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后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22845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在车身大致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后车架(2、2)上支承有备用轮胎盘(5),为了不使后车架的截面大型化,并提高后面碰撞时的能量吸收,在上述备用轮胎盘(5)上设置多条呈圆弧状连续的弧状加强筋(10a-10e),上述多条弧状加强筋(10a-10e)朝向车身后方呈凸状,且以规定间距相互分离地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提高车辆在后面碰撞时的能量吸收性能的车身 后部结构。本申请基于2007年3月3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07 -093922号以及2007年5月8日提出的日本特愿2007 - 123384号专 利申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援引其内容。
技术介绍
在车辆的后部,设置有在车身大致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 后车架。该后车架起到确保车身刚性和吸收后面碰撞时的能量的作 用。后车架具有作为车身后部的骨架部件的功能,并且在后面碰撞 时在长度方向上被压溃,从而有效率地吸收碰撞能量。已知一种结构,在各后车架上支承有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有 备用轮胎的备用轮胎盘的两缘。作为这种车辆的车身后部结构,在 备用轮胎盘上一体地形成有大致圆形的加强筋,通过该加强筋来提 高备用轮胎盘自身的刚性(参照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8 - 80877号公报但是,在该以往的车身后部结构中,由于在备用轮胎盘上设置 有圆形的加强筋,所以备用轮胎盘自身的刚性提高,但由于不是假 定用于吸收后面碰撞时的能量的结构,所以在后面碰撞时若从后方 输入负荷,则备用轮胎盘会不规则地从中间弯折,不能高效地吸收 碰撞能量。因此,由于碰撞能量专门通过左右的后车架的压溃来吸 收,所以为了吸收较大的能量,不得不使后车架的截面大型化。因 此,在以往的车身后部结构中,因后车架的截面的大型化导致行李 箱空间以及车室内的空间受到压迫,难以实现行李箱空间以及车室内的空间的扩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不会导致后 车架的截面大型化,并能够提高后面碰撞时的能量吸收性能。为解决上述课题,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身后部结构中,在车身大致前 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后车架上支承有备用轮胎盘,在上述备用轮胎 盘上设有多条呈圓弧状连续的弧状加强筋,上述多条弧状加强筋朝 向车身后方呈凸状,并且以规定间距相互分离地配置。在该车身后部结构中,在因后面碰撞而从车身后方输入有碰撞 负荷时,后车架在长度方向上压溃,并且备用轮胎盘的多条弧状加 强筋以各圆弧的顶部部分为中心,换言之,以碰撞负荷的输入方向 为中心发生压溃变形。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后面碰撞时,由于备用轮胎盘的多条弧状加强 筋以沿与碰撞负荷的输入方向交差的方向延伸的部分为中心可靠地 压溃变形,因此,不会导致后车架的截面大型化,并能够高效地吸 收碰撞能量。因此,不会压迫行李箱空间以及车室内的空间,能够 提高后面碰撞时的能量吸收性能。在上述车身后部结构中,可以在上述备用轮胎盘的比上述弧状 加强筋更靠近车身前方的位置上,设置支承上述备用轮胎盘的横梁。该情况下,由于多条弧状加强筋的圆弧的两端部被横梁牢固地 支承,所以当后面碰撞时,能够使多条弧状加强筋从沿与碰撞负荷 的输入方向交差的方向延伸的部分开始高效地压溃变形。在上述车身后部结构中,可以在上述备用轮胎盘的车宽方向外 侧位置上,设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加强筋。该情况下,由于多条弧状加强筋的各圆弧的两端部在车宽方向 外侧通过横加强筋牢固地支承,所以当后面碰撞时,限制了各弧状 加强筋的两端部向车宽方向外侧的变形,能够使多条弧状加强筋以 沿与石並撞负荷的输入方向交差的方向延伸的部分为中心高效地压溃在上述车身后部结构中,还可以设置纵加强筋,上述纵加强筋 从上述备用轮胎盘的、车宽方向大致中央的配置有上述横梁的位置 向车身后方延伸。该情况下,由于备用轮胎盘的车身前方在车宽方向大致中央通 过纵加强筋牢固地支承在横梁上,所以当后面碰撞时,能够使多条 弧状加强筋以沿与碰撞负荷的输入方向交差的方向延伸的部分为中 心更高效地压溃变形。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车身后部结构,在车身大致前后方向上延伸的 一对后车架上支承有备用轮胎盘,在上述备用轮胎盘上,以备用轮 胎固定螺母的设置部的附近为顶部形成有中央向上方鼓起的大致圆 锥部,在上述大致圆锥部上,设有以上述备用轮胎固定螺母的设置 部的附近为中心的、呈圆弧状连续且朝向车身后方呈凸状的弧状加 强筋。根据该车身后部结构,在因后面碰撞而从车身后方输入有碰撞 负荷时,后车架在长度方向上压溃,并且备用轮胎盘的弧状加强筋 以沿与碰撞负荷的输入方向交差的方向延伸的部分为中心压溃,而 且,最终,备用轮胎盘的大致圓锥部以备用轮胎固定螺母的设置部 的附近为中心向上方折曲。因此,不会导致后车架的截面大型化,并能够高效地吸收碰撞 能量。而且,在最终备用轮胎盘折曲变形时,由于大致圆锥部以备 用轮胎固定螺母的设置部的附近为中心向上方折曲,所以随着备用 轮胎盘的变形产生的压溃残渣不会积存在轮胎盘的变形量部分中。 其结果是,能够较大地确保备用轮胎盘的压溃量,提高碰撞能量的 吸收性能。因此,不会压迫行李箱空间以及车室内的空间,能够充 分地提高后面碰撞时的车身后部的能量吸收性能。在上述车身后部结构中,可以在上述备用轮胎盘的比上述弧状 加强筋更靠近车身前方的位置上,设置支承上述备用轮胎盘的横梁, 在上述备用轮胎盘上,连结上述弧状加强筋的圆弧端部和上述横梁附近的直线加强筋在车身大致前后方向上延伸地设置。该情况下,由于弧状加强筋的圆弧的端部通过直线加强筋牢固 地支承在横梁上,所以当后面碰撞时,能够使弧状加强筋以沿与碰 撞负荷的输入方向交差的方向延伸的部分为中心高效地压溃变形。 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身后部结构,当后面碰撞时,由于备用轮胎盘 的多条弧状加强筋以沿与碰撞负荷的输入方向交差的方向延伸的部 分为中心可靠地压溃变形,所以不会导致后车架的截面大型化,能够高效地吸收碰撞能量。因此,不会压迫行李箱空间以及车室内的 空间,能够提高后面碰撞时的能量吸收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从前斜上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身的立体闺。图2是图1的A箭头视图。图3A是沿图2的B - B线的示意剖视图。图3B是本实施方式的备用轮胎盘的示意俯视图。图4A是沿图2的B - B线的示意剖视图。图4B是本实施方式的备用轮胎盘的示意俯视图。图5A是沿图2的B - B线的示意剖视图。图5B是本实施方式的备用轮胎盘的示意俯视图。图6A是沿图2的B - B线的示意剖视图。图6B是本实施方式的备用轮胎盘的示意俯视图。图7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备用轮胎盘的压溃变化的状态的示意俯视图。图7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备用轮胎盘的压溃变化的状态的示意俯视图。图7C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备用轮胎盘的压溃变化的状态的示意俯视图。图7D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备用轮胎盘的压溃变化的状态的示意俯视图。图7E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备用轮胎盘的压溃变化的状态的示意俯视图。图8是从前斜上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身后部的骨 架部的立体图。图9是沿图8的C - C线的剖视图。图10是沿图8的D - D线的剖视图。图11是后面碰撞初期的沿图8的C - C线的剖视图。图12是后面碰撞中期的沿图8的C - C线的剖视图。图13是后面碰撞后期的沿图8的C - C线的剖视图。附图标记的说明2...后车架4...中间横梁5、 105...备用轮胎盘10a~ lOe...弧状加强筋lla、 llb...横加强筋15a、 15b.,.纵加强筋202...后车架205...后横梁(横梁)206…后板208...备用轮胎盘210...备用轮胎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在车身大致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后车架上支承有备用轮胎盘,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备用轮胎盘上设有多条呈圆弧状连续的弧状加强筋, 所述多条弧状加强筋朝向车身后方呈凸状,并且以规定间距相互分离地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原重人江川泰久松浦裕志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