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聊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二丁基二氯化锡schiff碱配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241623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丁基二氯化锡schiff碱配位化合物,结构式为右式,制备方法为:向圆底烧瓶中加入2.5~3.0mmol的2-羟基1-萘醛对羟基苯甲酰腙、5.0~8.0mmol的乙醇钠及50~100mL的甲醇,搅拌0.5~2h,随后加入2.5~3.5mmol的二丁基二氯化锡,在搅拌下,加热回流5~8h;冷却,过滤,滤液用旋转蒸发仪蒸干,得黄色固体,然后用二氯甲烷-乙醇重结晶,得橙黄色晶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较高的抗癌活性,可以其为原料制备治疗胃癌、鼻咽癌、人肝癌或白血病的药物。与目前普遍使用的铂类抗癌相比,具有抗癌活性高、脂溶性好、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等特点,为开发抗癌药物提供了新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丁基二氯化锡schiff碱配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该化合物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
技术介绍
金属有机化合物(Organometallic compound)是指含有一个或多个金属-碳键(M-C键) 的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因其在合成、催化、防污、药物、PVC稳定剂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而 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上世纪80年代,在对金属抗癌药物的研究和筛选的过程中,Crowe A. J.等发现某些有机锡化合物具有比顺铂更高的抗肿瘤活性,从而揭开了有机锡化学发展的新篇 章。许多传统的表征手段如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在有机锡化合物中的成功运用, 为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而X-射线衍射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更为其提供了直观而准确的结 构信息。Schiff碱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药理学和生理学的活性,又因本身含有多重配位可能性,且 配位基间的空间位阻不大而易于双核配合物的形成,近几年一直是人们的研究对象。腙类配 体是众多schiff碱中的一种,它是以氮原子和氧原子为配位原子,与生物环境较为接近,人 们对酰腙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已有大量的报道,研究结果表明,酰腙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丁基二氯化锡schiff碱配位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 其中,[n]↑Bu表示正丁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继春魏新庭尹汉东
申请(专利权)人:聊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