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含有该化合物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以及在该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烯烃聚合物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4686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以及含有该化合物的、具有优异的活性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并提供在该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烯烃聚合物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A]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由下述通式(Ⅰ)或(Ⅰ’)表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含有[A]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烯烃聚合物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该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烯烃的聚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含有该化合物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以及 在该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烯烃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工业化的烯烂聚合的大部分是以有机铝或过渡金属化合物作为催化剂来实施的,特别是在乙烯的聚合中得到a-烯烃类的混合物。l-己烯在a-烯烃类之 中,作为聚烯烃原料,其需求特别大,因而期待着1-己烯选择性高的制造方法, 但是,作为这样的选择性的制造方法,仅有使用铬化合物的乙烯三聚化方法实 现了工业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种情况下,在100巴的乙烯压力条 件下,每1小时.l毫摩的铬原子得到约8kg的l-己烯,但为了降低与制造相关 的压力、催化剂的费用,优选在更低压力下活性高的方法。另外,通过使用铬 化合物以外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乙烯三聚化来制造1-己烯的技术的例子非常 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3,非专利文献l、 2)。专利文献l:美国专利第5856257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4-524959号公才艮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01/68572号小册子非专利文献1: 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美国化学学会杂志) 杂志2001年123巻7423-7424页非专利文献2: Journal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有机金属化学杂志) 杂志2004年689巻3641-3668页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以往的技术所具有的技术问题而做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 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以及含有该化合物的、具有优异活7性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在该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烯 烃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含有具有 特定结构的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活性,在该催 化剂的存在下,烯烃的聚合反应可以适宜地进行,特别是使用乙烯作为烯烃的 情况下,可以以高选择率获得作为乙烯的三聚物的1-己烯,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以下的 。 一种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其为由下述通式(I )表示的过渡金属 配位化合物。 (通式(I )中,R^I^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互不相同,表示氢原子、卤 素原子、烃基、杂环化合物残基、含氧基团、含氮基团、含硼基团、含铝基团、 含硫基团、含磷基团、含硅基团、含锗基团或者含锡基团,这些之中的两个以 上可以互相连结。另外,Ri可以与Z连结。M表示元素周期表第11IB VIIIB族的过渡金属原子。n表示M的原子价。X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氮基团、含硼基团、含铝基团、含磷基团、含卣素基团、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硅基团、含锗基团或者含锡基团,x表示的原子或基团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互不相同,另外, x表示的基团可以互相结合形成环。Y表示氧原子、氮原子、磷原子或硫原子。Z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烃基或杂环化合物残基,连接Y和N的最少键 数是4 6。式中,连接Y和Z的键可以是双键或者三键,连接Y和R1的键可以是双 键或者三键。另外,式中虚线表示配位键。)根据所记载的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其中,连接通式(I )表 示的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Y和N的最少4定数为5或6。根据所记载的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其中,通式(I )表示的 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Y、 N和Z形成通式(II )表示的结构。(通式(II )中,Y表示氧原子、氮原子、磷原子或硫原子。R乙R"可以 彼此相同也可以互不相同,表示氢原子、卣素原子、烃基、杂环化合物残基、 含氧基团、含氮基团、含硼基团、含铝基团、含硫基团、含磷基团、含硅基团、 含锗基团或者含锡基团,这些之中的R乙R^为烃基的情况下,117和118可以相 互连结形成环,W和R^可以相互连结形成环。)根据 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其中,通式 (I )表示的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M是元素周期表第IVB族的过渡金属原 子,n是4。 —种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其为由下述通式(I ,)表示的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0</formula>(通式(r)中,r^ i^以及y可以彼此相同或者互不相同,表示氲原 子、卣素原子、烃基、杂环化合物残基、含氧基团、含氮基团、含硼基团、含 铝基团、含硫基团、含磷基团、含硅基团、含锗基团或者含锡基团,这些之中的2个以上可以相互连结。另外,r^可以与z连结。m表示元素周期表第niB vniB族的过渡金属原子。n表示M的原子l介。x表示氢原子、卣素原子、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氮基团、含硼基团、含铝基团、含磷基团、含卣素基团、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硅基团、含锗基团或者含锡基团,x表示的原子或基团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互不相同,另外,x表示的基团可以相互结合而形成环。y,表示氮原子或磷原子。z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烃基或杂环化合物残基,连接y,和n的最少键 数是4~6。另外,式中,虚线表示配位键。)根据所记载的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其中,连接通式(1,)表 示的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y'和n的最少4建数是5或6。根据所记载的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其中,通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y,、 n以及z形成通式(n,)表示的结构。 (通式(n,)中,y,表示氮原子或磷原子。r rw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 互不相同,表示氢原子、卣素原子、烃基、杂环化合物残基、含氧基团、含氮 基团、含硼基团、含铝基团、含硫基团、含磷基团、含硅基团、含锗基团或者含锡基团,这些之中的r乙r^为烃基的情况下,117和rs可以相互连结形成环, 119和111()可以相互连结形成环。)根据 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其中,通式 (I ,)表示的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M是元素周期表第IVB族的过渡金属原 子,n是4。 一种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其含有 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根据所记载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其特征在于,除了所述过渡 金属配位化合物以外,还包含从由(b-1)有机金属化合物、(b-2)有机铝 氧化合物以及(b-3)与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形成离子对的化合 物组成的組中选择的至少l种化合物。根据所记载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其特征在于,除了所述过渡 金属配位化合物以外,还包含从由(b-l)有机金属化合物、(b-2)有机铝 氧化合物以及(b-3)与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形成离子对的化合 物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种化合物,以及用于负载从由和组成的组 中选择的至少 一种化合物的载体。 —种烯烃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为,在 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 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烯烃的聚合反应。 —种烯烃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为,在 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 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的存在下,溶剂采用碳原子数5 7的直链饱和烃,进行烯烃 的聚合反应。 一种歸烃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为,在 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 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和氢的存在下,进行烯烃的聚合反应。 —种烯烃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为,在 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 蹄烃聚合用催化剂和抗静电剂的存在下,进行烯烃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其为[A]由下述通式(Ⅰ)表示的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 [化学式1] *** (Ⅰ) 通式(Ⅰ)中,R↑[1]~R↑[6]彼此相同或互不相同,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烃基、杂环化合物残基、含氧基团、含氮基团、含硼基 团、含铝基团、含硫基团、含磷基团、含硅基团、含锗基团或者含锡基团,这些之中的两个以上互相连结或者不相互连结;另外,R↑[1]与Z连结或不连结, M表示元素周期表第ⅢB~ⅧB族的过渡金属原子, n表示M的原子价, X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 、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氮基团、含硼基团、含铝基团、含磷基团、含卤素基团、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硅基团、含锗基团或者含锡基团,X表示的原子或基团彼此相同或互不相同,另外,X表示的基团互相结合形成环或者互不结合, Y表示氧原子、氮原子、磷 原子或硫原子, Z表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烃基或杂环化合物残基,连接Y和N的最少键数是4~6, 式中,连接Y和Z的键是双键或三键或者不是双键或三键,连接Y和R↑[1]的键是双键或三键或者不是双键或三键, 另外,式中,虚线表示配位 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靖彦木下晋介柴原敦吉村成利原烈浜田哲也河村宪守鹤来交齐藤靖典石井圣一中山康松川直人村田进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