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车库智能搬运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1783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体车库智能搬运器,包括由一组相连接的两个车身;在至少一个车身上设置行走机构、定位装置,两个车身分别包括有两个推板机构;推板机构包括有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包括有传动机构,而传动机构包括作为控制电机输出的驱动轴,绕设于驱动轴上以带动推板机构动作的同步带或链条或钢丝绳。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车库智能搬运器,采用同步带或链条或钢丝绳传动机构并由导轨进行导向,可靠性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搬运器,尤其涉及一种立体车库智能搬运器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车辆的快速增长,立体停车将成为大中型城市解决停车难的重要方式。 对于大型仓储式立体停车设备的车辆搬运器,目前主要有载车板型、梳齿型和夹持轮胎型三种。载车板型的车辆搬运方式工作简单可靠,但其主要不足在于先要存取载车板才能 完成存取车工作,与梳齿型和夹持轮胎型搬运器相比工作效率比较低。梳齿型搬运器主要利用车位和搬运器的梳齿上下交错完成车辆的搬运过程。由于 能直接搬运车辆,所以搬运车辆的效率高、速度快。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设备需要的空间高 度较高、每层停车平台要高于其他方式,使车库的建造成本加大。夹持轮胎型搬运器是一种新型的车辆搬运设备。它能直接钻入车辆下面,利用夹 持装置将车辆轮胎夹起,把车送到停车位上。由于它直接搬运车辆,所以搬运车辆的效率 高、速度快。与梳齿型相比它还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等诸多优点,是仓储式停车设备中 比较理想的搬运器。由于空间高度和技术水平的限制,用电气控制的机械结构很难布置,而且很难实 现动作要求。目前夹持轮胎型搬运器全部采用了液压马达或油缸的方式作为动力源,由于 液压方式的控制系统、油路、液压元件等都比较复杂,设备的布局比较困难。另外液压元器 件的寿命都比较短,维修成本高,而且车库中的环境一般都很恶劣,空间洁净度、温湿度等 都不利于设备的正常运行,导致这种液压方式的可靠性很低,经常出现漏油,元器件频繁更 换,无故障工作时间短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可靠控制性能的立体车库智能 搬运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体车库智能搬运器,该搬运器包括由一组相连接的至少两个车身;在所述 至少一个车身上设置行走机构、定位装置,所述两车身分别包括两个推板机构;所述推板机 构包括推板主体、设置在该推板主体两端的夹杆、设置在推板主体两端固定于车身上的组 合导轨、及控制推板主体运动的动力装置;所述推板机构的动力装置包括动力源及将动力 源输出的动力传递至推板机构以带动推板机构动作的传动机构,所述动力源为控制电机; 在夹杆与车辆接触的地方设置支撑机构及滚筒;所述夹杆的端部设有对夹杆进行辅助支撑 的辅助行走轮;所述组合导轨包括第一导向单元、第二导向单元,推板主体在所述动力装置 的作用下运动,进而带动夹杆沿第一导向单元做直线运动或沿第二导向单元做旋转运动;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作为所述控制电机输出的驱动轴,绕设于所述驱动轴上以带动所述推板机构动作的同步带或链条或钢丝绳及另一端的同步轴。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单元为直线状轨道,所述第二导向单元为一段圆弧状曲线 轨道,所述第二导向单元连接于第一导向单元的一侧;推板主体内设有一推力槽,夹杆设有 置于推力槽中的推力柱,夹杆在所述第二导向单元及推力柱的共同作用下转动。优选地,所述夹杆在其端部、组合导轨内设置两导向轮,该两导向轮根据自身所处 位置及推板主体的运动方向在组合导轨内沿其中的设定轨道运动。优选地,在夹杆与车辆接触的地方设置支撑机构及滚筒;所述夹杆的端部设有对 夹杆进行辅助支撑的辅助行走轮。优选地,所述行走机构为一驱动车身运动的电机;所述每个车身包括一个或多个 驱动该搬运器整体运动的驱动电机。优选地,所述搬运器包括的车身的数量与所需搬运的车辆车轮的对数相应。优选地,相邻的车身之间通过拖链相连接,所述拖链中设置有用于所述车身之间 动力及信号传输的电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所有动作全部由电机驱动完成,并专利技术了适合于电机驱动的合理结构,彻底解 决了现有搬运器的结构及可靠性问题;(2)夹持轮胎的推板机构采用电机驱动,同步带或链条或钢丝绳传动方式,并通过 导轨进行导向,可靠性高;(3)夹持轮胎夹杆及动作方式新颖独特,夹杆的旋入和旋出以推板机构为动力源, 通过组合导轨使夹杆的旋转及夹持轮胎动作组合在一起,机构非常巧妙,这样不仅节省了 专门用于夹杆旋转动作的电机,而且简化了系统结构,提高了系统可靠性;(4)独特的两部车身设计可以使智能搬运器适合各种长度的车身,增加了立体车 库的车辆适用范围;并且两部车身设计在车身刚度方面要明显强于一部车身,从整体上提 高了系统性能;(5)车身之间通过拖链相连接,拖链可对其中设置的用于车身之间动力及信号传 输的电缆起到支撑、限制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车库智能搬运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3、图4是推板机构及夹杆动作过程中其与组合导轨相互关系的结构示意 图。图5是实施例取车过程中步骤A1时搬运器与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取车过程中步骤A2时搬运器与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取车过程中步骤A3时搬运器与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取车过程中步骤A4时搬运器与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如图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立体车库智能搬运器,该搬运器包 括由一拖链21连接的两车身,分别为第一车身1、第二车身2。在所述至少一车身上设置行 走机构、及定位装置;该行走机构通过驱动电机20控制搬运器运动。每个车身包括两个驱 动该搬运器整体运动的驱动电机20。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完成车身与车辆的定位,此为现有 技术,亦不多赘述。两车身1、2分别设置了两个推板机构3、4、5、6。推板机构3、4、5、6的结构基本相 同。推板机构3包括推板主体30、设置在该推板主体30两端的夹杆7,设置在推板主 体30两端连接推板主体30与夹杆7的组合导轨22,以及控制推板主体30运动的动力装 置。该动力装置包括动力源及将动力源输出的动力传递至推板机构3以带动推板机构3动 作的传动机构,动力源为控制电机17,该传动机构包括作为控制电机17输出的驱动轴16, 以及绕设于驱动轴16上以带动推板机构3动作的同步带18。控制电机17带动驱动轴16、 同步带18、同步轴19转动,进而由同步带18带动推板机构3动作,同步带18还可以是链条 或钢丝等。请参阅图2至图4,以下结合附图说明组合导轨22的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组合 导轨包括第一导向单元23、第二导向单元24,推板主体30在所述动力装置的作用下运动, 进而带动夹杆7沿第一导向单元23做直线运动或沿第二导向单元24做旋转运动。所述第一导向单元23为直线状轨道,所述第二导向单元24为一段近似四分之一 圆弧状曲线轨道。图2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单元24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导 向单元23的第一端,另一端折向朝第一导向单元23的第二端方向延伸,从而使组合导轨22 大致成J状。推板主体30内设置有推力槽14,夹杆7对应设有置该推力槽14中的推力柱 9,夹杆7在所述第二导向单元24及推力柱9的共同作用下转动。所述夹杆7在其端部、组 合导轨22内设置两导向轮10、11,该两导向轮10、11根据自身所处位置及推板主体30的运 动方向在组合导轨22内沿其中的设定轨道运动。夹杆7有两个运动过程,一个运动过程为旋转运动,一个运动过程为直线运动,两 个运动过程都是由推板机构运动作为动力源,并由组合导轨22进行导向。当推板机构3推 动夹杆7在组合导轨22的直线轨道运动时,夹杆7处于旋出的状态,导向轮10、11全部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车库智能搬运器,该搬运器包括由一组相连接的至少两个车身;在所述至少一个车身上设置行走机构、定位装置,所述两车身分别包括两个推板机构;所述推板机构包括推板主体、设置在该推板主体两端的夹杆、设置在推板主体两端固定于车身上的组合导轨、及控制推板主体运动的动力装置;所述推板机构的动力装置包括动力源及将动力源输出的动力传递至推板机构以带动推板机构动作的传动机构,所述动力源为控制电机;所述组合导轨包括第一导向单元、第二导向单元,推板主体在所述动力装置的作用下运动,进而带动夹杆沿第一导向单元做直线运动或沿第二导向单元做旋转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作为所述控制电机输出的驱动轴,绕设于所述驱动轴上以带动所述推板机构动作的同步带或链条或钢丝绳及另一端的同步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梁虎管大功赖能才谢勇刘道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许继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深港产学研基地产业发展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