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弧过渡异形小头设计连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5602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尤其涉及发动机连杆。圆弧过渡异形小头设计连杆,包括大头(1)和小头(2),大头(1)和小头(2)通过杆身(6)相连,小头(2)的外边缘由圆弧过渡构成,小头(2)的截面上边缘(21)的宽度小于下边缘(22)的宽度。按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三圆弧过渡明显降低了局部应力,并且通过对小头受力大的一侧进行加宽处理,大大提高了连杆小头的许用比压值。(*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尤其涉及发动机连杆。
技术介绍
—般情况下,单圆弧或双圆弧切线过渡连杆小头各过渡处在压縮载荷和拉伸载荷 作用下很容易自由变形。且普通薄壁圆环形结构承受的许用比压值有限,一般汽车发动机 为620巴,高强化发动机为850 900巴。比压过大时,连杆小头设计不合理就很容易变形, 造成严重后果。 有一种为减小比压而设计的连杆,正如青年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2007年11月14 日申请,2008年10月1日公开,申请号为200720191783. 1,公开号为CN201125934的专利, 名称为汽车发动机连杆,该技术属于汽车发动机类,具体是一种汽车发动机连杆,包括 杆身,杆身采用工字钢结构,整体杆身为梯形,杆身侧面有一凸台,其上面有一个喷油孔,连 杆小头有两个油孔,连杆大头局部加强。本技术的杆身采用工字钢结构,整体杆身为梯 形,使杆身强度强,受力平衡,在保证强度和应力的要求下可以减少连杆整体的质量;本实 用新型结构合理,强度大,重量轻。这种连杆设计虽然已经考虑到小头部分一侧受力较大的 情况,但是这种设计仅仅是在杆身部分进行了调整,对于小头部分的冲击仍然不能良好的 解决,不能够有效保障小头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不能有效对小头部分冲击进行缓解等缺点,提供了能 有效减小小头部分冲击,缓解局部应力的发动机连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圆弧过渡异形小头设计连杆,包括大头和小头,大头和小头通过杆身相连,小头的外边缘由圆弧过渡构成,小头的截面上边缘的宽度小于下边缘的宽度。 由于燃气作用力比往复运动惯性力要大得多,作用在小头上、下两面的载荷差别 较大,异形设计小头解决下表面支承问题,通过增加受力大一侧宽度来减小冲击力。从而使 得连杆小头能承受更大的作用力保证不变形。 作为优选,小头的外边缘由第一圆弧、第二圆弧和第三圆弧相连接构成。第一圆弧 与第二圆弧通过一段共切的竖直平面相连。第二圆弧与第三圆弧圆弧连接。第三圆弧与杆 身相切连接。 三圆弧过渡小头能很好的降低各过渡点的受力情况,避免应力集中,将受力很好地在各个圆弧过渡处进行分散,以保证小头处能够避免由于受力过大而造成的局部疲劳过 度,从连杆小头到杆身过渡结构的形状对小头应力的影响分析看,三圆弧过渡结构明显能 减少小头的应力。 作为优选,小头的截面上边缘两端与下边缘两端分别通过平面相连。 小头的截面上边缘两端与下边缘两端分别通过圆弧面相连。 小头的上下两面由于受力不同而设计的上下面宽度不同,因此上下两端的侧面不 可能通过竖直的平面进行连接,可以根据安装的需要采取直面连接和圆弧面连接两种方 式。 按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三圆弧过渡明显降低了局部应力,并且通过对小头 受力大的一侧进行加宽处理,大大提高了连杆小头的许用比压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侧视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侧视图。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 1-大头、2_小头、3_第一圆弧、4-第二圆弧、5-第三圆弧、6-杆身、21_上边缘、 22-下边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或2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根据附图1或2,圆弧过渡异形小头设计连杆,包括大头1和小头2,大头1和小头2通过杆身6相连,小头2的外边缘由圆弧过渡构成,小头2的截面上边缘21的宽度小于下边缘22的宽度。小头2的外边缘由第一圆弧3、第二圆弧4和第三圆弧5相连接构成。第一圆弧3与第二圆弧4通过一段共切的竖直平面相连。第二圆弧4与第三圆弧5圆弧连接。第三圆弧5与杆身6相切连接。小头2的截面上边缘21两端与下边缘22两端分别通过平面相连。 三段圆弧由第一圆弧3、第二圆弧4和第三圆弧5依次连接而成,第一圆弧3与第 二圆弧4通过一段平面相切连接,第二圆弧4与第三圆弧5圆弧连接,由于小头2与杆身6 的下边缘22受力较大,因此增加下边缘22的宽度,以减缓冲击,下边缘22比上边缘21更 宽一些,因此在上边缘21与下边缘22的两侧连接面将不能够为竖直平面,可以采用平面连 接。 实施例2根据附图1或2,圆弧过渡异形小头设计连杆,包括大头1和小头2,大头 1和小头2通过杆身6相连,小头2的外边缘由圆弧过渡构成,小头2的截面上边缘21的宽 度小于下边缘22的宽度。小头2的外边缘由第一圆弧3、第二圆弧4和第三圆弧5相连接 构成。第一圆弧3与第二圆弧4通过一段共切的竖直平面相连。第二圆弧4与第三圆弧5 圆弧连接。第三圆弧5与杆身6相切连接。小头2的截面上边缘21两端与下边缘22两端 分别通过圆弧面相连。 三段圆弧由第一圆弧3、第二圆弧4和第三圆弧5依次连接而成,第一圆弧3与第 二圆弧4通过一段平面相切连接,第二圆弧4与第三圆弧5圆弧连接,由于小头2与杆身6 的下边缘22受力较大,因此增加下边缘22的宽度,以减缓冲击,下边缘22比上边缘21更 宽一些,因此在上边缘21与下边缘22的两侧连接面将不能够为竖直平面,可以采用圆弧面 连接,这样也能更方便于活塞轴的安装。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权利要求圆弧过渡异形小头设计连杆,包括大头(1)和小头(2),大头(1)和小头(2)通过杆身(6)相连,其特征在于小头(2)的外边缘由圆弧过渡构成,小头(2)的截面上边缘(21)的宽度小于下边缘(22)的宽度。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圆弧过渡异形小头设计连杆,其特征在于小头(2)的外边 缘由第一圆弧(3)、第二圆弧(4)和第三圆弧(5)相连接构成。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弧过渡异形小头设计连杆,其特征在于第一圆弧(3)与 第二圆弧(4)通过一段共切的竖直平面相连。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弧过渡异形小头设计连杆,其特征在于第二圆弧(4)与 第三圆弧(5)圆弧连接。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弧过渡异形小头设计连杆,其特征在于第三圆弧(5)与 杆身(6)相切连接。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圆弧过渡异形小头设计连杆,其特征在于小头(2)的截面 上边缘(21)两端与下边缘(22)两端分别通过平面相连。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圆弧过渡异形小头设计连杆,其特征在于小头(2)的截面 上边缘(21)两端与下边缘(22)两端分别通过圆弧面相连。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尤其涉及发动机连杆。圆弧过渡异形小头设计连杆,包括大头(1)和小头(2),大头(1)和小头(2)通过杆身(6)相连,小头(2)的外边缘由圆弧过渡构成,小头(2)的截面上边缘(21)的宽度小于下边缘(22)的宽度。按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三圆弧过渡明显降低了局部应力,并且通过对小头受力大的一侧进行加宽处理,大大提高了连杆小头的许用比压值。文档编号F16C7/02GK201517553SQ20092030971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7日专利技术者徐敏武, 李书福, 李慧军, 杨健, 由毅,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圆弧过渡异形小头设计连杆,包括大头(1)和小头(2),大头(1)和小头(2)通过杆身(6)相连,其特征在于:小头(2)的外边缘由圆弧过渡构成,小头(2)的截面上边缘(21)的宽度小于下边缘(22)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由毅李慧军徐敏武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