面板,所述的梁体底板的两侧设置有纵梁;所述的梁体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横梁;所述的纵梁采用工字型截面,其腹板采用斜腹板,并且上、下翼缘不对称。本技术通过设置横梁,桥面板厚度可大为减小,且横梁自身混凝土用量有限,对控制总体混凝土工程量及工程投资有显著作用,两侧纵梁可减少车辆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防止出轨列车倾覆下落,给行车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证。文档编号E01D2/00GK201406626SQ20092003326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2日专利技术者兰 刘, 刘建萍, 刘彦明, 刘淑丽, 李承根, 杨少军, 欧阳辉来, 王东民, 鑫 石, 赵会东, 马有强 申请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槽形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1)、横梁(2)、桥面板(3),所述的桥面板(3)的两侧设置有纵梁(1);所述的桥面板(3)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横梁(2);所述的纵梁(1)采用工字型截面,其腹板(4)采用斜腹板,并且上、下翼缘不对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承根王东民刘兰欧阳辉来赵会东石鑫马有强杨少军刘彦明刘建萍刘淑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