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内喷射式内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13170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缸内喷射式内燃机,能够在抑制火花塞的点火部附近的气体流速的同时,使适于点火的混合气长时间滞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缸内喷射式内燃机设有反射部(28),该反射部(28)在燃烧室(6)的喷射部(11)和点火部(17)之间的壁面上具有使从喷射部(11)喷射出的燃料直接朝向点火部附近的通道(25),反射部(28)反射从喷射部(11)喷射出的一部分燃料,使该一部分燃料间接地朝向点火部附近。根据该构成,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路径产生的到达时间差以及通过反射抑制了气体到达点火部的流速,从而可使适于点火的混合气长时间地持续滞留在点火部附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燃烧室内形成分层混合气并进行燃烧的缸内喷射式内燃机
技术介绍
向燃烧室内直接喷射燃料形成混合气的缸内喷射式内燃机、也 就是所谓的直喷发动机中存在一种为了实现部分负荷稀混合气燃 烧而利用喷雾引导式在燃烧室内形成分层混合气的发动机。例如特开平10-54246号公报所述,形成这样的分层混合气的发 动才几中有这样一种发动才几在燃烧室的壁面并排设置燃并牛喷射阀的 喷射部和火花塞的点火部,使燃料从喷射部直接向火花塞的点火部 附近喷射,从而使整个燃烧室形成空气过剩状态的同时,在火花塞 的点火部附近确保适于点火的理i仑空燃比的混合气区域。即,在部 分负荷运转时,设法在燃烧室内进行将火花塞的点火部附近生成的 稍浓的混合气区域作为火种的稀混合气燃烧。在形成这样的分层混合气的发动机上,为了使点火部附近生成 适于点火的混合气,要求在不发生因燃料喷射形成的高气体流速而 熄灭力文电的范围内,尽量将火花塞i殳置在离燃冲牛喷射阀的喷射阀近 的i也方,点火部附近的位置喷射,4但是,由于火花塞靠近燃料喷射阀设置,因此,从燃料喷射阀 喷射出的燃料的流速快,适于点火的混合气在火花塞的点火部附近 只滞留4艮4豆的时间。由于要求点火在该短时间内进行,因此就稀混合气燃烧运转而 言,可得到稳定燃烧的运转范围4艮窄。因此,对喷雾引导式的稀混合气燃烧发动机还提出了以下方 案,即,不像上述那样向火花塞的点火部直接供给燃料,而是如特开2006-291798号7>净艮所述,4吏燃泮+在点火部iE艮前与障碍物石並撞, 经碰撞反射的燃料向火花塞的点火部附近供给。根据这样间接地向火花塞的点火部供给燃料的发动机,与向点 火部附近直接喷射燃料的发动机相比,借助碰撞所产生的燃料扩 散,使混合气滞留在点火部附近的时间稍微延伸。但是,即便如此,适于点火的混合气也只在火花塞的点火部附 近滞留很短的时间,与直接喷射燃料的技术一样,稀混合气燃烧很 难得到稳定的燃烧。因此,不管使用哪种技术,稀混合气燃烧的稳定燃烧的范围, 即稳定燃烧范围都很小。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火花塞的点火部附近的 气体流速的同时,使适于点火的混合气长时间滞留的缸内喷射式内燃机。为了实现该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缸内喷射式内燃机包括燃料喷射 阀,所述燃料喷射阀在内燃才几的燃烧室具有喷射部,并从所述喷射5部向所述燃烧室内喷射燃料;火花塞,所述火花塞具有与所述喷射 部并排i殳置的点火部,并利用所述点火部对从所述喷射部喷射出的 燃料进行点火;以及反射部,所述反射部在所述燃烧室的所述喷射 部和所述点火部之间的壁面上具有使从所述喷射部喷射出的燃料 直4妄朝向所述点火部附近的通道,并且,所述反射部反射,人所述喷 射部喷射出的一部分燃料,使所述一部分燃料间接地朝向所述点火 部附近。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稀混合气燃烧时,如果从燃料喷射阀喷射出燃 料,则在火花塞的点火部附近首先由经由上述通道而直接朝向点火 部的燃并+生成适于点火的混合气。然后,#皮反射部反射而间*接朝向 点火部的燃一牛延迟到达点火部附近,,人而在该点火部附近持续生成 适于点火的混合气。即,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路径产生的到达时间 差,适于点火的混合气可长时间地持续滞留在点火部附近。并且, 通过反射引起的燃料碰撞,抑制了气体到达点火部的流速。由此, 可稳定地进行混合气的点火和稀混合气燃烧。优选所述反射部由/人所述通道的两侧向燃烧室内突出的 一对 突起部构成。由此,可用简单的结构反射燃料。优选所述一对突起部具有沿着所述通道的两侧分别延伸的相 互面对的 一对侧面,利用各侧面分别反射从所述喷射部喷射出的一 部分燃料。由此,通过相面对的一对侧面,可容易地将燃料反射至 火花塞的点火部附近。优选所述一对侧面设置成越向所述点火部,侧面的间隔越窄, 并使所反射的燃料在侧面之间相互碰撞后朝向所述火花塞。这样, 通过使反射后的燃料进一步在壁面之间碰撞这一 简单的结构,从而 在使燃料直接朝向点火部喷射的情况下,既避免了作为熄灭点火原 因的气体流速的上升,又使燃料朝向点火部附近。因此,可向点火部附近输送适于点火的混合气。并且,可进一步延迟间4妄朝向点火 部的燃并牛到达点火部附近的时间。而且,由于燃冲牛边扩散边到达点火部附近,因此,具有如下优点即使由于火花塞的安装而使点火 部的侧电极相位偏移,也可在点火部的点火位置附近大范围地生成 适于点火的混合气,同时抑制因点火部的侧电极相位偏移引起的燃 烧不均匀。优选所述燃冲+喷射阀的喷射部具有至少三个喷射孔,并且,乂人 其中的一个喷射孔喷射直接朝向所述点火部附近的燃料,从两个喷 射孔喷射朝向所述反射部的燃料。由此,可利用具有多孔的喷射部, 使适于点火的混合气合理地持续滞留在点火部附近。附图说明图l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缸内喷射式内燃机的 燃烧室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A-A线的剖^L图。图3是沿着图1中的B-B线的剖—见图。图4是说明形成在喷射部和点火部之间的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 的立体图。图5是用于说明在燃烧室内生成分层混合气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6是该图5的仰视图。图7是/人不同于图5的方向,见察时的立体图。图8是说明火花塞的侧电极位置不同时的动作的仰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图1至图8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就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四循环(4-cycle)的缸内喷射式内燃才几、例如喷雾 引导式的直喷汽油发动机(简称为发动机)的每个气缸的燃烧室结 构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A-A线的剖—见图,图3是沿着图 1中的B-B线的剖-现图。在图1至图3中,l表示构成发动才几本体的气缸体。在该气缸 体1上形成有收容活塞2并可使其往复移动的气缸3。这些图中的5表示装载在气缸体1上部的气缸盖。在气缸盖5 的与气缸3相对的下面形成有燃烧室6。在该燃烧室6的两侧-没有 控制从进气孔(未图示)进气的一对进气阀7和控制从排气孔(未 图示)排气的一对排气阀8。燃料喷射阀10安装在燃烧室6的中央。 该燃4+喷射阀10在前端具有喷射燃冲+的喷射部11。该趁4并+喷射阀 10的喷射部11向燃》克室6内突出。并且,火花塞15与燃并+喷射阀10并排地安装在燃烧室6。火 花塞15具有螺入气缸盖1的塞本体16,在该塞本体16的前端部具 有点火部17。该点火部17使用了一般电极结构,即组合有中心电 才及18和L形的侧电才及19(由沿着中心电才及18的轴心方向延伸的确^ 部和沿着与该轴心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臂部构成),在中心电核_ 15的前端和侧电才及19的前端之间形成方文电部(点火4立置)的结构。 该点火部17向A然;晓室6内突出,与喷射部11邻*接。喷射部11向邻4妾的火花塞15的点火部17喷射燃并牛。该喷射 部11 4吏用在燃并+喷射阀10的前端部形成朝向火花塞15侧开口的 多个喷射孔的结构,具体是三个以上的喷射孔,在本实施方式中是 五个喷射孑L 21。8在乂人该喷射孔21喷射出的燃冲+所产生的气体流速不会造成熄 灭的范围内,4吏火花塞15的点火部17尽量靠近喷射部11。由此构成了可进行使分层混合气燃烧的稀混合气燃烧运转的 四循环发动机。即,在由活塞2的运动、进气阀7的开关、排气阀 8的开关形成的四循环(进气行程、压缩行程、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缸内喷射式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燃料喷射阀,所述燃料喷射阀在内燃机的燃烧室具有喷射部,并从所述喷射部向所述燃烧室内喷射燃料; 火花塞,所述火花塞具有与所述喷射部并排设置的点火部,并利用所述点火部对从所述喷射部喷射出的燃 料进行点火;以及 反射部,所述反射部在所述燃烧室的所述喷射部和所述点火部之间的壁面上具有使从所述喷射部喷射出的燃料直接朝向所述点火部附近的通道,并且,所述反射部反射从所述喷射部喷射出的一部分燃料,使所述一部分燃料间接地朝向所述点火部附 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幸司田中大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