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棉织物的连续式高白度增白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5624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纯棉织物的连续式高白度增白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浸轧增白剂溶液、汽蒸、水洗和烘干,其中增白剂溶液选用中等或中等偏高亲和力的增白剂,将增白剂溶液放入轧槽内,使纯棉织物经过轧槽并带有50~80%的轧余率,然后进入升温到98~100℃、充满饱和蒸汽的导辊式汽蒸箱内汽蒸60±5秒,使增白剂充分发色,然后依次经过50℃水洗70±5秒、中和槽中合25±5秒,再经过12±5秒50℃水洗后进入90℃~120℃的烘筒使布面干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提高纯棉织物的白度,使增白后的纯棉织物的皂洗牢度提高到4级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纯棉织物的连续式高白度增白工艺,属于纺织印染

技术介绍
全棉机织物是天然纤维素纤维,广受消费者喜爱。但由于全棉织物的增白工艺普遍采用MST、BFA等低亲和力类增白剂,在拉幅上与柔软剂同浴浸轧、烘干完成,导致织物的白度较低、耐洗效果差,不能满足高档面料的白度高且稳定的要求。普通工艺:连续式增白工艺全部是从拉幅机上、采用低亲和力增白剂加工完成。其工艺流程简单,但存在白度低、耐洗牢度差的特点,不能满足高档面料的白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将棉机织物白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水洗牢度达到4级以上,并且能够使机织物在平幅、连续的加工条件下完成的纯棉织物的连续式高白度增白工艺。其技术方案为:包括以下工序:浸轧增白剂溶液、汽蒸、水洗和烘干,其中增白剂溶液选用中等或中等偏高亲和力的增白剂,将增白剂溶液放入轧槽内,使纯棉织物经过轧槽并带有50~80%的轧余率,然后进入升温到98~100℃、充满蒸汽的导辊式汽蒸箱内汽蒸60±5秒,使增白剂充分发色,然后依次经过50℃水洗70±5秒、中和槽中合25±5秒,再经过12±5秒50℃水洗后进入90℃~120℃的烘筒使布面干燥。所述的纯棉织物的连续式高白度增白工艺,增白剂采用汽巴的CB或者RSB或者科莱恩PC,增白剂溶液浓度不低于3.5g/L。所述的纯棉织物的连续式高白度增白工艺,轧槽采用多辊式的低液量轧槽,体积不超过40升,并带有自动液位控制。所述的纯棉织物的连续式高白度增白工艺,汽蒸工序是在充满饱和蒸汽的汽蒸箱内进行,以使增白剂充分发色,从而达到高白度。所述的纯棉织物的连续式高白度增白工艺,将棉织物平幅进入,车速控制在50~60m/min,可实现连续性加工。-->所述的纯棉织物的连续式高白度增白工艺,水洗槽温度50℃,中和槽保持常温。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能有效提高纯棉织物的白度,使增白后的纯棉织物的皂洗牢度提高到4级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选用带轧槽和汽蒸箱的水洗机,轧槽为导辊式轧槽,汽蒸箱为容布量60米的导辊式汽蒸箱,水洗槽为容积为600L的10个水洗槽。加工的组织规格为:80/2*80/2*160*72纬重平、经退煮漂后的底白为83的纯棉机织物。其工艺流程为:1、浸轧增白剂:增白剂采用科莱恩PC,增白剂溶液浓度10g/L,放入轧槽中至轧槽总液位的80%,轧槽中有液位自控装置来保证液位的稳定,干燥的棉织物以60m/min的速度进入轧槽浸轧增白剂溶液,然后带有60%±1%的轧余率进入充满饱和蒸汽的汽蒸箱中。2、汽蒸发色:汽蒸箱内提前通入饱和蒸汽,汽蒸箱入口采用汽封方式,在加工时要确保汽蒸箱入口处有蒸汽外溢以保证汽蒸箱内蒸汽的饱和度,汽蒸箱温度达到98℃~100℃之间,棉织物以60m/min的速度通过汽蒸箱使增白剂充分发色。3、水洗及中和:提前将前7个水洗槽升温到50℃,将第8、第9个水洗槽温度调节到常温,水洗槽PH值在3.5~4.5之间,第10个水洗槽温度调节到50℃,棉织物经过水洗并中和以去除浮色并将布面PH值调节到中性。4、烘干:织物经过90℃~120℃的烘筒以使布面干燥。试验证明,本专利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有以下优势:传统工艺本专利技术工艺工艺条件MST:10g/L;温度:130℃;车速:60m/minPC:10g/L;渗透剂MRZ:2g/L;98℃~100℃汽蒸;车速:60m/min白度/色光131/0.2150/-0.7皂洗牢度2/34实施例2选用带轧槽和汽蒸箱的水洗机,轧槽为导辊式轧槽,汽蒸箱为容布量60米的导辊式汽蒸箱,水洗槽为容积为600L的10个水洗槽。加工的组织规格为:40*40*120*76平纹、经退煮漂后的底白为85的纯棉机织物。其工艺流程为:-->1、浸轧增白剂:增白剂采用汽巴的CB,增白剂溶液浓度8g/L,放入轧槽中至轧槽总液位的80%,轧槽中有液位自控装置来保证液位的稳定,干燥的棉织物以60m/min的速度进入轧槽浸轧增白剂溶液,然后带有60%±1%的轧余率进入充满饱和蒸汽的汽蒸箱中。2、汽蒸发色:汽蒸箱内提前通入饱和蒸汽,汽蒸箱入口采用汽封方式,在加工时要确保汽蒸箱入口处有蒸汽外溢以保证汽蒸箱内蒸汽的饱和度,汽蒸箱温度达到98℃~100℃之间,棉织物以60m/min的速度通过汽蒸箱使增白剂充分发色。3、水洗及中和:提前将前7个水洗槽升温到50℃,将第8、第9个水洗槽温度调节到常温,水洗槽PH值在3.5~4.5之间,第10个水洗槽温度调节到50℃,棉织物经过水洗并中和以去除浮色并将布面PH值调节到中性。4、烘干:织物经过90℃~120℃的烘筒以使布面干燥。试验证明,本专利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有以下优势:传统工艺本专利技术工艺工艺条件MST:6g/L;温度:130℃;车速:60m/minCB:8g/L;渗透剂MRZ:2g/L;98℃~100℃汽蒸;车速:60m/min白度/色光121/0.1138/-0.3皂洗牢度2/34实施例3选用带轧槽和汽蒸箱的水洗机,轧槽为导辊式轧槽,汽蒸箱为容布量60米的导辊式汽蒸箱,水洗槽为容积为600L的10个水洗槽。加工的组织规格为:70*70*195*90平纹、经退煮漂后的底白为83的纯棉机织物。其工艺流程为:1、浸轧增白剂:增白剂采用科莱恩PC,增白剂溶液浓度12g/L,放入轧槽中至轧槽总液位的80%,轧槽中有液位自控装置来保证液位的稳定,干燥的棉织物以60m/min的速度进入轧槽浸轧增白剂溶液,然后带有55%±1%的轧余率进入充满饱和蒸汽的汽蒸箱中。2、汽蒸发色:汽蒸箱内提前通入饱和蒸汽,汽蒸箱入口采用汽封方式,在加工时要确保汽蒸箱入口处有蒸汽外溢以保证汽蒸箱内蒸汽的饱和度,汽蒸箱温度应达到98℃~100℃之间,棉织物以60m/min的速度通过汽蒸箱使增白剂充分发色。3、水洗及中和:提前将前7个水洗槽升温到50℃,将第8、第9个水洗槽温度调节到常温,水洗槽PH值在3.5~4.5之间,第10个水洗槽温度调节到50℃,棉织物经过水洗并中和-->以去除浮色并将布面PH值调节到中性。4、烘干:织物经过90℃~120℃的烘筒以使布面干燥。试验证明,本专利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有以下优势:传统工艺本专利技术工艺工艺条件MST:15g/L;温度:130℃;车速:60m/minPC:12g/L;稳定剂P-102:5g/L;H2O2:15g/L;NaOH:3g/L;渗透剂MRZ:2g/L;98℃~100℃汽蒸;车速:60m/min白度/色光130/0.5155/-0.5皂洗牢度2/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纯棉织物的连续式高白度增白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浸轧增白剂溶液、汽蒸、水洗和烘干,其中增白剂溶液选用中等或中等偏高亲和力的增白剂,将增白剂溶液放入轧槽内,使纯棉织物经过轧槽并带有50~80%的轧余率,然后进入升温到98~100℃、充满饱和蒸汽的导辊式汽蒸箱内汽蒸60±5秒,使增白剂充分发色,然后依次经过50℃水洗70±5秒、中和槽中合25±5秒,再经过12±5秒50℃水洗后进入90℃~120℃的烘筒使布面干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纯棉织物的连续式高白度增白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浸轧增白剂溶液、汽蒸、水洗和烘干,其中增白剂溶液选用中等或中等偏高亲和力的增白剂,将增白剂溶液放入轧槽内,使纯棉织物经过轧槽并带有50~80%的轧余率,然后进入升温到98~100℃、充满饱和蒸汽的导辊式汽蒸箱内汽蒸60±5秒,使增白剂充分发色,然后依次经过50℃水洗70±5秒、中和槽中合25±5秒,再经过12±5秒50℃水洗后进入90℃~120℃的烘筒使布面干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棉织物的连续式高白度增白工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战旗梁政佰
申请(专利权)人:鲁丰织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